首页 | 新闻 | 短信 | 彩信 | 邮件 | 搜Q | 商城 | 搜索 | 社区 | 企业 
搜狐首页 > 搜狐-户外频道 > 环境首页 > 人物
环保老人卢彤景:我很想念草原上的朋友
SPORTS.SOHU.COM  2004年7月6日16:31  北京青年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卢彤景,从1995年开始,他自费走遍了内蒙古所有沙漠,宁夏、甘肃部分沙漠及山西、陕西黄土高坡等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方,拍摄了大量反映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为此,他花光了多年积蓄,还变卖了包头的5间住房。2002年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和6月25日(中国土地日)期间,他的《哭泣的骆驼———沙漠化生态告急》摄影展在京举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救骆驼,我来到北京

  混杂在人群中,卢彤景实在是太平常、太不起眼的一个老人。矮矮的个头,宽边的眼镜,有些臃肿的身体,脚上圆口的黑布鞋,他的大嗓门是惟一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在公共汽车上,一会儿提醒别人注意自己的包,一会儿又督促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要是碰巧站到他身后的话,会看到他衣服的领子已经磨得有些见光了———一个热心肠的穷大爷!“很少有人在街上把我认出来。只有两三次,有人问我你是不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那个志愿者啊,心里真的是有些激动。”卢彤景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管怎么说,来北京还是有收获的,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做的这个名人没有油水

  2002年6月17日,卢彤景59岁,他的《哭泣的骆驼———沙漠化生态告急》摄影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展览很成功。他那些《穿着衣服的羊》、《等待死亡的骆驼》的相片让所有的观看者震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紧随其后,多家电视台、报纸、杂志都报道了他的事迹。现代化的媒体迅速地让卢彤景的形象在社会面前高大、光辉;似乎一夜之间许多光环加在了他的头上,卢彤景成了名人。

  “我这个名人没有任何油水。”卢彤景有些无奈,有些自豪,“在这之前我就已经做过名人,可是没有号召力,没有人愿意帮助我这个名人办展览。”

  从1995年开始到1999年,卢彤景拍了两万张环保题材的相片。越往沙漠深处走,环境越恶化,人们生活的越贫穷,卢彤景的心也越来越沉重。他决定要到北京办个环保展览,告诉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沙漠的真实面目。

  为了在北京能办成展览,从1999年开始卢彤景就一次次的从内蒙古来到北京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单位,拉赞助,没有人搭理他。北京有名的媒体他都找过了,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和杂志,大家都说想法不错,可是没有行动。当时,惟一伸出援助之手的是《北京青年报》。在卢彤景找到北京青年报编辑部的第二天,报纸就以大篇幅刊登了他的环保照片。2000年1月1日沙尘暴拜访北京之后,《北京青年报》再次在同一天用两个版面用卢彤景的相片说明沙尘暴的危害性。从那时候起,卢彤景就成了名人。“多家媒体报道了我的事迹。报道以后,有公司愿意帮助我办展览,可都是商业性的交易,我没有答应。还有公司要聘请我做他们的代言人,后来看我一个老头子,又做的是沙漠,没有什么利用性和吸引人的地方,事情也就黄了。”

  2001年卢彤景把内蒙古的房子卖了7.9万元。他立誓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要在北京把展览办起来。“当时没有过多的想法,就一心想在北京办展览。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部委、各大高校都在北京。如果在这里办展览的话,社会影响力大,能引起社会的注意,沙漠里的骆驼就有救了。”

  当年让所有人震撼的照片《穿着衣服的羊》现在静静的立在卢彤景家的沙发靠背上,卢彤景看着它就想起当年的情形。“看着披着花花绿绿衣服的羊,我先是觉得奇怪。后来牧民揭开羊的衣服,我看见它的肚皮裸露,青筋暴露,肉色分明,心里是震惊和痛。”从80年代初,日本人在内蒙古投资建立了羊绒衫厂,虽然羊绒衫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从那时候起,山羊开始大量繁育。大量繁育山羊的恶果是,草原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原严重失衡,最先被谋杀的是食草量大的骆驼,然后是山羊。没草吃,骆驼饿死了;没有草吃的羊开始吃同类的毛,于是在卢彤景的镜头下出现了穿衣服的羊。羊太多了,可是卢彤景并不赞成通过杀羊来解决问题,“羊是牧民的命根子,他们靠卖羊绒生存,杀掉山羊,意味着牧民生存支柱的坍塌,牧民吃什么喝什么?”

  ■不后悔偶尔做了志愿者

  在没有做志愿者之前,工作在内蒙古矿务局的卢彤景有着不错的收入。如果不是偶尔遇到那个在沙漠里种树的日本人远山正瑛,卢彤景的生活也许就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1995年的时候,卢彤景听说有个日本的老人每年都要到附近的沙漠种树,他心里一半疑问,一半好奇,“日本人为什么要跑到中国来种树?”卢彤景想去给这个特别的日本人拍些照片登到报纸上。去了以后,日本老人不愿意让他拍,为了能达成心愿,卢彤景就住下来,和老人一起种了三天的树。也许从那时候,卢彤景就算是一名志愿者。第二年,老人又来了,卢彤景又和老人一起种树,得到了老人的好感,老人允许他拍照片了。拍

  完了照片,完成了心愿,可这个时候的卢彤景在老人的感染下,已经有意识地注意起生态环境。“一个日本人能做的事,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在三年的时间里,卢彤景从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直到最西面的阿拉哲。所到之处,看到的是由于缺水而奄奄一息的骆驼、山羊,还有那些可怜的孩子,卢彤景的心整天是揪着的,他开始向政府呼吁,希望能得到关注,可是没有人管。卢彤景发现自己的力量太单薄了,他需要社会的帮助。

  在1998年的时候,卢彤景自己也遇到了困难。当地要规划建设,卢彤景的照相馆被拆迁了。照相馆没了意味着他失业了,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可是他并没有停止环保工作。

  人有些时候能克服自己都惊讶的困难,有一部分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当时的卢彤景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往前走;而且当时他更多的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卢彤景说,“在2002年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志愿者的事。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我喜欢摄影,无论是拍草原风景,还是草原环境的恶化,只是因为喜欢而做,并没有考虑到其背后的意义。在做这件事的过程里,从来没有哪个单位、哪个人说我是志愿者。”后来媒体在报道过程里把“志愿者”的称号给了卢彤景,从那时候卢彤景才知道自己是名志愿者。

  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卢彤景已经走过了8年时间。“我从来没有后悔我做出的选择。”卢彤景说,“在这个过程里,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办了自己的个人展览,用我的作品唤醒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在今年年底我要出一本有关生态方面的书,明年还要办一个后续的生态环境展览。”

  ■坚持八年不容易

  2002年卢彤景的摄影展是成功的,社会上、校园里许多人被他的作品感染,纷纷向沙漠地区人民捐钱、捐物,还有种草公司帮骆驼运草。甚至国外好多团体到沙漠考察种树,日本已经正式在沙漠里建立了一个1000公顷的实验基地来研究种草技术。卢彤景感染了社会,而社会的回报也鼓励他更热切地投入到自己的课题中。然而,这时他发现自己陷在一个尴尬、无奈的境地。

  办完了展览,卢彤景为了能更好地宣传环保,他开始奔波在内蒙古和北京两地之间。表弟在北京有好几套房子,算是支持卢彤景的事业,把其中的一套房子让他住。卢彤景的妻子也来到北京,照顾卢彤景的生活。这样卢彤景在北京有了一个暂时的家。

  卢彤景说,比起以前,现在的日子好多了。在办展览以前,他经常来北京。最初来北京就是为了看摄影展览。为了节约,他就住在澡堂,一晚上一块钱。“我不敢住候车室,因为身上带着照相机,怕睡着了被偷走。等到晚上十点的时候,澡堂的人都走光了,和澡堂的工作人员说好话,人给我安排一个床位。”

  后来,为了自己办展览来北京,亲戚帮卢彤景找了个地下仓库,不用掏钱。“当时一门心思为了省钱,要是我选择的话,还是愿意住澡堂。地下仓库里又冷又潮湿,时间长了呼吸都困难。”

  现在卢彤景虽然住上了楼房,能看见北京的太阳了,可是他的生活却并不是阳光灿烂的。为了追踪研究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卢彤景几乎每个月都要进沙漠一次。每次来回的路费、住宿、吃饭还有胶卷、洗照片的费用,加起来对卢彤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卢彤景算了一笔账:来回路费最便宜要五六百元,而进到沙漠里还要在当地雇车。拍相片一年胶卷要用200个,是那种最便宜的柯尼卡,每个要13元。为了省钱,他的相片要寄到包头洗,那里是19元。可现在卢彤景的收入只有稿费,今年卢彤景的稿费只有4000多元。这远远不能支撑他继续志愿者的道路。

  卢彤景这个志愿者的身份让他感到光荣,为了对得起这个身份,他必须苦撑着自己的生活。“做一名志愿者很简单,可是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里,有困难考验你,有诱惑引诱你,还有其他什么突然跳出来的东西。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困难,有时候我挺佩服我自己,竟然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卢彤景说。

  为了给自己的研究提供经费,卢彤景需要在北京找份工作。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城里与照相相关的所有单位。“我没有读过书,也没有其他技能,只会照相。可是人家都嫌我年龄大,不愿意用我。现在每次出去,都要女儿给我支付费用。”

  社会的确给予卢彤景镜头下的骆驼许多的关注,却遗忘了这个做了8年志愿者的老人也需要帮助。卢彤景记得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一次是12个军人给他寄了1500元。两个是中学生,寄了钱说是要帮助他治沙漠,后来卢彤景又把钱还给他们了,“孩子还是学生,我不能用他们的钱。我告诉他们等我出书了,你用钱买我的书,就算是对我的支持。”还有一部分外国团体帮助卢彤景,他的书就是在德国伯尔基金会的帮助下出版的。卢彤景有些感伤,“为什么我在为自己国家做事,却要外国人来帮忙?我真的很希望是自己国家的人来帮我,意义是不一样的。”

  ■馒头、咸菜、酱豆腐的北京生活

  现在卢彤景一家人全生活在北京。三个女儿也都挺争气的,考了不错的学校。两个女儿工作了,能帮父母解决生活费,而且卢彤景的妻子一个月有500元的退休金。“生活是温饱水平。在吃穿上,我一分钱也不愿意多花。”在北京,卢彤景和妻子从来没有到饭馆吃过一顿饭。他的要求是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足够了,馒头、咸菜也不嫌弃。冰箱里有馒头,买来的咸菜,还有妻子自己做的咸菜。白开水、两个馒头、一碟咸菜、一块酱豆腐就是他的午餐。卢彤景和妻子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我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图什么,能穿就行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丢人的,人家给我衣服也是对我的一种帮助。”

  卢彤景和妻子从来没有去过北京的名胜古迹,“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我在书上看到的远比现存的景物完整和精美,没有必要去看。”卢彤景很幽默地说,“天安门广场去了好几次,可是去多了,也就没有意思了。国庆节的时候去了一次,觉得上了大当。什么也没有看见,就是看人去了。”

  卢彤景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他嗓门大,脾气大,还有些大男子主义;可是在有些问题他却老是前后矛盾着。“小时候孩子都特别怕我,现在大了,她们不怕我。我不知道她们想些什么,她们也不了解我。有次一个电视台要女儿和我做一个节目,女儿说她根本不了解我,只知道我包里装着照相机和镜头。”后来卢彤景又说,“孩子和妻子都特别支持我的工作,她们都是草原长大的,她们不支持谁支持?”卢彤景说全家人都不爱吃肉,而且闻到肉味就恶心。他的妻子含蓄地说,“其实没有谁不喜欢吃肉的,只是因为穷的缘故,所以不能吃肉。时间长了,自然也就不喜欢吃肉了。在这里也不喝奶,其实比上内蒙古,这里的奶也不贵多少。有时候会买小袋的三元奶。”卢彤景没有手机,最初解释说,自己做环保的,知道手机对人的辐射很大,对身体不好。后来他又提道,“没有手机联系是不方便。有次一个朋友说要送我手机,我觉得有了手机还要花手机费,省下的钱我还可以多买几个胶卷。”

  ■我们一定要回内蒙古草原

  留在北京给了卢彤景很多机会,有机会到各大学里去演讲,有机会参加各种研讨会,有机会和许多学者一起讨论,可是他一点也不喜欢北京。“在北京,我没有一个朋友。我很想念草原上的朋友,就是那种在一起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讲的朋友。那个时候,我们周日一大帮人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好痛快啊!可是在北京,我找不到可以谈到一块的朋友。”

  平日除了在家看书、出去拍照片,卢彤景经常到西客站那边找民工聊天。他说,这也是一种环保意识,以前是单纯的关注环保,现在了解这些民工在北京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人文关怀。说到外地人在北京的生活,卢彤景的大嗓门又提高了,“其实北京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离了外地人你们没有办法活;可是还对外地人趾高气扬的。”卢彤景说,他和年轻人不一样,不羡慕北京的现代化生活,也不适应北京的生活。“将来,我们是一定要回内蒙古的。我的书定价是80元,计划出5000本。他们会给我1500本。等我的书卖完了,我就有钱把内蒙古的房子买回来。”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搜狐体育24小时值班电话:010-62726017 足彩专线:010-62726009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新闻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汽车用品热销品排行榜
·运动户外用品半价热销
·秋冬汽车保养用品特惠
·电视购物健身器材热销
·摩托罗拉对讲机一对36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