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开头写此文时,凤凰台铁嘴窦文涛透露中国篮协有人对姚明在首场比赛后“放炮”非常不满,而且要重新考虑是不是继续批准球员到NBA。当然,用王治郅背信弃义,不履行合同,拒不为国家队效力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对于后者发生的现象,其实不值一驳,王治郅再不像话,也不该为了他株连了其他球员。
这倒使我想起小平同志,20多年前一股“正统”势力不想批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怕有人一去不归,而小平同志说:“出去一万个学生,有一千个不回来,还有九千人回来。”我们一些同志的认识还停留在20多年前的“正统”思维中。至于姚明说了一番气话,也没什么错误,也不像一些负责同志说的“他怎么能说队友不尽力,他这是在分裂球队的团结,在美国打球可以怎么给记者说,但这是在国家队,是在参加奥运会,队员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队友,会给随后的比赛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这样不负责任的讲话,更是不应该说。”
姚明怎么了?当一个球队兵败如山倒、既无斗志也无本领,做为一个在球队最有统治力的“精神领袖”,恨铁不成钢地发泄一下又怎么了。
这样的话也并非姚明一个人说,经常有些领导在球队输球后把球员骂个狗血喷头,还要让全队表示:“领导同志在危急时刻的严厉批评让我们理清了思想,增进了团结……”如果球队后来赢了,球队上下的表态是:“我们遵照某领导的指示,扭转了方向,拨正了船头,走向了胜利。”如果球队继续输球,表态则是:“我们没有认真吃透领导的指示,以至于一败再败。”其实,领导的话一点不比姚明高明,况且常常不是硬道理,甚至不是战斗力。姚明放了炮以后,在全队获胜的68分,他一个人占了39分,就凭这一点,他也有权利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发出诘问。
姚明的敬业,相信每一个看了直播的中国人都应该感谢他!这个事件折射出我们管理球队的思路过于刻板,某些人热衷于自己一言九鼎、金科玉律,却不习惯球员在特殊情境下个性的张扬。哈里斯做为教练更理解姚明:“你们不能把国家荣誉这么重的东西压在他的身上,却不允许他有激烈的反应。他是一个正常的好人。姚明的本意并不是那么的激烈,如果你们理解男女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或者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会互相发脾气,但是那并不说明什么。”哈里斯在中新之战也遇到了球员陈可的“挑战”,但哈里斯认为很平常,不需要陈可道歉,而且认定这是比赛的一部分。
某些领导对姚明的几句话反应强烈实在有点过激,相信他们看了与新西兰的比赛,也该对姚明有个更准确的评判。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