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球员时,深受假新闻之苦。都过去了,不提也罢。可偏偏自己做了记者,还在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自己曾想:算了,搞点花边,只要不对自己的人身造成攻击和伤害,一律采取冷处理,不闻不问,少些烦恼。所以,对于某报报道的“有队员抢了孙雯男朋友”的事,本想一笑了之,不再深究。可是,看到张国政之所以夺冠,是因为信用卡在眼前晃,还有,骗他卡内有多少多少钱这样的假新闻后,我终于沉不住气了。
把运动员当什么看待了?有谁在制造一个驯狗的场景:嗅点骨头的味道,狗就上去卖力表演一番,然后给点好处,又摇着尾巴上场了。玩笑未免开得大了,也过了。抓眼球,有卖点。这样的哗众取宠,制造轰动效应,是对新闻的不负责任。哪怕是些小报,挖隐私,揭内幕,也得有根有据。
教练员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中,竟然会明目张胆地采用这样低劣的方式,其真实性,本身就不言而喻。我没学过新闻学,但我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也是每个记者必须牢记的原则。
这样的常识,来自做人本身,一个用谎言对待生活的人,也许能够暂时获得虚假的快感,却无法赢得一世的尊重。《纽约时报》记者布莱尔、普利策新闻奖得主里克·布拉格的剽窃和造假被揭露后,这种违背新闻“诚信”原则的行为“毁掉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信”,使该报陷于创刊152年以来的“低谷”。他们也被扫地出门,更为难堪的是,这两位老兄一生都将与这样的耻辱相伴。
突然记起一位中国女足的老朋友,美国知名作家和前《纽约时报》记者盖·塔勒斯,他为了写书,曾经跟踪采访我们达1年之久,从北京,到欧洲,再到悉尼。他说,就是为了要真实的东西,真实的感受。书虽然到现在还没完成,可他对真实的追求令我肃然起敬。(本报雅典今晨专电)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