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觉得如果我念大学的话,就可以在城市里找一个工作,找个女朋友,出去约会,只要高兴,可以再换一任,一年换四任女朋友也无妨。总之能过上好日子。 打职业篮球,中国的孩子并不认为是什么了不得的梦想。我也不是从小就想成为篮球运动员。 小时候我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名人,不论是政治家、科学家或者将军都可以。我想成就一番大事业。 美国的孩子长大后能打职业篮球的很少。中国孩子这种机会就更少了,因为中国孩子更多,而全国却只有14支甲A职业篮球队(级别再低一些的就很难称其为职业球队了)。中国球员的薪酬要比NBA球员低很多,要想发财是异想天开。NBA发展联盟(NBDL)球员的年收入3万美金,中国的顶级球员年收入也并不比他们高。中国球员像所有职业运动员一样,退役时遍体伤痛;而他们还得出去另谋一份工作。当你最擅长的只是弹跳、投篮,你能找到一份什么更好的差事呢? 正因为如此,我父母以前从不想让我成为职业球员。尽管我爸爸曾经打了9年职业篮球,我妈妈曾效力于国家女子篮球队。我爸妈不想让我再走他们的路,想让我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我肯定会长得非常高,他们这样想:身高超过2米10,找常规的工作会很困难,所以,把书读好就更重要了。 中国人有这样的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用X光照他们的手,测量骨头以预测未来的身高。我10岁的时候1米65,X光照过后说我会长到2米21。开始的时候我非常兴奋,几年后我大一些就开始想自己这么高会有多么麻烦,比如说找不到女朋友。我还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长多高,因为孩子一般都比父母高。 我对于自己的身高从未有过不舒服,在这一点上父母帮助了我。在学校里妈妈和我走在一起,当我没站直的时候,妈妈会拍我的背,对我说:“挺直你的背。”当然,有些孩子拿我寻开心,但这并没有让我烦恼,反正每个人都有被取笑的时候。 至于衣服倒不是问题,我可以穿爸爸的旧衣服或者买大人装。等到我比爸爸高的时候,耐克公司已经跟我签了约提供衣服给我。我从不需要太多衣服,反正大多数时候我穿T恤衫和运动衣。 我能想到的长得太高的唯一代价是乘巴士。在中国超过一定身高就要买票。1米27以下的儿童免费乘车。我不记得自己有免费乘车的时候,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1米47了。12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见一个很有名的教练。那并不是她的主意,而是她的朋友跟她说她该这样做。我不知道自己去那里干什么,教练让我转身,向前走,再走回来。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测试。然后他对妈妈说我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篮球手。他说我的屁股太大了,平衡也不好。当然他没有对我说,是对妈妈说的。那时候这位教练举了王治郅的例子,说他具备优秀篮球手的各项素质。王治郅的妈妈在国家队打球的时候,我妈妈还在青年队。教练告诉我妈妈,“王治郅会打得更好,他手大,腿长,能跑能跳。” 我在成长的时候对这些事一直都不知情。可是过了几年,我加入了东方青年队。那个教练不再提他当初的预言。又过了几年,我入选大鲨鱼一队,教练还是什么都没说。一年后,我去国家队试训,再后来,我去了NBA。这时那位教练开始到处说是他发现了我,说我小的时候,他每年都给我的学校捐钱。其实我听说他只有一年捐钱给学校,是我在那里的最后一年。于是妈妈不高兴了,把她第一次领我去见教练时候说的话告诉了我。 妈妈听到我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篮球手时并没有失望。如果我想成为职业篮球手,他们不会反对,但他们希望我另有所长。妈妈最大的期望是让我念大学。在中国,要成为职业运动员,十二、三岁就得开始训练,每周只去学校3次,每次三四个小时。在美国,你可以今年做这样明年做那样,或边上大学边惦记着作职业球员。而在中国,你必须二者选一,一旦决定自己所走的路,就很难改变。妈妈觉得如果我念大学的话,就可以在城市里找一个工作,找个女朋友,出去约会,只要高兴,可以再换一任,一年换四任女朋友也无妨。总之能过上好日子。 我的父母打篮球都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篮球,是领导安排的。 姚志源(姚明父亲):我20岁开始打篮球。我是工人,在工厂锤接电机部件。文革时那会算不错的工作了,因为工人社会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是农民,第三类是士兵,然后才是科学家,商人地位最低。我知道有些人说我儿子现在也能算是商人了,我并不这么看。不管怎样,年代不同了,现在的时代好,我很为姚明骄傲。 那时领导见我个头高,就建议我打篮球,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就这样我去了上海篮球队打球。球打了只有两年,我的左膝就出现问题,被迫让右腿承受更多力量,这样六年后右腿也受了伤。29岁时我退役了,他们给我在上海港安排了一份工作,检查要停泊的船只。这样,我不用抡捶子了,而是盖盖批准章。我一直在那里工作,直到为姚明的新人年来到美国。现在一年中一半时间在休斯顿,一半在上海,我最想念的就是我的工作。那可是一份有权力的工作,没有批准,船只不能靠岸,而你要是不想让它靠岸的话,总能够找到理由。 我得到那份工作很幸运。中国许多运动员退役后得从底层开始做起。他们通常没有任何技能,比其他早开始作一般工作的同龄人,落后太多了。任何体育项目都不会让你赚足够的钱,使你退役后无须工作。我们不希望姚明像那样,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想让他进体校。 我9岁的时候,第一次玩真的篮球,上了我所在区的少年体校。我4岁或5岁的时候,爸爸给过我一只玩具篮球,但我觉得不带劲,我更喜欢其他玩具。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带我去看过哈莱姆亲善篮球队(Harlem Globetrotters)。很好看,但我不是因为他们才想打篮球的。 在中国,9岁的孩子可以去区里的两种学校——普通小学或者少年体校。入选少体校不需要展示某项体育专长,只要你父母高或壮,或者测试说你会长得高大或强壮,少体校就会邀你加入。我父母都很高,而且打到很高水平,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少体校邀请的。刚开始父母不希望我去,不过最终还是让我去了,希望我在学校的体育系统打球,然后念大学,而不是加入职业联赛。听起来似乎矛盾,但如果你在少体校打过篮球的话,上大学的机会更大,高考时可以加分。我听说美国高中也是这样,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搞体育对大学录取也没什么帮助。除非你是个特别好的运动员,那样的话就比好成绩管用得多。 所以父母让我上初级少体校——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上大学有帮助。 区少体校为9到12岁孩子而办,与普通学校没有什么不同。市少体校招收全市这个年龄段、领导确信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市少体校设施、教练、训练场地都更好。我本可以去的,但爸妈不想让我去。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