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的2003—2004年“鲁能杯”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终于在11月6日结束了马拉松般的征程,联赛结束和它的开始一样静悄悄。
呼唤稳定的赛季
2003年,先是世乒赛单项比赛把乒超挤到了一边,紧接着,“非典”也来捣乱。好不容易“非典”过去了,队员又该出国比职业巡回赛、世界杯了,就这样,2003年,乒超联赛只进行了10轮。
2004年的乒超赛程更是忙上加难,一个奥运会就足以打乱所有的计划。乒超联赛只能见缝插针地在奥运预选赛和奥运会集训之间比了几轮。奥运会过后,各种各样因为奥运会而推迟的比赛悉数上阵。就拿9、10两个月份来说,重要的比赛就有无锡中国公开赛、长春中国公开赛、日本公开赛、全国锦标赛、德国公开赛、波兰公开赛和世界杯,几乎一周一个。无奈,乒乓球队只能放弃了两站公开赛,打了三轮联赛。世界杯之后来不及休息,就又投入到联赛赛场上去,终于在11月份结束了乒超联赛。因为接下来的12月,将还有5个重要的国际比赛等着他们。
这样断断续续的赛季不光对球迷来说是折磨,对俱乐部、对乒协更是折磨。不稳定的赛季让俱乐部无法推广宣传,让乒协无法进行统一策划。
可是乒超联赛跨年度也确属无奈之举。奥运会、世乒赛不用说,不光得打,还得打好,拿银牌都是失败。大大小小的公开赛也不能不打,因为你只有符合了国际乒联规定的比赛次数,才能参加年末的总决赛。采访时,记者看到了乒羽中心乒乓一部李玉环部长的桌子上有一张明年的年历,有比赛的日子都被用彩笔圈了起来,离远看,整个年历上几乎找不到黑白的地方。“明年联赛的三个月是说什么也不动了。”年历上,5、6、7三个月被重重地划上了红线。而为了明年这个稳定的赛季,大概牺牲掉了大小近10个比赛。
这也就是我们在这个无奈中可以想出的最好办法了。
联赛为谁服务
乍一看起来,联赛和国家队好像是冲突的,但实际上,二者是密切不可分的。
今年4月,乒羽中心专门召集乒超各俱乐部负责人开会,乒羽中心副主任蔡振华在会上明确提出,乒超联赛要为奥运备战服务。很显然,国家队已经把乒超联赛作为奥运备战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乒超联赛的一部分职能也是在为国家队服务。
虽然中国的乒超联赛应该办成和美国的NBA一样优秀的联赛,但毕竟中国和美国不同,乒超和NBA不同,做为国球,俱乐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队服务。由于乒超穿插在各种重要比赛中,联赛的质量也就决定着国手在大赛中的状态。
想要为国家队服务,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联赛的质量。中国的乒超联赛基本集中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而且各种流派各种打法的选手也基本上都有。如果联赛质量提高了,可以使国手们,长时间地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积累大赛经验,增加面对各种对手的机会,寻找各种“陪练”。其次,保持高质量的比赛,还需要从训练抓起,在训练中严格要求,积极调整,使本俱乐部队员保持较好的状态,才能既可以保证本俱乐部在联赛中的成绩,也可以达到为国手作陪练的目的。从以往看,国家队队员在国家队时训练认真紧张,而一旦回到俱乐部,则比较轻松,对俱乐部教练的训练和比赛意图贯彻得不够彻底。如果再放松一点,甚至有可能造成非战斗性减员,这对国家队的损失就太大了。
在探索中求生存
在本赛季中,上海电信实业华东理工女乒主场对河北六通女乒的一场比赛,客队由去年国际乒联大奖赛总决赛双料冠军牛剑峰领军,主队由前世界冠军高军挂帅,论水平可谓是世界顶级对抗,然而比赛那天,当裁判长主持开赛仪式宣布“全体起立”时,可容纳千余人的华东理工大学体育馆内,孤零零站起了6名观众,而当天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比赛监督和现场广播员等工作人员加起来有数十人之多。观众没有裁判多,一时间成为了乒超联赛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为了提高上座率,各个赛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上海赛区免费让观众进场,而且还赠送礼品。有的地方则是由主办单位组织本单位职工集体观看比赛,并作为加班发给补助。或者频繁更换主场,上海队就曾经把主场设到过宁夏、江苏等地,短时间内,上座率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才是最根本的办法。现在乒协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明年的联赛中,将会推出一系列的推广措施,一定不能再让俱乐部“空着肚子做买卖”。
队伍频繁更换赞助商也是俱乐部生存状况的另一个反映。有的队伍几乎三、四轮就更换一个东家,就在联赛还剩一轮的时候,海菲泰公司还宣布同海菲泰女子乒乓球俱乐部解除一切关系。
正像李玉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乒超联赛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个不得不走的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乒超注定要进行徘徊和探索。无论如何,这个期间参与过乒超的俱乐部是伟大的,因为是他们帮助乒超在婴儿时期摇摇晃晃地向前走,正是他们的“赔本”为联赛赚到了可贵的“吆喝”。这个阶段的乒协是矛盾的,他们需要在短暂利益和长久发展之间痛苦的抉择。这个时候支持乒超的球迷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和中国乒乓球一起,在创造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