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男子举重85公斤级的比赛几乎没有悬念,曾是八、九两届全运会的冠军得主袁爱军以总成绩380公斤好成绩为江苏队夺得了第一枚举重金牌。赛后,这位来自泰州的铮铮铁汉看到久未见面的老母亲之时,已然是惊讶万分。
本报记者钱凯扬州报道“袁爱军,加油,袁爱军,加油······”昨天下午扬州市体育馆的加油声着实格外热烈,前来帮助袁爱军加油的似乎不仅有扬州的热心观众,还包括作为袁爱军母校的泰州市体校总共500多名的师生,而且包括另这位七尺男儿朝思暮想的年迈的老母亲。
母子情深
新闻发布会后,袁爱军恢复了平日的平静,但是真的见到前来观站的老母亲时,他还是比较激动,敦厚的大手搂着瘦小的母亲,在母亲面前袁爱军似乎永远都是小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来现场为我加油,妈妈之前也来过扬州看我比赛的,但是她心里特别紧张,后来我就没让她到现场来,但是今天她能过来,我还是很开心的。”
袁爱军是家中的独子,而在举重队袁爱军一直被教练和队员认为是绝对的孝子。2001年,江苏举重队征战九运会举重预赛,一个噩耗突然传来:父亲因为高血压去世。而父亲的早逝更让袁爱军珍惜和母亲的这段感情:“其实平时我们训练比较紧张,每年也只有一次的长假时间,但是每次放假就回家就陪妈妈,而在平时也保证每周一次不小于半个小时的通话电话。”尽管有舅舅的亲切照顾,但是袁爱军似乎还是放心不下:“等稳定了下来就在南京买套房子,就把妈妈接过来,也该让她老人家享享晚福了,一个人在老家,总是不放心的。”
28岁的袁爱军在感情方面收获远无赛场来得丰厚,不过,他还是对未来那不知名的太太提出了孝顺的要求:“我经常在北京训练,所以一直没找女朋友,妈妈平时也催我吧,但是一直没有遇上合适的,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性格好,对我妈妈好的就可以了。”
偷着签字进体校
前来观战的泰州体育局副局长潘强对袁爱军的冠军道路是如数家珍:“一开始,他的父母亲是不让他练的,农村的观念就是怕他压坏,当时也就二三年级、八九岁的样子,他个子本来就不是很高,后来那个泰州体校陈校长对他影响很大,是她引导他走上举重这条路的。”
等待兴奋剂检验的袁爱军听着潘强的介绍在一旁偷着乐:“我们家是农村的,而我在的学校有一个举重培训点,专门选苗子报名,而我当时也是比较有劲的,而且还有农转非的机会,就报名参加了,但是又要通过家长签字,所以就模仿母亲的笔迹在上面签了。”袁爱军介绍说:“一开始家里都不知道,后来消息走漏了,妈妈也反对,舅舅也反对,而且那段时间生病,正想着打退堂鼓了,不过在后面的省运会成绩感觉还可以,而且在之后的全运会还夺了金牌,那时才真正走上了这条路。”
17岁才从家乡泰州的体校离开的他,在加入江苏举重队短短三年时间之后就拿到了全运会的金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回忆起当初的那一切,袁爱军的显得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刚刚20岁,体力和状态都处在巅峰期,胆子也大得出奇。教练组决定让我参加全运会,把这个消息通知我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其实站在比赛场上拿冠军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兴奋过后就觉得很空虚,倒是之前训练的艰苦我到现在还记得。其他什么都忘记了。”
期许08夺金
尽管能在历届全运会上摘金夺冠,事实上,袁爱军也曾有过灰心和浮躁,“九运会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通知我说父亲因病去世了,那段时间心情特别烦躁,训练量也出不来,思想变化很大,经常跟教练吵架,在举重队带了坏头。你知道我们教练王国新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这样的话对其他运动员就不好管理了……”
其实真正让袁爱军刻骨铭心的是雅典奥运会上的失利。“那时候在挺举比赛中,我第一把就抓起了167.5公斤。这时,我和排名第一的格鲁吉亚选手有10公斤的差距。是保住奖牌还是冲击金牌?我选择了后者。但一口气没提得上来,两次试举215公斤,奇迹没有出现。”
袁爱军说:“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反复无常,那次我承认失败了,但不会因此沉沦下去的,今天的比赛我就是憋着一口气拼出来的。”“今天算是完成了 任务,但是后面还有世界锦标赛,22号就要回北京了,还有2008的北京奥运会,我还会继续去拼下去的。” 袁爱军置地有声。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