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规赛已到局末,篮板榜已被外援大部占领。上海队的奥科萨以541个篮板遥遥领先,排列第二的是浙江队的萨马基,他抢下了450个;紧接下来是巴特尔的421个;唐正东以385个篮板排列第四。但排名前十的篮板高手中,仅存这两名国产球员。
若奥科萨保持健康,这一赛季篮板王非他莫属,那么,这将是外援连续第五季夺走篮板王桂冠。更为难堪的是,从2003-2004赛季开始,篮板榜前20名中,外籍球员越来越多,而国产球员愈见“人烟稀少”。离常规赛还有7轮,在篮板榜11-20的排名中,只有5名中国人,最高的是排第12名的易建联他有333个个篮板,其他为莫科、王博、吴乃群和第20名的薛玉洋。在这个阶层中外球员人数相等,但在前十大篮板高手中,外援人数以8比2领先。翻看CBA历史,前10个赛季获得篮板王的中外球员比例是5比5,而这个赛季结束后,天平就要偏向外援一方。
篮板球的作用无须赘言,在防守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篮板球可以说是赢球的命根子。CBA教练多在暂停时强调“防守和篮板球”,可转身上场,篮板球依然把握在一双双“黑手”之中。前陕西队的外援盖茨综合能力并不算佳,但他还是在2001-2002赛季创下了单场抢到38个篮板的记录。以至于到了NBA的姚明感叹:国内球员都是等着篮板往脑袋上掉,而NBA球员则是像看到金子一样去抢。
前国家男篮教练员张卫平就认为国产篮板沦陷并不只是技术问题,中国球员更应该解决的是意识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七十年代他在国家队的时候,有一场比赛中国队狂赢菲律宾男篮40分,“但最后篮板球居然输了。”
国家队成绩是联赛质量的体现。从历届世界大赛的技术统计可看出,命中率是中国男篮的强项,篮板球则一直是弱项:现在的CBA教练大都来自“94黄金一代”,1994年世锦赛,他们把中国篮球带进了世界第八,中国男篮6项指标排名前十,篮板球排名十名开外;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的进攻篮板排名第九,防守篮板排名十名开外;2000年奥运会,拥有三大中锋的男篮,防守篮板排名第六,进攻篮板却在十名之外。2002年世锦赛,中国男篮的攻守篮板球排名均在十名开外。
“抢篮板是75%的意愿?25%的能力。”张卫平说,意愿大抵相当于“意识”,这就来自于平常的训练,他也指出在国内这方面的训练并不是很多。巴特尔更是感叹,在NBA一支球队的训练当中,会专门训练争抢篮板球,比例可以达到20%之多。而在CBA各球队中,“北京队算是练习篮板球挺多的了,但也只占训练内容的5%左右。”
此外,国内球队往往有“脱下球衣穿西装”的习惯,当初的功勋队员都成为了CBA各球队的教练,且这些教练大都为前锋和后卫出身,按他们接受篮球培训时的观点看,篮板球应是大个子的责任。所以,也别奢望他们的弟子能够精通此术。即便是现在篮球观念大为改观,但也很少有球队有条件配备专职的防守教练。如此恶性循环,“国产篮板沦陷”也就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my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