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元,这是职业联赛之初,也就是1994年申花队的单场比赛奖金。
300万元,这是2006年,联城老板朱骏为“德比大战”,打算拍出的奖金。
从1994年到2006年,中国职业联赛只不过经历到第13个年头,但是奖金数额却已经是最初的50倍了。
奖金向来是每支球队最隐秘的一个话题,跟战术安排、人员组合一样,几乎是球队的最高机密。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经历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人士,还是向记者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揭密中国职业联赛单场比赛奖金数额的变迁。
1994年,首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拉开战幕。足球成为中国体育界首个吃螃蟹的项目,从专业体制转变成市场模式。这是体制、运行模式的转变,直接带动了教练员、运动员收入上的变化。他们不再只是拿几十上百块的死工资,而是有了月薪,还有了比赛奖金。
职业联赛起步之初,上海申花已是国内的豪门俱乐部,不过在发放奖金方面,相对比较理性,奖金额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据悉,1994年,申花队的单场比赛奖金是6万元。一旦赢得比赛胜利,每个主力队员大约可以“收获”2700元。
1995年,申花队在“个性教头”徐根宝的率领下,取得了“十连胜”,并首次捧起了联赛冠军的奖杯。那一年,申花的赢球奖金有了很大的提高,单场比赛奖金突破了10万元的大关,主力队员可拿到6000元。因此,“十连胜”之后,范志毅、毛毅军等球队主力队员的家当,顿时增加了6万元。不过,那一年,比起总是拎着皮箱去赛场的大连万达老板王健林,申花的奖金并不算多,还只能算是中游水准。
此后,在一段时间里,申花以4轮为单位,计算奖金数额。2003年,也就是申花再次站在中国职业联赛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年,队员的收获还是比较丰厚的。球队4场比赛全胜的话,可以拿到400万元,如果4场比赛拿到10分,奖金是300万元,9分的奖金为270万元,8分为220万元,7分为120万元。因此,一年之后,一些只有两年职业联赛经历的年轻球员,有了一定的积累,申花队内的有房、有车一族的数量,在那一年里迅速增加。
2005年,中国职业联赛步入低谷,联赛无主赞助商,“裸奔”了一个赛季。由于整个市场不甚理想,许多俱乐部出现了“经济危机”,纷纷缩减奖金额度。申花是国内最稳定的俱乐部之一,不过这两年也改变了奖金计算方式。本赛季,冲着冠军而战的申花,赢球奖金不过40万元。
当然,在一片不景气中,也有特例,那就是联城的老板朱骏。本赛季,他连连给球队开出100万元的单场比赛奖金。有消息说,他为即将到来的与申花队的“德比大战”准备了300万元的赢球奖金。据记者了解,300万元的赢球奖金,在中国职业联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足球圈内人士说:“我记得以前徐泽宪为单场比赛拍过200万元,如果这场比赛真是拍到300万元的话,那么朱骏应该是创下纪录了。”
(责任编辑:ocel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