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全国举重冠军并打破过世界纪录的邹春兰,如今是某澡堂的一名搓澡工。为此,不少人“路见不平,挺身而出。”
其实,冠军搓澡这件事确切地说法应该是:拿过全国举重冠军的邹春兰现在靠搓澡工这份职业谋生。
这样说,起码少了对搓澡这份工作的行业歧视。
冠军能不能当搓澡工,依托现有技能从事一份适应市场选择的工作,靠辛勤劳动挣钱又何必大惊小怪,怒发冲冠呢?
冠军当搓澡工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不是冠军配不上搓澡工这份职业,而是舆论普遍心态是:冠军再不济也不能当“人所不齿”的搓澡工。
冠军,这个包含着国家倾注大量财力物力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代名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的。
但是,如今的状况是,我们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冠军运动员,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真缺乏跨行业择业的本领。体育是碗青春饭,总有退役再就业的那一天。但就现行的培养体系,从中走出的运动员有多少是全面型人才;又有多少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冠军?
重成绩的体育界,酷似重分数的高考。一个是不重视大脑,一个是不关注身体。
邹春兰选择搓澡工,是因为她要生存,要吃饭,而且她认为能胜任这份工作。当然,还有很多相对轻松且挣钱更多的工作,但邹春兰干得来吗?不能因为她是冠军,就人为缩小她的就业面。离开竞技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一个普通的人有权利选择自己能够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只有邹春兰当企业老总才是正道呢?
邹春兰当搓澡工不是谁逼得她,若有不满应该指责现行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中对文化知识方面的忽视。而不该说搓澡工谁能干谁不能干,人是平等的,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时传祥掏大粪还能当全国劳模,邹春兰没准搓澡也能搓出个冠军来。
事就怕反着想,你说冠军不该给人搓澡,是不是别人给冠军搓澡就应该了。
□马征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