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条船,一个世界。这艘由单人驾驶,创造历史、震惊世界的三体帆船“B&Q”号,正安静地停泊在高阳码头,高大身形在小小的游艇码头有些突兀。它的主人,艾伦·麦克阿瑟女爵士在码头边临时搭起的新闻发布厅里,安静地扭过头去。
演讲台后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去年艾伦破世界纪录的环球航行录影带。图像中的主人公此时和在场每一个人一样,屏息凝神地看屏幕中每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对抗暴风雨的艰险,或是凯旋时人山人海的盛况,都不能从她脸上看到情绪的变化,她很专注,但那仿佛是在看别人的故事。
直到播放结束,她转过身来,“不知道你们看的时候意识到没有,从头到尾只有我一个人在船上,一个人对着摄像机镜头自言自语。”艾伦拥有专业强大的后勤团队,但是在茫茫大海中,帆船上只她一个人,面对着日夜工作的12台自动摄像机。
这样的生活,究竟是太封闭还是太透明?她有一台卫星电话,却在南半球太平洋度过圣诞夜时,由于暴风雨而无法与家人通话;她的皮肤被太阳晒得灼痛而无法淋浴,“你不是非得淋浴才能活下去,反正方圆几十里没人会抱怨你的气味。”
好在对于这个性格刚毅的女子而言,孤身与海洋共处的寂寞并不太多,“我总是不停地动、不停检查、不停修理。”她近乎神经质地守着她的帆船,以至于睡眠都成了海上的奢侈品,也是一名航海家需要学习的第一课。白天由于天气多变,她几乎不合眼,即使到了晚上,也是见缝插针地睡个十来二十分钟,顶多40分钟,“因为船是第一位的。”这是她的原则。
所以像昨天的青岛-上海航行,虽然麻烦不断,对她倒也是家常便饭。“在海上没有一天是相同的,你无法预言接下来的24小时会发生什么。”她说得简短,可是一直相握的双手泄露了动荡生活的痕迹,那不像是一双女人的手,被海水泡肿的手指上水泡叠着水泡,一层层被磨破。
据统计,有超过1800个人曾到达珠穆朗玛峰的最顶端,有超过450个人曾上过太空,有12个宇航员曾到达并在月亮上行走。但是,只有5个航海家尝试过用多船体帆船——海上最快也最危险的船——创造环球航行世界纪录。而艾伦·麦克阿瑟,是这5个人当中完成速度最快的。
“我不是挥舞女权主义大旗的那种人”
艾伦:大海看不见性别
“生为女人,是因为上天有50%机会让你成为女人,而我接受了上天的安排。”艾伦·麦克阿瑟说,“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不是跳到帆船上挥舞女权主义大旗的那种人。我选择航海,只是因为这项运动对男女没有区别。”
这是个身形娇小的年轻女子,眼角被海风吹起的细纹和她29岁的年纪不甚相符,一头不加修饰的短发——这一切都很难与世界上最伟大女航海家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去年初,艾伦一举打破由男性所保持环游世界的最快纪录,以71天15小时完成了全程4万多公里的环球航海壮举。她由此获得了诸多杰出女性荣誉,并得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亲自册封为女勋爵。
与此同时,这个打扮男性化、也从不化妆的女人也被视作闯入男性垄断领地的异类,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个同性恋者。“大海是看不见性别的。”她耸耸肩,懒得为自己辩解,“我从来没有刻意要为自己的性别证明些什么,只是我的出现证明了女性也能航海。”
艾伦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郡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这是个在简·奥斯汀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宁静和缓。“那是个离海很远的地方,但是从我4岁第一次航海时,我就被那种奇妙的感觉迷住了。”于是,一个航海家从静谧的湖区走出来。
“坐上船拉起风帆,在风的帮助下,你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这是幼年艾伦的梦想,也是如今艾伦的生活方式。童年时懵懂的憧憬到成年后的事业能够坚持不变,其实是一个人的幸运,只是其中甘苦自知。
艾伦深谙其中滋味,“我最大的动力是学习,每一次航行都不停地学习。我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够走得多远。”大海是一座无穷的宝库,艾伦就像块海绵汲取着每一滴大海赋予的知识。
如果说,航行起初是一场挑战自己的竞赛,那么经过长年与海为伴,现在航海已经成了她的生活方式。每年有六个月在海上,余下时间除了主持她的儿童癌症慈善基金会,就是陪伴家人。“老实讲,我没有业余生活。”问及有无男友,艾伦露出一丝难以琢磨的微笑,却不愿正面回答,“我的热情都献给了大海,帆船就是我的家。” (责任编辑:郭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