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风
定段赛年年火热,不仅仅因为比赛是在火热的七月举行,更在于那种火热的氛围。因比赛又与高考之期相近,激烈更甚,定段者如鲤跃龙门,故而称为“围棋高考”。
如果不对报名参加定段赛的选手进行限制,参加段位赛的人数会增加到什么样,真是一个无法预想的事情。 除了一开始就划下来的年龄限制外,相继增加了对段位水平的限制、对本赛名额的限制等等,但20个(或相当数量)入段名额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竞争有多激烈,有多残酷,有多惨烈……相信无须这里再做过多的描述。即便目前对参加定段赛有着如此多的限制,仍不能遏制报名人数的增加,相信不用多久,对参加定段赛的要求还会有更多的限制。
因了数百家长的殷殷期待,数百孩子的未来梦想,即使早已知道“独木桥”难行,却依然无怨无悔。此情此景,足令到任何一个行业的畏难者汗颜。
这是赛事本身的火热,还有一层就是媒体的火热,每当定段赛开打,一切话题随之而生,段位赛结束又归复平静。年月转来,仿若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关于段位赛的种种争议,却难以终结。诸多争论,孰是孰非,恐难有定论。笔者不揣冒昧总结五大“看点”一一作述,不敢如时下流行的话语抛出诸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定段赛”的言论,仅当抛砖引玉。
一、付出在先
市场经济讲究投入与产出,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或者投入与产出不成比率,那这样的运作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对于参加段位赛的小棋手及其背后支持的家长们而言,要达到参加段位赛的标准,付出有多少,恐怕难以一一估量。从目前参加定段赛的水平来看,即便具有职业高段棋手的水平,也未必能成定段赛中成功杀出,戏剧性的做一个设想,如果现在让已经入段的职业棋手投身每年的定段赛中,恐怕也没有必胜的信心。试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没有三五年的专业训练加上极高的天赋,恐怕难以取得吧。目前各地围棋教学水平不均,针对定段赛教学的学校和道场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几大城市,参加定段赛的棋手大多要远赴他乡寻找名师,有些家长算了一笔帐,一年的费用高达10来万已是平常事。专心致志的投入到棋艺水平的学习中,在文化课和其他爱好的发展方面,必然受到影响,如果不去参加定段赛,就如同读到了高三不去参加高考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还只是能看到的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小孩要克服多少困难,家长要投入多少精力,都是一个未知数。尽管近年来,对于围棋入段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但这样的大力度投入,对于目前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对于报名参加定段赛的孩子来说,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处境:欲罢不能。
二、僧多粥少
近几年,参加定段赛的棋手们不下四、五百,而名额一直固定在20名左右。从目前中日韩的围棋发展情况来看,20个名额相对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韩国每年能给予定段的名额只有6名(4男2女),日本每年给予定段的名额也只有8名(6男2女),从日韩棋界的反映来看,还认为这个名额过于宽限。中国每年参赛20个名额,在前几年成绩低迷的时候,还产生过“名额太多导致水平不高”的争议。因而, 不能把名额相对于参赛人数太少的责任推到棋院方面,在90年代,每年定段的名额也就10来个,那时对于参加段位赛的棋手还没有要求持有5段证书的要求,俞斌九段编写的选拔成绩统计软件上限仅仅设置为300名,迨至人数剧增,不得不临时分为两组来赛。
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在围棋的追求上,经历了一个持续而来的热潮,从把围棋当作一个辅助性的工具,在孩子突飞猛进的成绩下,过渡成了一个毕生的职业追求,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九段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家长将孩子前途限定在围棋上而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太过了。然而这样的热潮相信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回复理性,把围棋的主要功能开始定位在业余爱好和智力辅助的程度上。
三、冷热不均
对于热度持高不下的定段赛来说,在很大程度上,热的一方只是在参赛选手方面。然而定段赛承办单位的种种表现令教练与家长难以接受,在部分主办者看来,定段赛不过是一个普通赛事的过场,参赛者的待遇与感受无关紧要。因而一些做法也就随同想法,出台的大多是强制性的命令,常常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即便是多年带队参加定段赛的各道场掌门人,也被迫对其中的一些做法表示抗议。看来,“过热”的定段赛,也有冷的一面,反正来参赛的人是趋之若鹜,拿你当板上肉丁有何不可。估计这就是某些单位采用一些强制性手段的态度所在。这可以说是定段赛一个十分负面的影响。有记者称之为“存在即合理”,不妨当作爱好者的一个参考,有更多理性的选择。
四、只此一途
一直与高考相提并论的段位赛,在某些地方,与高考确实有着十分神似的地方,确定职业段位的方法“只此一途”,这是围棋的职业化道路上形成的必然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原因。从有围棋始,至中国确定“评段”制度止,围棋一直是一个纯粹的个人项目,未有“职业棋手”一说,偏偏在做事严谨,以围棋为文化的日本人手里,围棋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那自然就产生了棋手这样的职业。晚清时期,中国围棋水平在政治震荡下一落千丈,几乎出现了断层;新中国成立后,为挽救这门古老的艺术,开始由政府出面,组织培训,集体研究,以赶超日本为目标。在学习日本围棋技术理论的同时,自然将其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也引入进来了,虽根据具体国情做了部分调整,但在段位制度的政策上,依然沿袭了日本的做法,同为围棋强国的韩国,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图国际化。职业棋手机制的建立,使得中国围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给予了棋手稳定的生活保障,她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放之日渐激烈的定段赛,这个机制似乎已经成了祈求入段棋手的一个障碍。在定段一关上,这样的“关卡”似乎残酷,其实更残酷的竞争发生了入段之后,个中情由,无须过多说明了。从目前来看,要取消入段一关,等于是取消职业棋手的建制,很难想象,在现有的围棋国际环境下,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对于这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中国棋院方面也在努力为有天赋的棋手提供“捷径”,如因为女子个人赛夺冠而越过段位赛直接成为职业棋手的唐盈、王祥云等均享受新政优惠待遇。
五、前途不定
成为职业棋手后的道路如何走,这也是众多参加定段赛的棋手所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每年有20个名额,多年积累下来,至今为止中国棋院在籍的职业棋手也有四百人左右了,而能够活跃在国际棋坛一线的中国棋手,也就30来人,又是一个高考式的关卡。这说明,定段只是提供一个进入棋坛的门槛,至于进去之后,如何发展,仍是需要棋手个人做好规范的。与当今社会上所有的职业一样,在行业如何发展,除却少许的天赋因素外,成功的大部分因素还是在于个人的奋斗和管理。相对而言,目前的围棋市场尚不是很完备,甚至可以说是尚未开发多少,依靠围棋技术就业的领域非常狭窄,除了职业棋坛的奋斗和从事围棋教学外,其他的就业机会少之又少。围棋的竞争残酷由此也可见一斑,费尽心神获得的职业段位证书并不能保证什么,只能表示刚越过了一个小山头,而此后横亘眼前的,是一座更高、更陡峭、危险更大的山。
煌煌定段赛,话题远非这几点可说明,但看风云相竞,数载后又有无数英豪,各领风骚。
(责任编辑:小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