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李丽 徐征 郑道锦)近日多篇报道称“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尽管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其就业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指出,社会援助是治标不治本,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运动员培养体制上走“体教结合”的道路。
邹春兰现象根源是“体教不结合”
钟秉枢认为,“邹春兰现象”是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大难题。为此,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普遍的做法是出台退役运动员上学和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工龄买断”,根据训练长短、比赛成绩以货币化形式一次性支付退役金。 钟秉枢认为,这些办法比没有办法强,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比如,退役金从几万元到二三十万元不等。但运动员普遍缺乏再投资能力,因此这笔钱很快就会花完。即使是上大学,表面上政府有特殊政策,教育部目前规定一级以上运动员可免试进入高校。但高校在实际执行中,为了在校际比赛中出成绩,希望引入的不是退役运动员,而是高水平的现役运动员。”
钟秉枢还说,即使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也存在“真学假学”的问题,“由于长期跟文化课脱节,许多运动员无法跟上正常的大学教育,只能‘混’一张文凭,而在就业时,却又无法胜任该文凭涉及领域内的工作”。
他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走由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道路,“也就是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必须和运动生涯同步完成,而不是在退役后才开始。这样,他们才可能在退役后就具备自主择业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邹春兰问题的本质还是要落实体教结合的问题”。
刚出台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也特别提到了退役运动员就业等热点问题,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的道路。落实“体教结合”必须像刘翔一样“少练”
然而,体教结合的口号喊了多年,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钟秉枢认为,落实的关键是从制度上确保运动员减少训练时间。
“道理很简单。如果按照现在运动队每天的训练量,一天训练下来,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文化课。这个情况大多数专家和教练员都明白,但是没有人敢提。因为这是有风险的,万一训练时间减少了,比赛成绩不理想,后果谁来承担?”
钟秉枢说,有少练的例子,比如刘翔。“他成功了,所以没有人指责,但谁能保证都跟刘翔一样成功呢?”钟秉枢指出,这个问题需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上保证,“以制度落实,风险由上层来承担,下面才好办事”。他说,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就规定,运动队一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否则就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钟秉枢认为,以目前我们的科研能力,尤其随着高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减少训练时间的同时提高训练质量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强制少练,才能引导运动队加大科研和科学训练的力度。而且,长时间训练带来的另一个附加问题是运动员伤病增加,这恰恰不利于他们提高运动成绩和延长运动寿命,”他说。
前段时间,“眼镜飞人”胡凯的出现也许呼应了这种观点。胡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产物,为这个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不少专家认为,这至少证明了在减少训练时间,保证运动员学习时间的同时也能保证高质量的训练,出尖子队员。
钟秉枢还指出:“如果不从制度上落实少练,即使以后运动队真正融入教育系统内部,高校运动队也会变成现在的体工队。”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