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世锦赛场外的故事 突然变成“残疾”人
突然变成“残疾”人 来巴西采访女篮世锦赛这么多天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不甚了解,对秀美风光更是一无所知,因为全部的时间记者都在赛场看球采访。总之,来这之后,一不留神,记者成了聋、哑、瘸的“残疾人”。 在国内,记者有个习惯,一进办公室就会先把电脑打开,但在巴西,组委会指定的饭店里根本就不能上网,无线网卡也没有信号,很多记者都端着电脑跑到大楼一层,或到楼外去“偷”旁边写字楼的无线信号,但这也不稳定,多数人的无线网卡这时都变成了“无奈网卡”,很少有能上的了网的。好不容易找到信号,记者就如同捡到了巴西蓝宝石一样兴奋。新闻中心里的网线和电脑都十分有限,大家相互开玩笑,运动员在场上争球,记者就在新闻中心里抢网。更让人着急的是一到晚上10点,工作人员就开始清场——这不是闹吗?比赛结束还不到2个小时,稿子还没有完成,新闻中心就要关门了!还没法跟他们沟通,因为语言障碍太大。 巴西人讲的是葡萄牙语,普通人基本听不懂英语,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和咱北京的老大妈一样,除了“三扣油”(英文谢谢的发音)别的一概不知。志愿者里能说好英语的也很少,记者考证了一下,说对他有利的就容易懂,对他不利的就是一通“NO”……组委会的办事效率实在是差,从开赛到现在,中国来的记者仍然是“黑户”——证件还没有做出来呢! 另一个让记者感到极为不便的是出门没有“腿”,这里的出租车都要从饭店预约,出去后要是想再打车,那就得使用从国内带来的手机,打国际长途要车,而且记者基本上说不清方位,还得请旁边的人帮忙用葡萄牙语再和司机交流,之后等20分钟左右,要的车才能来。无奈,在巴西一不留神记者就成了一个彻底的又聋、又哑、外加腿瘸的“残疾”人。 助威团各显神通 开赛以来,前来观看女篮世锦赛的观众一直不多,除了有组织的学生外,其他就是各国的助威团了。可就是这些人,在场边的动静绝对非一般,而且还是五花八门。 法国队比赛时,为她们助威的球迷阵容整齐集中,手里也不拿什么“武器”,全用“原装”的手掌。他们一边拍手,一边呐喊,那疯狂劲可看不出法兰西民族的浪漫。尼日利亚队的助威团只有20多人,但热度极高,全场比赛一直没闲着,又蹦又跳,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各种嘘声。中国队的助威阵容极具民族特色,他们手里拿着长筒喇叭,助阵鼓(比国内赛场小很多,估计大鼓不让进场)外加国旗,当中国队打得激烈时,他们会齐声地呐喊加油,尽显国内球迷风范。 最让记者开眼的是一个大胖子,也不知道这位黑老哥是哪国人,只要是喜欢的队,他必来场上助威,之所以能记住他,是因为他那分贝极高的助威声。因为是助威个体户,所以他能充分施展个人能力,每每在别人助威停止的刹那间,这位黑老哥便开始秀出他那独具魅力且底气十足的大嗓门,常常能引来全场观众的大笑。大家笑言,他没当歌唱家,真浪费! 防寒服没白带 来前,比记者先到几天的中国女篮领队白喜林发短信告知,巴洛爱里的天气冷得不行,一定要带防寒衣服,于是,记者带来了大批防寒装备。 刚到巴西,这里的太阳把记者烤得不知如何是好,整天为没有薄、短衣服犯愁。遇到中国女篮助教盖当,这个法国大个子也是一头汗,他对记者报怨,“前几天这里只有10度,别提多冷了,出门我都觉得头顶发凉。” 不过,最近几天老天爷着实让记者高兴了一把——接连的阴天,气温一下从30多度降到不到20度,那叫一个爽。记者把带来的厚衣服都穿上了,才感觉到了温暖。心说,上帝还是公平的,也得冻冻那帮天天穿短裤、背心、小吊带的家伙们。据当地巴西人讲,今年的气温不太正常,以往没有这么多变,天气通常比较平稳,而且不太冷。本报特派记者孙秋峰(巴西巴洛爱里9月20日) (责任编辑:隔壁大侠) | |||
|
1 | 体育画报泳装美女组图:古铜色皮肤展示野性之美 0 |
2 | 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 0 |
3 | 2004年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介绍:现代五项 0 |
4 | 足球英语词汇 0 |
5 | 意甲-莱切主场2-1胜乌迪内斯 暂时远离降级苦海 0 |
6 | NBA季后赛进入第二阶段 5月份详细赛程表 0 |
7 | 雅典奥运会珀里斯特拉奥林匹克拳击馆 0 |
8 | 只支撑11分51秒便被打倒 泰森拳坛生涯走到尽头 0 |
9 | 选手不走光 观众就走光 0 |
10 | 图文:举重男子69公斤级 张国政最后一举 0 |
搜狐短信 | 小灵通 | 性感丽人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