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届“伟梦杯”江西省业余围棋联赛火爆开幕,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九段亲临比赛新闻发布会现场,给予江西围棋高度评价。江西周边兄弟省份的棋院都纷纷与联赛组委会联系、取经,莫不言新颖的业余联赛是围棋推广的一种好方式。谁也不会想到,早年棋圣聂卫平九段来江西时戏称江西为“围棋的老区”。而这一切的改变,不能不提起一个人和他开创的事业。喻平,江西乃至全国围棋届耳熟能详的名字,2001年他创办江西省少儿围棋培训中心时,恐怕自己也没料到江西围棋会有今天鼎盛的局面。
曾入国少
喻平,1972年生。因为母亲是上海下放知青,他自小在围棋氛围极浓的大上海成长。7岁师从陆勇和,与邵炜刚、杨晖、刘世振、邱峻、胡耀宇等师出同门。虽说喻平很快就崭露了弈棋天分,但在大上海,小喻平却始终找不到归属。不但上海市队与他无缘,就连体校的大门也对他紧紧关闭,原因是他没有上海户口。每年,小喻平只能回到家乡江西比赛,往返于沪赣之间,直到出现一个偶然的机遇。
1984年,当时国家队的教练何晓任五段到江西与小喻平下了一盘棋,对他的棋才颇为认可。于是,喻平收拾行囊于1985年3月进了国家少年队。回忆起在国少队的那段往事,喻平说:“开始是由何晓任带,后来由孔样明带。很奇怪,国少队那么好的条件,我并没有长棋。那段时间都是在混日子,可能是因为没有生活老师,也可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吧。回到省队我反而长了棋。现在回过头来审视那段随意挥霍时光的日子感到挺遗憾,也许是次序错误吧,当时就像一个贫民突然暴富,条件变好却不知道珍惜。要是我先进省队,有过在省队艰苦的环境下训练的经历,我想我会倍加珍惜在国少队的时光。”
人生只有那么有限的几次机会,有的机遇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那年在山西大同的全国段位赛上,喻平成功定段,也算是对在国少队一年多时间的郁郁不得志有所交代。
1985年,爱好围棋、时任江西省省长的傅雨田与几位老同志在一起切磋,老干部们谈起偌大的江西竞然没有一支省围棋队,省里的喻平、余中华等年轻职业棋手竟然“报国无门”,无不啼嘘感慨。借喻平入选国少队的东风,傅省长当即拍板,成立省围棋队!有省领导的关心,江西历史上的第一支职业围棋队很快成立,江西的职业棋手们终于可以在全国团体赛上一试身手了。
毕竟底子薄,年轻的江西围棋队始终只能在全国中下游徘徊,江西围棋也一直没能走出低谷。1991年,受奥运战略影响,江西围棋队不得不被忍痛割爱,喻平二段、余中华三段、姜磊初段离开体工队,各奔东西。
扬名绿林
退役后的喻平和姜磊留在南昌,喻平被分到省电力公司下属的南昌发电厂工会,成为一名普通员工。这段日子他并没有离开心爱的围棋,因为工作比较悠闲,喻平静极思动,做起了家教。涂清,1989年出生,1996年投师于喻平门下,2002年入段,成为江西历史上的第七位职业棋手。
在1994年的石家庄晚报杯和1999年的昆明晚报杯上,喻平两度跻身全国业余十强,进一步巩固了其“江西围棋第一人”的地位。“我一共参加过四次晚报杯。第一次是在石家庄,个人获第八,团体也是获第八,这一届的前三名是王存、刘钧、刘轶一。第二年青岛晚报杯在小组赛遇上了古力,那时他已经相当厉害,结果我是完败。这年古力和谢赫两个小家伙都来了,他俩非常巧合地分列第七、第八。我当时想这两小孩将来肯定会出名!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晚报杯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了,小组赛先是半目输给了一个不怎么知名的棋手,但赢了田舟、韩启宇等强手,还算发挥得不错。但后来我遇上了我围棋生涯中的苦手孙宜国。1994年晚报杯争夺第七名时我输给了孙宜国,后来在比赛中多次对上孙宜国,结果是多次败在他手下,可以说他是我最大的苦手,多次让冠军与我无缘。这一次也不例外,他赢下我后获小组第一,最终战胜蔡建鹏夺冠。很奇怪我们江西的姜磊却是孙宜国的一大苦手,孙宜国在比赛中很少赢姜磊,同样让他感到无可奈何,呵呵,可能是孙宜国与我们江西围棋结下了不解之缘由。”谈到这些起事,喻平露出了微笑。
“但单位太清闲,我上班是成天在混日子,内心很压抑。棋手与社会上的人本来有点格格不入的味道。”回忆起赋闲的日子,喻平并没有太多的留恋。没有比赛的时候,他只好在网络上找对手,他成了清风“红花会”的“红花绿叶”。“红花会”由江西九江名手梅亮创办,在帮会间的团体大赛中,“红花绿叶”自然是NO.1,几番争斗,所向披靡,赢得了“红花会”里“战神”的称号。
年复一年地混迹草莽,游剑江湖,虽说也博得了不小的名声,但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
创业得助
创办江西省少儿围棋培训中心——喻平的梦想终于在2001年变成了现实。至今,他还常常不自觉地沉浸于好梦的开端——“刚开始就遭到家人的反对,当时我在单位和做家教的月收入有四五千元,日子过得清闲自在,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理所当然。但作为一名棋手,想法自然与常人有点不一样吧。家人不理解,我只能耐心地做工作。辞掉发电厂那份不错的工作,完全是一腔热血,也是我一生中最英明的决定。”
说起那段创业的经历,喻平滔滔不绝:“中心于2001年6月开始做前期准备,9月在东湖青少年宫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包括我只有四个人,都是新人啊,什么也不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做广告,忙招生,忙教学,一个人要做几个人的活。在小学、幼儿园经常碰钉,人家要教委点头你才能进,很狼狈,也很惨,哈哈!原先最担心的是没有生源,可在幼儿园第一次上公开课,我们的老师就搞砸了。又花了很长时间去培训师资,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围棋市场很大很大,关键是要有好的围棋教师。2002年在广州举行的晚报杯上,我认识了开展少儿围棋培训的成功者刘健,在他所办的围棋培训点参观学习,大受启发,心中豁然开朗。回到南昌,我请来了刘健请他传授广东的先进经验,指导培训我们的老师。刘健虽然只在中心呆了一个月左右,但他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使我们受益匪浅。按广东模式,结合江西围棋的实际,中心在2002年终于步入正轨。”
春华秋实
江西省少儿围棋培训中心始终将学弈少儿的棋品、棋德放在首位。喻平在每周一次的中心例会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学棋先学做人,有了好的棋品棋德,何愁棋艺不能更上一层楼?喻平是个有心人,在中心的公开课或比赛上,总可看到他与认识不认识的孩子家长们闲聊、沟通,倾听家长们的心声,为对方排忧解难,以自己的真诚感动着对方。而真情也赢得了回报——越来越多的生源。“家长们看到你在言传身教,真心育人,全身心地投入,哪有不高兴的?一传十,十传百,中心自然会声名鹊起。”喻平如是说。
江西省少儿围棋培训中心设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竞赛五个层次的班。每个班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宗旨却是一致的:“开启少儿智慧,培养棋苑英才”。目标明确,教师、员工各司其职,团队精神将大家凝聚在一起,一批爱棋如命的棋痴成为中坚。不论刮风下雨,在南昌稍具规模的小学幼儿园都可见到中心教师忙碌的身影。中心从创办之初的四名员工、百来个学生,发展到现在,有20名全职老师,内外围棋学生已逾三千,教学点遍及全市各所小学、幼儿园,教学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由喻平、姜磊联袂,汇集了南昌大部分棋界精英的江西省少儿围棋培训中心创办三年多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几年来,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少儿围棋比赛几乎所有的冠军都被中心学生包揽,而且涌现出一大批江西围棋希望之星。
输送尖子
2005年6月10日,江西省6岁围棋棋童李钦诚在南昌正式被著名国手吴肇毅九段收为内弟子。在滕王阁会客厅,江西省少儿围棋培训中心专门为李钦诚安排了极其正式的拜师仪式,数百棋童和家长冒雨观摩了拜师过程。其间,李钦诚和老师吴肇毅九段进行了一盘让先棋,棋局下完,李钦诚毕恭毕敬地向坐在椅子上吴肇毅的三鞠躬。
自淡出棋坛一线后,吴肇毅九段几乎将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培养后辈上,富有责任心的他为棋呕心沥血,先后教过国家少年队的周睿羊、郭明鑫、范蔚菁、唐奕等孩子。“所以,由谁执教李钦诚这颗江西棋坛的未来之星,吴肇毅可谓是不二之选。”喻平的语气带有几分果断。“孩子入了名门,这辈子就有指望了。”李钦诚的父母说,“跟好的名师不但在棋上能学到东西,他拥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他的内在气质都在潜移默化中都能影响学棋者,这是年轻棋手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李钦诚自己也说:“能跟吴老师学棋,是我的幸运。”
李钦诚成为江西省第一位被九段棋手收为内弟子的棋童,这在并不实行“内弟子制度”的中国棋坛是件稀罕的事。职业棋手出身的喻平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内弟子,能到老师家中学棋,吃住在老师家中,老师就视徒弟为半个儿子那般,师徒之间的感情更为亲密,能随时聆听老师的教诲,经常看到老师是如何摆棋的。相信这样的方式会进步更快些。”“随着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各种条件的日益成熟,实行‘内弟子制’对小棋手来说可就真是一道福音了。”喻平的这番话亦能让人感受到棋手幼时学棋的艰辛。
志得意满
从职业到业余,从“票友”到专业人士,在黑白世界摸爬滚打二十余载,喻平内心对围棋充满了感激:“我是棋手出身,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对经营一窍不通,我得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将来中心发展了,我要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我会主动让贤。这些年来我走了全国许多地方,学习人家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根据江西的现有情况,找出一套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我在我们的例会上总是强调:中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已成为过去,今后一切归零,从头开始。只要大家真心去追,醉心去给,你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想当我们江西在哪一天出现了我们自己的常昊、古力,那将是江西围棋在中部崛起之时。”
喻平说自己现在很开心,“因为做普及,你不用考虑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多的应酬,心情当然好得不得了。真的,我对围棋充满了感激,围棋让我找到好工作,找到精神寄托,让我真正有了归属感。围棋给了我一切,它是我一生的事业!”(江南) (责任编辑:小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