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仲夏,这首并不容易学唱的《离歌》却风靡大江南北的K歌房,2006年岁末,这曲并不容易唱出口的离歌却回荡在中国足坛的各个角落。
2006年,我们和中国足球那短暂的辉煌告别。2001年曾经让全中国球迷沸腾的五里河球场,在一片爆炸声中,化作了灰尘与瓦砾。
2006年,我们和那些甲A时代的见证者道别,张吉龙、郎效农走了,离开了那些让他们家喻户晓,却也如坐针毡的工作岗位,也带走了那段具有中国足球特色的时光;张义锋、瞿郁明、杨祖武走了,带走了第一批足球经营者的辛酸与收获,也带走了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痴心与执著;祁宏走了,带走了与中国足球职业化同步成长、同时辉煌的那一代,只留下前路茫茫的谢晖与变位思考的杨晨,孤独着守望。孙雯走了,带走了老玫瑰的铿锵,也带走了那曾经将世界踩在脚下的豪迈,只留下在亚洲都需仰视的无奈与“双料小姐”马晓旭戴上手套的滑稽;力帆走了,带走了尹明善的苦心经营,也带走了曾经红火的西南足球的最后一片火种。
2006年,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离去,陆博飞、权磊、马永康,这三个都很年轻、很有前途的球员离开了绿茵场,甚至有可能永久地和足球分手。而阻拦他们的并不是伤病,却是血淋淋的砍刀。2006年,这一件件不由馒头引起的“血案”,促使人们开始对球员的场外生活与那些江湖传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然,这一年我们还不能忘记班古拉的离去,这个怀揣着淘金的梦想到来,却带着失明的右眼离开的黑人小伙,让人们不仅仅见识了功夫中超的险恶,更看到了我们对球员安全保障、医疗保障的麻木。
2006年,阿信的歌声飘起,“心碎前一秒,用力地相拥着沉默,用心跳送你辛酸离歌……”的确,如果不等到心碎,谁会唱起离歌呢?文/滕达
(责任编辑:胡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