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 会标 |
FISU 会徽 |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时,国际大体联主席、美国人乔治·基里安在意大利都灵特亚托雷吉奥大会堂举行的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议上,庄重地打开了装有决定7座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城市命运的信封,最后宣布了申办2011年第25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11年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胜的城市,从而宣告了开始于2005年10月的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活动曲终人散,水落石出。
深圳参加了2011年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那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到底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体育赛事呢?申办大运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国际大体联与“小奥运会”
要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首先要讲一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
| |
当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项目的单项体育组织主席基本上都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但国际大体联主席却不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可见国际大体联的独立性。其实,国际大体联最有意义的工作是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国际大体联的前身国际大学生联合会就已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波兰华沙举行,仅设田径(田径新闻,田径说吧)、游泳和击剑(击剑新闻,击剑说吧)3个比赛项目。此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不定期举办,从1925年~1939年共举办了8届。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运动会被迫中断,1947年恢复举行。1949年,少数西方国家正式成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并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周,把西方国家代表聚集到了一起。但从1951年起,“冷战”造成大运会分裂成东西方两个运动会,两个阵营各自举办自己的大学生运动会。西方阵营的命名为“国际学生体育运动会”,东方阵营的名称是“青年学生运动会”或“青年友好运动会”。
1957年,为了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在巴黎举行。经与会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正式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东西方大学生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1959年,第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岁~28岁)参加,之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向奥运会看齐,分成夏季和冬季。起初,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分别在单数和双数年举行,从1981年起改为在同一年举行。从此,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一跃成为了影响深远的全球青年的体育盛会,各国纷纷派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角逐,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经常诞生世界纪录,因此赢得了“小奥运会”的美誉。今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已举办到了24届,冬季运动会已举办过23届。现任国际大体联主席、83岁的美国人乔治·基里安曾任国际篮联主席,在国际体坛可谓德高望重,他于1999年当选为国际大体联主席,并于2003年连任至今。
中国体育明星的“摇篮”
中国早在1959年就参加了第1届大运会部分田径项目的比赛。从1961年第2届起至第8届,中国均未派团参加。1975年,中国被接纳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从1977年第9届起,中国派团参加了迄今为止的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对于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首先让人想起的自然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是事实上,中国体育能够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完全是得益于从1977年开始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练兵场,可以说中国许多体育明星都是从大运会起步和成名的。
大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门槛,亦可以说是中国竞技体育之摇篮。1975年,第14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表大会接纳了中国,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当时第二大综合性世界大赛,大运会最先向中国张开欢迎的臂膀。历经两年精心准备,1977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索菲亚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51人的中国代表团(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国代表团说吧)拿到一银三铜,列参赛各国家与地区的第21位,这可以视为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的起点。
自此,大运会就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全面磨砺队伍、打造明星的大舞台。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官方博客,中国女排新闻,中国女排说吧)正是在1981年第11届大运会夺冠,实现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零的突破”。通过大运会,中国还培养出包括“跳水(跳水新闻,跳水说吧)女皇”陈肖霞、“体操王子”李宁(李宁新闻,李宁说吧)、“三级跳之王”邹振先在内的一批世界明星。
北京成功申奥的“预演”
早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高手如云,国际大体联有一项统计,曾参加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在1992年巴塞罗那(巴塞罗那新闻,巴塞罗那说吧)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成为了“披金挂银”的主力军,这两届奥运会上的80枚金牌,84枚银牌,62枚铜牌,都是参加过大运会的选手获得的,如田径明星迈克尔·约翰逊、迈克·鲍威尔,篮球明星伯德、巴克利、萨博(萨博新闻,萨博说吧)尼斯,自行车运动员让·隆戈,击剑运动员特里利尼,体操运动员谢尔博等。这也让国际大体联引以为豪,甚至以此要与国际奥委会分庭对抗。但是,随着职业化、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一些顶尖运动员因大运会没有可观的出场费而放弃大运会,取而代之参赛的是更多的年轻选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的意义从原来的竞技体育意义逐渐向政治、经济、文化等泛体育意义转化。最为突出和成功的是北京在2001年举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于北京当年正在申办奥运会,为了加重申办的砝码,同时也是为北京奥运会预演,中国决定以申办大运会作为申办奥运会的契机和前奏。
由于等到北京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北京已经申办奥运会成功一个多月了,所以北京当时就把第21届大运会视作奥运会的预演来办。中国体育健儿在此届大运会上共夺得54枚金牌,超越了第2位的美国(21金),第3位的俄罗斯(14金),成功登顶。同时,这届大运会也以出色的组织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而载入史册。
申办大运会的新意义
随着北京申办大运会,并从而取得申办奥运会成功的经验,使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出现了新的意义。
由于举办体育大赛可以为申办国家和城市带来世界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所以许多国家和城市深知,要申办奥运会,难度非常大,相反如果把目标定在“小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成功的机会就相对大得多。有的城市鉴于国际知名度较低,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条件和门槛都较低,所以许多中小城市都把目光放在了对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上面。如举办第19届大运会的意大利城市卡塔尼亚,第20届大运会的西班牙城市帕尔马,第23届大运会的土耳其城市伊兹迈尔,以及第19届大冬会的斯洛伐克城市亚布莱德,第20届大冬会的波兰城市扎克潘,第21届大冬会的意大利城市塔尔维希奥,第22届大冬会的奥地利城市因斯布鲁克。还有的出于政治原因,像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成功获得了2009年第25届大运会的举办权,但由于原来申办时贝尔格莱德是以塞黑首都名义申办,现在塞尔维亚与黑山又分裂成两个国家,这是否会影响贝市两年后的举办,至今仍然留有悬念。
即使是这次申办大运会的俄罗斯的喀山市、波兰的波兹南市、西班牙的穆尔西亚市、中国台湾的高雄市;申办大冬会的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市和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市,在国际上不是默默无闻,就是名气不大。
事实上,不仅国际众多城市把申办大运会作为打响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片”,而且也逐渐为国内城市“情有独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城市经济也逐渐成为“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广州成功申办亚运会(亚运会新闻,亚运会说吧)之后,对京沪穗中国三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申办和举办体育大赛,已经成为了新世纪中城市发展的“核动力”。
哈尔滨市在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提出了申办冬奥会(冬奥会新闻,冬奥会说吧)的大胆设想,但冬奥会毕竟是世界顶级的体育大赛,哈尔滨在申办冬奥会的初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为此,哈尔滨市相中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并于2003年开始提出申办,并在2005年一举成功,获得了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举办权。
借鉴哈尔滨的成功范例,深圳在广州申办亚运会成功之后,也开始把目标锁定了大运会。众所周知,广州与深圳作为华南地区两大城市,虽然各自地位不同,但是毕竟穗深两市相距较近,两市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都存在“竞合”关系,如果2010年广州借举办亚运会之东风,大幅度抛离深圳,那么深圳处于广州与香港的“夹击”之下,地位就会更加尴尬,为此,深圳投入了巨资,全力申办大运会,以求申办本身就能够为深圳造势。深圳方面为拍好申大的宣传片,聘请了凤凰卫视著名策划人王鲁湘担任文学顾问,“百花奖”获得者孙周出任导演,电影《霸王别姬》和《无极》的摄像师担纲摄影,可谓是名角大腕云集。
为了加强申办实力,深圳方面聘请了易建联(易建联新闻,易建联说吧)和戴菲菲担任深圳申大的形象大使,一位是篮坛英雄,一位是夺得过北京大运会两枚艺术体操金牌的青春玉女,英雄加美女的申办策略颇具吸引力。另外再加上钢琴王子李云迪亲赴意大利都灵演奏助兴,说明深圳更在乎的是申办过程中的城市形象。
通过这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竞争,公众对体育赛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已经有越来越强烈的认识,体育已经超越体育赛事的本身。
世界夏季大学生运动会概况
届次 年份 地点 代表团数 运动员人数
1 1959 都灵(意大利) 45 985
2 1961 索非亚(保加利亚) 32 1270
3 1963 阿雷格里港(巴西) 27 713
4 1965 布达佩斯(匈牙利) 32 1729
5 1967 东京(日本) 30 937
6 1970 都灵(意大利) 40 2080
7 1973 莫斯科(前苏联) 64 2765
8 1975 罗马(罗马新闻,罗马说吧)(意大利) 40 712
9 1977 萦非亚(保加利亚) 85 3232
10 1979 墨西哥城(墨西哥) 85 3500
11 1981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 87 2915
12 1983 埃德蒙顿(加拿大) 69 2402
13 1985 神户(日本) 106 3949
14 1987 萨格勒布(前南斯拉夫) 121 3904
15 1989 杜伊(杜伊新闻,杜伊说吧)斯堡(前联邦德国) 90 3000
16 1991 谢菲尔德(英国) 101 3346
17 1993 布法罗(美国) 130 6000
18 1995 福冈(日本) 163 5740
19 1997 卡塔尼亚(意大利) 160 6000
20 1999 帕尔马(西班牙) 114 5776
21 2001 北京(中国) 169 8933
22 2003 大邱(韩国) 172 7180
23 2005 伊兹迈尔(土耳其) 170 9000
24 2007 曼谷(泰国)
25 2009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
(责任编辑:斯汤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