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一个北京足协的官员在京连之战后告诉我:这场比赛什么都好,惟一缺憾就是牛*与傻*声太响了。我也听见了北京球迷的这种特殊加油声,理智上很反感,可感性上却真有点听着麻木了。
那么,北京球迷为何总要喊牛*或傻*?
凡是到过足球比赛现场看球的人,都不会不明白,在彼时彼刻,不喊点什么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一场激情澎湃的足球比赛,在现场的人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与发泄欲望,实际上,人们花钱(尽管票价才不过30元左右,不算贵)、搭功夫去体育场看球,真是不容易的。钱是不多,但它也是钱;最要命的是时间,不管你是开私车,还是搭公共交通,要去现场看一场球,肯定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就全搭进去了。我的意思是:人们是花了相当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下了一定的决心,才会跑去现场观战的。凡是做好了这种准备的人,都是需要或想好了要到现场喊喊的,谁也不是抱着听交响乐的心态去足球场的。正是这种心态促成了在足球比赛中必然会有喊声!京骂的这个第一个条件。
体育比赛总被比喻为和平年代的“战争”,虽说它不像真的动刀动枪那样残酷,但它仍具备一些“战争”的特性,那就强对抗、真刺激,不是你死(输)就是我活(赢)。京连之战赛前,李章洙就声称,这场较量只有赢家与输家,没有平局,那意思就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就是在这样对抗强烈的气氛中,主队球迷很自然地总会像对待“敌人”那样,大声为主队加油,而贬损客队的表现与努力,如果像昨天看台上还来了“一小撮”大连的球迷的话,那可肯定更热闹了,必然会形成场上是球员殆磕,看台上是球迷之间对抗的局面,想没火药味儿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京骂产生的第二个条件。
在这种对抗气氛中,球迷们会喊什么?分析到这儿,无庸讳言,几乎就只剩下“坏词坏语”这华山一条路可走了。你想想,此时能喊什么充满了理性与礼貌的口号么?比如,“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热烈为双方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加油”,“向客队表现学习”···,这不比郭德纲的相声还可乐么?民间有句俗话:打架无好手,骂人无好口。足球比赛都被人形容为和平时代的“战争”了,这比打架还要严重得多,你能指望球迷万众一心地喊出什么好词来,怕是大脑注水了吧?
说到好词与坏词,实际的标准只有一条:给劲与解气。而在“打架”与“战争”状态下,什么词才解气?什么话才给劲?我们谁也别唱高调,想想自己小时候与伙伴拳脚相交时,嘴巴里往外冒的都是什么词?有文雅礼貌的好言好语么?如果没有,那么,京骂就很正常地脱口而出了。
如果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打起架来是什么样子,那么,反映到足球场上,就必然构成它的产生基础。牛·傻·确实不是好词,但它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听到北京人在急眼时喊出这话来,所以,在足球比赛场上出现类似的词语也不足为奇。
对于京骂我们已与之反对了多年了,对抗了多年了,想了无数的招法,但人为的各种美好设想,一遇到现实的比赛气氛,总是显得我们的种种措施是那么苍白无力。喊声一句牛*与傻*是构成不成任何一条犯罪条例的,这也使喊的人有恃无恐,所以,你越是反对的厉害,有时越是激起群体性地逆反心理,场上的牛·与傻·声来得越加雄壮,这种现象颇为无奈。其实,也不必为此多么地着急上火,看看这个地球上各个足球比赛场,不管是白的、黑的、黄的,凡是球迷怒时、喜时,嘴巴里冒出来的词没有好听的,尽管我们听不懂。
就京骂写成此文,并非支持京骂,而是有感于现在有关部门在对待这个问题时思路不对,对京骂的产生与爆发缺乏真正心理层面与社会层面的深度了解与解读,因此总是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将之压服与压抑下去,昨天的事实证明:此招根本不灵。
顺便说一句可以让有关部门安心的是,京骂不大会出现在明年的奥运赛场上。一是北京人都有起码的爱国爱家意识,不会把脸丢在自家门口,二是奥运会不是足球比赛,就中国国奥队那点实力,也不足以与任何一支外国奥运足球队形成真正比拼的局面。二是喊京骂也有发作的特定场合与气氛,在奥运赛场上,没有京骂产生的氛围,北京球迷更乐于以嘹亮的“中国队,加油!”来替代有关部门提心吊胆的京骂。但奥运会后的足球赛场上,京骂能否绝迹,我的看法是一点不乐观。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