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国国足 > 国足备战07亚洲杯 > 国足动态

重于黄金还是轻于羽毛? 解密李金羽的矛盾人生

      相关视频:大羽蛰伏三场终爆发 大力抽射破进球纪录 
             
大羽终破进球纪录 山东3-0完胜陕西 
            
大羽两度建功 鲁能逆转补时绝杀隆安


  是重于金,还是轻于羽;是过分张扬,还是本性率真;是功德圆满,还是李广难封……一个70后的矛盾范本,一条归为坚韧的活路。

  十年时间,足以令人忘却许多事。比如,李金羽已经记不清1997年9月13日的早上,自己吃的是馄饨还是饺子。十年时间,有些事情却想忘也忘不掉。比如,李金羽还记得,那个金州的夜晚,空气真的很凉。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首战,2比4,中国队被波斯铁骑冲散。李金羽替补出场,没有进球。赛后接受采访时,中国队主教练戚务生脸色铁青:“有些球员,上场后没有达到教练的要求。”此时的李金羽还没意识到,这句话决定了他在此次十强赛中的命运。

  球队随即召开队内总结会,这时,李金羽感觉到了异常,气氛不对。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的会场,发言者或明或暗的言语,都向他扑来。“当时我的感觉就是特别晕,整个人都懵了,”李金羽回忆道,“他们都赖我,说因为我上场,马达维基亚才进了两个球。”

  “怎么回事?我哪里做错了?”李金羽在心里一遍遍地拷问自己。首次参加如此重大的赛事,年仅20的他,面对如此尖锐的问责,有些慌乱。稍稍冷静后,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的漏洞:马达维基亚进第二个球时,自己还没上场!

  天大的冤屈!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李金羽选择了沉默。或许,这是他的抗争。又或许,这是他的无奈。但对当时的李金羽而言,沉默和呐喊都无力改变结局。无论如何,他被抛弃了。直至十强赛最后一场,已经失去出线机会的中国队主场对科威特队,李金羽才再次得到出场机会。

  自此,争议就像难缠的蚊虫,围着李金羽转悠了整整十年。

  他是个天才,他是个庸才;他很有个性,他过分张扬;他很有创意,他华而不实;他在俱乐部是龙,在国家队是虫。等等等等。

  “够了!我是在被误解中长大的。”5月24日晚,位于济南市中心的一家仙踪林里,灯光温暖,音乐舒缓,行将而立的李金羽用尽量平和的语调,向《SI体育画报》记者传达他那积攒了十年的愤怒。于是,我们的谈话,从争议开始,也注定无法在平静中结束。

  • • • •


  就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别人不停地辱骂你,冲你扔石头,指责你。开始,你可能也会回骂,会拣起石头扔回去。然后,你收获了更多的骂声和更大的石头。最后,你开始忘记额头的大包和耳边的嘈杂,埋头前行。因为,你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你需要在意的是前行的方向,而不是路边的乌鸦。

  这是李金羽对成熟的理解。有一点哲理,也难掩那一股子怨气。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群人:直接从青年队进入国家队,在队里帮老队员拎鞋,管谁都叫哥,仍然被强按上“巴西帮”的称呼;承载着一个大国的足球梦想,看到胸前的国旗就浑身颤栗,进球后恣意挥洒青春,却仍被打上“张扬”的烙印。身处如此氛围,李金羽的哲理和怨气就不难令人理解了。

  李金羽说,其实,我没那么骄傲。

  1996年底,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青年队学成回国,李金羽和李铁、隋东亮、张效瑞一起入选国家队。当时,国家队刚刚窝囊地铩羽亚洲杯,如同每一次失败后的换血思维,国人又一次把希望寄托在这几个“镀金”归来的小青年身上。“压力太大了。”很快,李金羽发现,入选国家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被压力所取代,踢球的快乐被打了折扣。

  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大哥的态度更让李金羽感到困惑。“我那时对他们特别尊重,会帮他们做这个做那个,我很清楚自己的辈分。几个老队员,像高峰、姜峰他们,没把我们当外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欣赏你。很多人还是会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叫我们‘巴西帮’。”19岁,李金羽即被扣上帽子,尽管当时他还只是个对足球充满疑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的毛头小孩。

  重压之下,李金羽踉跄起步了。1997年世界杯外围赛小组赛,中国队主场迎战土库曼斯坦,李金羽接马明宇的传球头球破门。赛后面对媒体,李金羽特意感谢马明宇。人们说,这孩子懂事了。“从小,我爸妈和教练,都教育我,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也特别尊重为球队作出贡献的人。”李金羽为当时的言行注解。但他也承认,因为在国家队没什么野心,所以有时就想什么就说什么,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有时候,我也挺招人烦的。”

  没有野心,并不意味着李金羽漠视身披国字号战袍这一份荣耀。在李金羽的国家队队友李霄鹏眼里,李金羽对国家队这一集体充满了感情。“有一次去西班牙比赛,队里让他保管一部分美金,大羽很看重,感觉那是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于是就把那些美金贴身放好,还会时不时看看这钱还在否。最后发现,队里的钱保管得挺好,但自己的3000美金丢了。”

  1999年,被视为黄金一代的中国国奥队挥师汉城,征战奥运会预选赛。肇俊哲的抽射中柱、张玉宁单刀被扑以及李金羽与李玮峰的接力进球被判越位,中国队0比1负韩国队,中国足球又下了一场辛酸的雨。“当时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输了,并没感觉如何痛苦。”李金羽轻描淡写地回忆。但当时在汉城采访的记者宋青云提供了不同的证词。比赛当晚,在中国队所住的酒店大堂,宋青云看到李金羽和一个特意前来助威的女性朋友抱头痛哭。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十强赛,李金羽被米卢拒绝。“那个时候感觉国家队不要我了,比赛跟我也没啥关系了。挺失落的。”于是,有着强烈被抛弃感的李金羽刻意回避了有关国家队的信息。

  2004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国队在广州7比0战胜中国香港队,但因净球胜比科威特队少一个而没能小组出线。比赛当晚,郝海东、李霄鹏、李金羽一批人出去吃东西,说到没能出线,郝海东开始掉泪,而李金羽干脆像个孩子一样痛哭流涕。

  在李金羽看来,1997年那一支国家队的实力史上最强,十强赛不是没打好,而是“我们没敢去创造历史”,1999年奥运会预选赛则是因为“个别位置有缺陷”。2001年,米卢率领中国队闯进世界杯,但李金羽只是个孤寂的看客,对于那支国家队,他甚至不愿意提起。

  就这样, 除了1 9 9 8 年亚运会的昙花一现,李金羽在国字号球队始终无法坚挺,“庸才”、“鸡肋”这样的称呼开始出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俱乐部,李金羽的表演堪称疯狂。

  1999年,李金羽从法国南锡回到辽宁队,9场比赛进8球,他和张玉宁、曲圣卿组成的“三叉戟”震惊中国足坛。2002年,李金羽攻入16球,成为当年的甲A联赛最佳射手。2006年,李金羽以26个进球再夺最佳射手。2007年5月5日,李金羽攻入其在中国顶级联赛的第97球,超越“妖刀”郝海东成为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历史上的最佳射手。

  就这样,每当人们快要遗忘他之际,李金羽总能用一个傲人的纪录提醒人们他的存在。

  尽管李金羽强调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直处于一个平稳的上升趋势,但一条以其国家队、俱乐部的表现为基点的波浪型曲线却实实在在存在着。为什么?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每个关注李金羽的人的头脑里。

  前健力宝青年队主教练、现国家队主教练朱广沪从技术角度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李金羽在与国家级高水平球队对抗时,速度慢、对抗能力差的弱点暴露得比较明显,所以踢得不好。来自韩国的教练李章洙则表示,李金羽特点不够鲜明,如果让他选择李金羽和张玉宁两个球员,他会考虑后者。

  但在李金羽的儿时好友肇俊哲看来,李金羽没在国家队得到足够的支持,原因是“在国家队,每人想法不太一样”。李金羽的父亲李贵军的表达则更直接:“国家队的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表现,不该射的乱射。”而李金羽的启蒙教练张引则在支持二人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让李金羽打前腰”,理由是“李金羽的特点就是善于用脑,隐蔽在强力前锋身后,更能发挥他的长处”李霄鹏说,大家对李金羽的期望太高了。

  也许。


  中国足球有着一部不堪回望的血泪史,中国足球人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足球环境中,太渴望救世主的出现了。但李金羽的回答是:我不是救世主。人的一生,有些东西是注定的。李金羽信奉这一说法。或许,从张引带着李金羽上路开始,俱乐部与国家队的起落,张扬与创意的辩争,就注定要与李金羽结伴而行。

  1985年,沈阳铁路小学的操场,两个小孩围着一个足球,一对一。其中一个稍高的男孩控球,矮个男孩抢球。二十分钟过后,矮个没有摸到球皮,只见他涨红了脸,使尽招数,但仍然功亏一篑。围观的人堆里,一个老者微笑着看着,另一个中年男子则显得有些焦急,偶而还用关切的目光探视老者。

  老者叫停了男孩的对抗,对中年男子说:“行了,先带他来试试吧。”不曾想,这一试,就是九年。那位老者,就是时任辽宁省体校教练的张引,而那个矮个男孩就是李金羽,至于中年男子,自然是李金羽的父亲李贵军。

  据张引回忆,他在此前就去铁路小学挑选足球苗子,选了五六人,其中没有李金羽,因为他个子小,速度太慢。几天后,李贵军又拉着李金羽找张引,这才有了上面的那个故事。

  “那一次,我看出了一点味道,这孩子很顽强。身体条件不好,但很爱动脑。”时隔22年,张引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判断。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张引发现李金羽身上更多的特点:1.对胜负非常在意。即便是队内比赛,输了球,李金羽也会哭;2.有股狠劲。有一次李金羽右脚踝关节受伤,他就练左脚射门。等他养好伤,张引发现,这孩子用原先并不擅长的左脚射门时,比右脚更有力。

  李霄鹏说起李金羽,提供了跟张引观点类似的例子。李金羽没去巴西的时候,李霄鹏就和他认识了。当时山东青年队经常找辽宁青年队打比赛,因为李金羽长得小,所以管他叫小尾巴。“大羽这孩子,很要强,输球会哭,但被大孩子欺负了绝对不哭。”李金羽去了山东鲁能后,有一次右脚十字韧带断裂,不能练。当时球队在海口冬训,为了让伤好得快一点,他跑到海里,把腰以下的部位全部放到冰冷的海水里。“是张导,教会了我一个工作的概念。”李金羽说。

  1993年,李金羽入选健力宝青年队,远赴巴西。三年后,李金羽回来了。李贵军最早发现了儿子身上的变化:爱吃鸡蛋了。巴西的艰苦生活逼着李金羽改掉了挑食的毛病。

  但变化最大的还在足球方面。李金羽说:“没出国前,对自己特没信心,也不知道踢得好还是坏。从巴西回来,信心强了很多。”李金羽认为,那时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种对足球的爱的感觉”。

  而呈现在球迷面前的,则是李金羽进球后那眩目的庆祝动作,在当时的中国足坛,犹如一股春风,吹醒了一种叫做“创意”的东西。老球迷都会记得,1998年亚运会,李金羽跟队友一起,一场一个花样地庆祝进球。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国足球也可以这样玩。

  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随着李金羽在国家队无法获得稳定的进球,“张扬”压倒了“创意”。于是,争议再度出现。

  “我觉得张扬这词挺没深度的。足球本身就是激情、快乐、野蛮、冲撞,这是一种工作状态。”触及这个话题,李金羽强烈地表现出了表达欲,“他们说的张扬,就像《亮剑》的亮剑精神,明知自己不行,还非得去‘得瑟’一下。这是我的理解,(我)没什么文化。”

  李金羽身边的人用同样激烈的语气表达了对此类批评的不屑。李贵军说:“要是像老黄牛似的,进了球也不吭气,那能叫足球吗?”肇俊哲说:“年轻人就要有个性发挥。”

  但辽宁队的跟队记者闻锐锋认为,其实外界对于李金羽“张扬”的批评,有一部分还来自于其场外的表现。据闻锐锋回忆,因为李金羽接受采访时态度不好,有一次几个记者联手写稿批评他。事后,李金羽作了反省,后来就对记者很配合。“太张扬了,有时候还挺直的,执著,挺可爱的。”闻锐锋说。

  记者李响则用亲身体验印证了闻锐锋的说法。2000年,李响第一次采访李金羽时,后者在电话里跟李响讲了一个多小时的战术,最后来一句“听明白了吗?其实,足球很简单”。

  几种声音,纠缠了李金羽十年。深爱足球、不服输、执拗、率性,这些都印证了一句叫做“性格即命运”的陈词滥调。此时,就在记者一米远的地方,李金羽说话时眉头紧锁,语气急促,看上去,声称已能想开的他无法真正做到释然。路人丢出的石头仍然会砸痛他。

  其实,石头不仅会让人痛,也会令人清醒,令人保持方向感。或许可以请李金羽作此设想:如果某一天他不再有争议,那将是他的幸运抑或不幸?好在,李金羽仍在前行。

  • • • •


  同一年代出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痕迹。比如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脑海中总会存留一些情结。一把酷毙了的仿真手枪,一辆崭新的山地车,一根乌黑的麻花辫子,甚至是,一条若隐若现的内衣肩带。这些都可能扎根心底,相伴你的一生。

  1977年出生的李金羽的脑子里,存着一列老长老长的玩具火车,还有一张配套的地图,有山有水,可以在家里摆在地板上玩。李金羽说,时至今日,他还在寻找。“人嘛,要发自内心地喜欢一样东西是很难的。”刚挣钱那会儿,李金羽喜欢时尚玩意。在辽宁队那一段时间,他的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买到最后,手机堆积如山,父亲李贵军捡儿子的手机都用不过来。据李霄鹏回忆,李金羽钟爱名表,有一次上街看中一个PANERAI的表,但当时没带够钱,结果当晚失眠,第二天一早就把钱取了,买了回来。有时买了表,还爱显摆,会故意在大伙面前看表,自言自语,现在几点了啊。

  与一般男孩子不同的是,李金羽还挺喜欢化妆品。有一次去买了护肤的,擦了几次感觉特别好,因为擦完了之后,大家都说他脸色很好。可后来才发现,那是带粉底的,女用的。李金羽说自己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慢慢地,他发现喜欢的东西越来越集中了。吃饭时,来去都是那几样菜,买衣服也是,一屋子一样的衣服,一个类型的。“人越大,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现在,被李金羽反复提及的东西,有一个共性:纯粹。

  茶。队友李雷雷引导李金羽爱上了喝茶。相邻而居的哥俩经常可以一杯普洱一盘瓜子,说不上几句话,一个晚上就这么打发掉了。

  朋友。李金羽所定义的朋友,是那种可以一起喝点小酒吃点烤肉,卸下所有掩饰,聊到忘我,“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时间停止了。”这样的朋友,不多。

  李铁认识李金羽有22年了,但以前两人的关系较冷淡,“当时就想着自己那点事儿,过得稀里糊涂的,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人,有一些忽视。”李铁说。慢慢地,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互相陌生了22年后,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亲密。李铁说:“大概是因为两人走的路越来越多,对于人生,有了共同的感悟。”

  爱情。在李金羽看来,喜欢一个人就对她好,不喜欢拉倒。“爱情这东西,阶段性特别强。”据熟悉李金羽的记者透露,李金羽和女友孙宁对这段感情都没太大信心。还有,足球。2006年,李金羽29岁,在他眼里,这一年是个转折。“29岁以前,我是为了进球而进球。29岁以后,我开始意识到团队最重要,为了球队,我会把进球机会让给别人。”李金羽对李霄鹏说。从那时起,李金羽觉得眼前的路变得前所未有的宽阔。

  他说他对足球充满感恩,因为足球带给他丰厚的回报;他和山东的一个房地产企业有个约定,李金羽每在联赛中进一个球,该企业就会资助10个失学儿童;他说前两年联赛不降级的决策者“脑子进了水”,但中国足球会越来越好,因为球场上还是美好的东西多;他说球场上的自己有点病态;他说齐达内顶翻马特拉齐是“大师对自己足球生涯的一种了断”;他说他最欣赏AC米兰,就像一个大家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爱;他说他很幸运,因为要踢到他现在这种高度,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金羽说,这个球,我还可以踢五年。

  • • • •


  “如果将来我当教练,一定会个性鲜明,穿着得体的衣服,挺帅的,就像我们的教练图拔,也不跳也不闹。如果再能像安切洛蒂那样,带几根白头发,就完美了。”李金羽形象地勾画了自己将来的角色。

  当教练的念头并非一开始就有,孩提时代的李金羽,甚至一度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游戏机店的主人。当了球员以后,匆匆忙忙地一路踢过来,也没太多空闲去规划未来。

  直到最近,李金羽发现自己的思想其实挺适合去当个教练。“以前觉得教练不重要,有一群好球员,踢呗。但现在不这样想了,教练对于一个球队来讲,是决定性的。”他说这几年自己会做一些铺垫工作,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愿望。

  至于眼下,李金羽还有一个现实的愿望:参加2008奥运会。“特别想去,毕竟是在家门口,一辈子也许就这么一次。”不过他也清楚,三个超龄名额,要想挤进去,可能比拿下最佳射手还要难。

  “无论如何,我会再搏一把。”宣言者仰脖饮尽杯中最后一口饮料。

  本刊记者李响、特约记者张梅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liumiaoyao)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金羽 | 李霄鹏 | 李贵军 | 郝海东 | 张玉宁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