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中国足坛兴起一股留洋潮,煞是热闹,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事无巨细都有人关心,还有不少报纸开出几十万的重金请球员开“专栏”。没几年工夫,泡沫就无情破灭了,如今想在报纸上找有关海外球员的文章,还真不容易。
足球退了烧,这回改篮球了,更准确地说,是改NBA了。姚明、易建联简直成了NBA的代名词,媒体充斥着有关他们的报道。虽然火箭、雄鹿远在大洋彼岸,可多少球迷下意识就将它们当作了主队。
NBA跟足球不好比,姚明、易建联跟邵佳一、孙继海也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因此,“姚热”、“易热”发烫,全在情理之中。不过,这种热度会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如易建联,因为首秀不甚出彩,在广东之外的地区,受关注度就明显下降。
无论足球还是篮球的留洋潮,引发国内球迷及媒体“发烧”,原因大致相同,即大家渴望与国际接轨,更渴望得到国际承认,其中包含着开放意识和民族意识。或可这样说,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姚明等人已被浓缩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它代表中国体育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对接。
然而过犹不及,“发烧”过度,不是什么良性反应。火箭也就罢了,像雄鹿这样的球队,实力在NBA恐怕只能算是中下游,难道为了看阿联能不能上场,或者计算他上场后能打多少分钟,我们就要放弃其他高水平的比赛而专门盯着雄鹿?这里面值得警惕的是过于狭隘的思维——篮球明星固然是可以分解的符号,可归根到底他也只能代表自己。
足球留洋我们已司空见惯,电视台再也不会唯孙继海的曼城和郑智的查尔顿马首是瞻了,而跳水、体操界等大批人士效力于国外,也掀不起任何风浪,窃以为这才是一种常态。体育是单纯的,没必要进行过多的联想。
NBA留洋球员热,也许只不过是物以稀为贵,如果中国有七八个甚至几十个球员在NBA打球,我们还会这么当回事吗?
(责任编辑: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