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梅县致力于青少年教育 从娃娃抓起重振"足球乡"

  11月的阳光冲破山区的迷雾,梅县大地展现无限的生机。一群业余体校的少年挥汗如雨,奔跑在绿荫场上。今年5月,他们参加了在英德市举行的广东省少年男、女足球联赛,双双以不败战绩夺得冠军,用实际行动擦拭着蒙在“足球之乡”金字招牌上的一抹尘埃。
“足球之乡的振兴基础在于足球苗子的培养。足球苗子的培养,政府责无旁贷,县委县政府将竭力为足球苗子营造一片发展的天空。”县委书记骆裕根对于足球之乡的振兴充满着期待,对足球苗子的培养格外的关注。

  政府关心,从一杯牛奶做起

  在梅县业余体校里,队员们每天都能喝到一杯新鲜的牛奶,这是县政府专门为这帮小队员额外拨款增加的营养品。这杯牛奶对于大多来自农村的小队员来说,无疑会改善他们的营养结构,提升体质。“我们学校的伙食称不上丰盛,但队员们每天都能喝上一杯牛奶。这对他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体校的彭明标校长对政府这一“送牛奶”的举措感到很开心。

  自从2004年被广东省评为“足球之乡”以来,虽然梅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的财政也比较紧张,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依然加大了对足球事业建设的投入,并且逐年增加。2004年以来共投入足球发展的经费达476.3万元,今年投入156.6万元。

  从那些被翻新过的体校办公楼墙壁和门窗仍可以看出政府这几年来的努力。“县政府拨了10万元装修了体校的楼房,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很多了。”体校足球教练叶海苑告诉记者。在她的带领下,记者在这幢三层小楼里走了一圈,楼内虽不富丽堂皇但非常整洁干净,一楼的教师办公室窗明几净。

  学训结合,把体校办成优质学校

  上世纪90年代后,梅县业余体校的招生也越来越困难。以前门庭若市的体校招生处变得冷冷清清。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读体校会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况且体校的学生出路很少,愿意主动把孩子送到体校的家长越来越少。“谁愿意送孩子去体校啊?出路太少了!”当记者问道是否会把孩子送到体校学习的时候,一位学生家长不假思索地回答。以前,家长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进体校;而现在,体校的教练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未必能够说服家长们。“体校的学生文化平均水平低,出路少”成了体校招生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把体校办成优质学校,把教练派到学生当中去,将体校的办学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曾经当过足球教练的梅县体育局刘副局长正筹备实施这一新的培养足球苗子的方案。

  目前,梅县计划先在部分重点小学建立试点,将足球教练派到试点学校以兴趣班的形式向全体学生招生。学员平时正常上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与其他学生保持同步;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再参与兴趣班的训练。教练员在兴趣班中发现挑选出好的苗子进行更专业的训练,体校再给予这些苗子一定的补助。

  这种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的办学模式,受到了梅县很多重点小学的青睐。因为很多小学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而且一年一度的中小学足球联赛也需要足球队员。另一方面,乡镇的足球苗子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被选拔到梅县城区的重点小学就读。孩子能够在更好的条件下接受更好的教育,对于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也更加容易接受。“这样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会落下了。而且能到重点小学读书,何乐而不为呢?”刘副局对这一措施充满信心。在政府的努力和校方的支持下,新城小学将在今年成为这一新举措的第一个试点。

  以赛促练,提高水平丰富经验

  自从将发展梅县足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后,梅县每年都会举行全县高中、初中和小学等不同年龄段的足球联赛。这样的联赛已经举办了三届。

  然而就在三年前,比赛对于梅县的足球队员来讲还是个稀罕事。全年唯一的比赛就是梅州“市长杯”足球赛,而且参赛球队必须经过选拔。很多队员辛辛苦苦训练了一年,往往连参加一场正式比赛的机会都没有。这让很多队员逐渐失去了训练的热情。比赛的严重不足,使队员们没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战术、检验球队的水平,因此自然也没有了努力训练的干劲。

  但现在,全县联赛贯穿全年。这对队员们既是考验,也是鼓舞。队员们通过多次比赛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从而推动整个梅县足球水平的进步。

  目前,梅县各种类型、各个不同参赛群体的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不仅有梅州市体育局主办的“梅雁杯”、“市长杯”预选赛,民间的强民体育会还举办了“强民杯”和“钟声杯”等比赛。“强民杯”足球赛是在企业员工中举行的赛事,“钟声杯”主要由大中小学教师参加,“幼儿杯”也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起少年儿童对足球的兴趣。其他不定期的比赛更是不胜枚举。

  结束采访离开梅县业余体校时,体校的足球队员们刚结束了下午的训练,陆陆续续地走回体校的小楼。夕阳斜斜地照在他们大汗淋漓的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圈。也许在这群孩子身上,就承载着梅县足球灿烂的明天。

  本报记者 张海燕 翟永鸣

  实习生 曹智晔

  通讯员 翁尚华
(责任编辑:十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