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皮划艇

皮划艇雅典柳暗花明 孟关良杨文军金牌成助推器

  孟关良(孟关良新闻,孟关良说吧)没有想到,从希腊带回来的一块皮划艇金牌,使得整个中国的水上项目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万佳欢

  2004年,皮划艇运动员孟关良跟队友杨文军(杨文军新闻,杨文军说吧)一起,从雅典带回来一块沉甸甸的奥运金牌,同时也将对大家还陌生的皮划艇项目带进了大众视野。

  从那时起,中国的水上项目,尤其是国家队队员的际遇发生了根本改变。

  摸索50年的冷门项目

  2004年8月28日的比赛给中国人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虽然在启航段落后,但在最后一刻与其他三对选手几乎一齐撞线,最终孟关良和杨文军以0.072秒的优势将男子双人划艇500米的金牌抢到了手。千分之七点二秒,从大屏幕上看就两指的距离。

  媒体纷纷用“奇迹”“惊喜”“神话”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们的夺冠。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两个指头的距离,中国皮划艇人足足走了50年。

  这个来自欧洲的舶来品早在1924年就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了巴黎奥运会,但直到30年后,才有89名北京学生首次用专业的器材进行练习。此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与文革,这个白手起家的项目一直到70年代中期还是一副凋敝的景象。在中国皮划艇队首次亮相的贝尔格莱德世锦赛上,每个项目的最后一名基本上都被中国人占据。

  1979年,中国终于把罗马尼亚专家请到了自己的讲台上,并且开始向各个欧州国家“取经”。中国皮划艇开始步入发展阶段。

  1986年,9岁的孟关良第一次走进游泳队宿舍,他没想到,日后自己也会进入这个项目。 1991年的8月,巴黎皮划艇世锦赛上,中国女子四人皮艇获得第三名,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不过,1分39秒03,与前两年的世界最好成绩相比,还是相差了近7秒——在比拼速度的项目,这简直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

  1994年,由于年龄已大,17岁的孟关良离开了游泳池,战战兢兢地改了行。他与一批同龄队友一起开始了艰苦的划艇练习。跟他一样,队友都是从各个运动项目中转行过来的。

  当时绍兴市皮划艇运动处于开创初期,经费短缺,设备简陋,没有合适的训练场所,训练基地又在市郊,孟关良每天都要徒步来回好几公里,一走好几年。

  由于没有训练基地,1996年前后,运动队得到批准在西湖做水上练习,甚至有些杭州市出租车司机还以为他们是摆渡的。

  不过,最使孟关良郁闷的倒不是训练条件的艰苦,而是大家辛辛苦苦地训练,居然都搞不清楚自己在练些什么。

  “直到2004年之前,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里都没有皮划艇的概念;就算偶尔有知道一点的,都会把它想象成为类似中国龙舟的小船。”孟关良说。即使在雅典比赛期间,“从中央五台到中国体育报,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说皮划艇的事,配的却是赛艇的视频和照片,”激流回旋皮划艇国家队副领队万红军说,“而且出现过不止一次两次。”

  很多人都相信,竞赛成绩不佳使这项本来就很“冷”的运动在民间遭受到了冰封般的待遇。虽然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子四人皮艇拿到了第四名,但是,当时的中国皮划艇离世界领先水平还很远。

  而孟关良在连续获得八运会、九运会和釜山亚运会1000米和500米单人划艇冠军之后,渐渐成为了中国划艇的领军人物。时任静水皮划艇项目主管的万红军告诉记者,确切地说,直到2001年,“中国的划艇只有孟关良一个人。”而当时他的成绩处于世界第九、十名,还在决赛圈内外徘徊。

  就在中国皮划艇事业走到瓶颈的时候,加拿大籍教练马克来了。马克重点加强力量练习,队员们的训练强度几乎是之前的两倍。孟关良用一个“狠”字来形容他。

  外教来了,成绩也明显提高,直到在雅典获得最好成绩。

  0.072秒胜利后的转机

  雅典的夺冠将媒体对皮划艇的关注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比赛那天定胜负的最后三桨在随后的电视节目中不断地重播,而孟关良与杨文军回国后则马不停蹄地参加各式各样的网络聊天、媒体访问。

  大众传媒的宣传使更多的民众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冷门项目——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只能说出关于这个项目印象比较深的星点特征,“这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万红军说。

  对大多数人来说,皮划艇就像是在一夜之间跳出来的一个金牌点,但以上一切都标志着,这个冷门项目因为奥运的机缘而骤然升温。

  孟关良没有想到,从希腊带回来一块金牌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的周围、乃至整个中国的水上项目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翻天覆地”,他用了这四个字来形容。

  他感慨最深的是训练的器材,“原来我们只能用国产的,现在都用进口的了。”

  皮划艇队的住宿和训练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之前,万红军随国家队训练时,与队员们一起住漏水的房子。“老式空调不暖和,冬天很冷,半夜有时候还会冻醒。”他回忆说。“现在修了好多新楼。”

  “拿了金牌,国家对我们更加重视,投入自然比以前要大,”水上项目管理中心皮划艇部部长宋广礼表示。此前国家队一直没有自己真正的训练基地,现在一下子有了千岛湖和海宁两个国家级训练基地。

  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皮划艇的竞赛成绩进入了一个全面提高的状态。就在一个多月前,只有8年历史的中国激流回旋皮划艇队拿到了两项奥运会资格;而静水皮划艇则由之前的“单线作战”进展为“多点开花”,不仅杨文军单人划艇的成绩相当突出,男子双人划艇、女子四人皮艇等项也已有争夺奖牌实力。

  很自然地,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将项目发展的下一步目标定格在北京奥运的金牌上。早在2006年,现任中国皮划艇队总教练、德国人约瑟夫•卡普谢克就表示过更大的雄心:“我们的目标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夺金,而且要力争在几个项目上夺金。”

  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辛群英肯定了这个目标,“2004年男子双人划艇(获得)突破,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在2008年准备全面突破。”

  奥运会的水上项目包括皮划艇、赛艇和帆船,它仅次于田径、游泳,为奥运第三金牌大户。光皮划艇一项,就占到水上项目全部41枚金牌中的16枚,比乒乓球与羽毛球金牌数相加还要多三块,重要性不言而喻。

  “冷门”还只是局部发热

  举国体制和奥运夺金战略给皮划艇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铺上了一块稳定的垫脚石。不过,与专业队员众志成城的情景不一致的,是民间对这项运动的冷淡反应。

  在中国,皮划艇的基础还相当薄弱,普及度很差。就运动者数量来说,“也就是各个省市有一些训练队,基本没有群众参与。这跟球类、田径、游泳没法比。” 水上项目管理中心皮划艇部部长宋广礼对记者说。

  据了解,全国的激流回旋皮划艇注册运动员大概只有100人,静水皮划艇好一些,有900人左右。而在很多欧洲国家,人们在周末提一条艇、拿一只桨就可以渡河过江,游览玩耍,其普及程度可想而知。

  目前,皮划艇部门正在支持各地兴建俱乐部,北京海淀区有一个皮划艇俱乐部。但提到参与者的人数,宋广礼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

  至于普及困难的原因,大致受到场地、运动难度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有关部门只能“曲线救国”,利用漂流艇、肥仔艇等一些稳定性更强的器材,让群众在激流回旋的赛道上划一划、玩一玩。“我们的口号是‘拉下水、扶上船’”,万红军说。

  面对2008,中国皮划艇队已经蓄势待发。如果他们冲金成功,皮划艇这个冷门项目的温度将有希望再调高几度,可要波及到民间运动的发展壮大,非一两块奥运金牌就能做到。

(责任编辑:翔翔)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孟关良 | 杨文军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