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举行的“2007广州亚运传媒论坛”上百家争鸣 媒体、学者代表妙语连珠
在昨日举行的“2007广州亚运传媒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媒体领导对将于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记者廖靖文、黄蓉芳 摄影庄小龙
本报亚运报道模式是媒体融合
即将到来的广州亚运会,是媒体大显身手的契机。今天,我们在这里研讨“媒体融合与广州亚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正处在传播方式大融合的时代,“混合媒体”、“多媒体”和“全媒体”正在拓宽报业的视野。但是无论如何,传播的大融合实质是内容资源的整合。媒体融合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原创内容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时效性。
在内容整合方面,传统报纸正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因为报纸编辑部的原创能力是无以企及的。通过报纸编辑部采集丰富多彩的内容,然后通过多媒体介质整合发布,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的趋势。传统报纸擅长内容的采集、核实、归类和分析,加上主流报纸所具有的权威性,因而提供的内容可信度更高,权威性更强。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报纸等传统媒体掌握着原创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相比之下,政府不授予各大商业网站新闻采访权。报业的政策性优势在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这一点决定了在即将到来的广州亚运会上,传统媒体必然独领风骚。
重要的是,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在亚运会期间,加速媒体融合,真正作为新闻内容的提供者,运用多媒体传播方式,向读者展示更加丰富便捷的信息。广州亚运会是各大报业集团向数字化、多媒体领域进军的练兵场、检阅台。
本报对于亚运会的报道计划,可以分成前亚运和后亚运两期。在亚运会赛前、赛间和赛后的不同阶段,我们将执行不同的报道计划,在不同阶段突出风采各异的报道重点和领域。为了做好亚运会的报道,我们将把媒体融合作为本报的亚运报道模式。我们相信,媒体融合必将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广告。通过亚运会进行更加广泛的体育营销,《广州日报》可以在亚洲范围,甚至世界范围进一步扩大客户和读者市场,使本集团的战略发展迈向国际化。
亚运会需要政府媒体互动
广州要把亚运会办成功,需要舆论的支持,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政府部门是非常关注舆论环境问题的,但是有的人很容易将控制舆论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认为把握好导向,能够报什么、不能够报什么,这个舆论环境就好了。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义的。一项重大的比赛,政府部门、体育界、传媒界,都要共识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传媒和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
希望政府部门充分理解传媒人的责任,充分理解他们是来帮忙,而不是来添乱的。为了保证媒体客观、理性、全面地报道,政府部门和体育业界应该提供快捷、方便的媒介服务。因此政府在组织活动时别忘了媒体,避免媒体为找新闻而出现乱哄哄的局面。
另一方面,传媒单位和传媒人的大局意识,也是优化亚运会舆论环境必不可少的。媒体要从国家的大局上进行把握。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比赛中,要确保任何环节不出问题是不现实的,在赛场上可能会出现各类纠纷或者一些预测不到的突发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与有关部门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看法。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媒体希望尽快得到这些信息,紧追不放,而政府部门也许想将事态控制在小范围,将事态平息下来。如果要尽快平息事态,需要政府部门与媒体进行沟通,媒体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客观、全面、理性地把握。报道不准确或过度炒作,会使运动会和东道主的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政府部门和体育业界,不能采取消除躲避媒体的办法应对突发事件,应该及时通报情况,力求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取保亚运会的成功。
亚运会对假新闻“杀无赦”
传媒竞合,就是指传媒合作和竞争,合作的目的是为竞争,争夺信息、受众和广告。亚运会的报道同样应该像奥运、世博会一样展示中国大国的风采、风度、气度,而这种大国的风度在广州亚运会上要以共赢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理念,共赢就是中国赢了、亚洲其他各个国家都赢了,大家都满载而归,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是广州亚运会和谐亚洲主题的体现。
我觉得在广州亚运会的媒体报道中要建立共赢的理念,不单是赛场上的报道,而且要报道场外的活动,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尽善尽美的互补,尤其要体现出广州的活力,多姿多彩的气象。
不但要报道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同样要报道亚洲其他国家运动员的佳绩,不但是运动员的成绩,更应该关注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取的精神。媒体报道不应该弥漫战争文化的气息。
亚洲运动会应该是一个绿色的运动会,应该是干净的、健康的,新闻报道同样应该是健康的、应该是干净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媒体这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同样不可回避的是,假新闻、新闻炒作、绯闻已经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三大社会公害,令人忍无可忍,所以绝对不能允许这三大公害来危害广州亚运会。
我认为广州亚运会要颁布一些严厉的杀无赦的命令,凡是制造假新闻、凡是传播无厘头的八卦新闻、挖运动员隐私的新闻,尤其是散布种族歧视、宗教歧视的新闻,要把他们驱逐出广州亚运会。
联结国内外媒体宣传广州
当今传播日益全球化,传媒应该具备一种开放的视野,使各种文化和思想互相吸纳、碰撞,让媒体成为人类普世文明和先进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
广州媒体在报道2010年亚运会、宣传广州城市形象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积极利用国内各级媒体,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外,还可以在境内外的权威媒体推出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各种途径的对外宣传,全方位传播统一的城市形象信息,从而使国内外受众对广州形成一个整体的、个性鲜明的印象。
同时,要主动与境外媒体和国际综合类媒体合作。可以考虑建立与境内外媒体联系和沟通的机构和机制,采取通过举办国际媒体专题研讨会,邀请境外资深时政、体育、文化和摄影记者以及专栏作家来广州参观和采访等方式,增加境外媒体对广州的了解,使他们更加全面、多角度地报道广州和广州亚运会。还可以考虑建立长远合作机制,为今后的长期宣传做好准备。
要注意亚运会后续报道
首先是对亚运会举办之前的准备工作的报道。亚运会是一场盛会,因此,它的影响绝不只是在赛事开始后的那段时间里,而是贯穿在从广州申亚成功之日起,到亚运会结束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报道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的建设;相关硬件设备的配置;交通环境的改善;宾馆、餐旅业等相关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广州市民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等等。
其次,要做好亚运会举办时期的赛场内外的各种相关报道,特别是赛场外的报道,就是外国宾客对广州这座城市各方面特色的接触、评价的报道。
最后一个过程,就是亚运会之后的后续报道。广州之外的媒体,在亚运会结束之后就离开广州了,而有关亚运会的各种消息也会随之结束。然而,亚运会对于主办城市的影响绝不会只是局限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它会为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很多问题和思路。
亚运会报道模式机制创新
《广州日报》新近做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改进和革新性的举措,设置了导读版,在全世界报业适应数字化到来的时候,《广州日报》的导读版也是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我觉得创造的特点就在于通过适应老百姓的阅读习惯改变,创造了一些新的阅读选择可能性。
在亚运报道中,喻国明鼓励《广州日报》利用体育报道自由度大的特点,进行报道模式机制创新。动员更多媒介资源,如电子报、网络联动等多媒体形式,突破纸媒介质形式,并对不同的报道形式加以设计,提升实现效率。
建立贴近受众的服务链条,本地媒体深入挖掘的赛场外故事,比赛事本身更重要,能浓缩体现社会面貌。
他提议记者要有效地广泛分布,除了传统的信息采集终端功能外,还要成为民间和社会资讯的节点,让信息量倍增。把亚运赛场内外的参赛者、志愿者和观众市民都调动起来,获取更多的消息来源,具有独特性的信息才更有价值。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