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奥运奇闻:跳高冠军买票入场 芬奇削发只为减重

  如果把奥运会比喻成电影。

  有人说,它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励志影片,一个个奥运选手拼搏奋斗的故事生动诠释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人说,它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情感影片,赛场内外演绎的一出出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透过繁华的躯壳直视奥林匹克的灵魂;有人说,它是一部情节曲折的悬疑影片,在竞技场上,没有不可能,一个冠军的产生往往要经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

  于是,奥运会成了这个星球范围内,上座率最高的一部电影。

  专题撰稿 实习记者 余晨洁

  模仿雕塑掷铁饼

  古希腊现实主义雕塑家米隆的不朽名作“掷铁饼者”,展现了古希腊运动员健壮的肌肉和超然的自信,是整个希腊民族的骄傲。为此,首届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的第一天,希腊组委会就安排了他们认为稳操胜券的民族传统项目——铁饼比赛。

  为了不让冠军旁落,希腊将众多优秀选手集中训练了好几个月,甚至策划好了夺冠后的庆祝仪式。比赛场地的规格沿用古希腊传统,投掷区是2.5平方米的正方形,铁饼的重量不到2公斤。

  比赛开始,希腊选手帕拉斯瓦普罗斯掷出了29米的最好成绩。当所有人都认为胜券在握时,意外发生了。原先只是在一旁观战的美国选手罗伯特·加勒特跃跃欲试,当场报名参赛。

  由于当时的规则允许临时报名参赛,于是这位从未见过标准铁饼的美国人上场了。他模仿着希腊人的投掷动作,投了两次,找到了感觉。第三次试投时,只见他右臂后伸,然后用力一挥,铁饼飞到了29米以外。

  29.15米!在场的运动员、裁判和观众目瞪口呆,原本领先的两位希腊选手只能退居第二和第三位。

  后来希腊人才得知,正是雕塑家米隆的名作“掷铁饼者”给了加勒特灵感。他依葫芦画瓢,自制了铁饼,并模仿着雕塑的动作在国内练习。他所制作的铁饼比正式比赛用的足足重了3公斤,当他站在希腊的赛场上时,手中的铁饼对他而言简直轻而易“投”。此外,加勒特还拿到了铅球比赛的冠军。

  不愿接受失败现实的希腊人又提出了新的评判胜负标准——投掷姿势,以此判定希腊选手获胜。现场工作人员一见本国运动员获胜便忙不迭地升起了希腊国旗。美国人对此提出了抗议,自知理亏的裁判不得不修改结果,重判美国人获胜。刚才还欢呼雀跃的体育场顿时鸦雀无声。

  加勒特的夺冠历程反映了刚刚兴起的现代奥运会在组织与规则制定等方面的疏漏。这样的情况在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又发生了。希腊好歹有个能容纳6万人的泛雅典运动场,可巴黎当时连个像样的体育场都没,田径比赛被安排在巴黎郊区一个树枝横生的马场草地上进行。所有的投掷项目考验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力量和技巧,还得和树枝做番搏斗。志在卫冕的加勒特这次的运气糟糕透了,尽管有备而来,但他却在这场杂耍游戏中名落孙山。

  跳得最远的不是跳远冠军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选择错了项目从而痛失金牌无疑是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尤其是在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上。

  在现代奥林匹克的史卷中,罗伯特·莱金德这个名字似乎不能被纳入那些流芳百世的冠军名册,因为参加了两届奥运会的他仅仅只取得了一个第四名和一枚铜牌这样微不足道的成绩。

  不过,有谁能比奥运会跳远冠军跳得更远,却拿不到金牌呢?罗伯特·莱金德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补充的是,他的跳远成绩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莱金德是一名来自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的26岁的毕业生,在体育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无论是球类还是田径运动,他都出类拔萃。跳远是他最拿手的一个项目,就是他,首先将跨步式技术引入了跳远项目。

  尽管依靠这项技术,他的跳远成绩斐然,但这却没能使他成为1924年巴黎奥运会美国跳远队的一员,这个多面手只能去参加五项全能比赛。

  当年7月7日,五项全能的跳远比赛进行,莱金德以7.76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原纪录是他的同胞爱德华·古尔丁在1921年创下的。

  第二天,单项跳远决赛举行。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无法超越甚至接近莱金德的成绩,最后拿到金牌的美国人威廉·迪哈特的成绩不过是7.44米。

  看着别人以比自己差许多的成绩夺得金牌衣锦还乡,自己在五项全能的比赛中仅仅收获一枚铜牌,这心中的滋味,除了莱金德自己,旁人应该很难深切体会。一枚铜牌、一个世界纪录,莱金德的巴黎之行也别有一番滋味。

  裁判失神 诺尔失金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当时首屈一指的法国铁饼选手朱尔斯·诺尔赛前被认为是夺冠大热门之一。信心十足的诺尔在第三次试投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奋力一掷,铁饼在出手的那一霎那,他就预感到这投的成绩应该不错。

  铁饼在空中盘旋着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在超过其他所有对手的投掷距离相当远的地方落了下来,成绩估计在50米以上。如此精彩的一投以后,大家都以为金牌非诺尔莫属,诺尔本人也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向欢呼雀跃的观众不停地挥手致意。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毫无防备的人们,诺尔的成绩竟然没有得到承认。是他犯规了吗?全场的观众、其他参赛者和诺尔自己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诺尔确实没有犯规,原来,在田径场内另一头的撑杆跳高比赛中,美国选手威廉·米勒和日本选手西天修平的竞争进行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负责铁饼比赛落点定位的裁判员被身后的比赛吸引住,只顾转头观看撑杆跳高,全然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职责。诺尔投掷完毕待铁饼落地以后,裁判员这才回过神来。然而一切已为时已晚,没有哪怕一名裁判员可以准确无误地指出诺尔刚才那关键一掷的确切落点。

  诺尔这一稳操胜券的成绩被宣布无效。赛场上空传来播音员平和的声音:“152号,诺尔,法国,已投掷,但裁判员未注意。”这句普通的话语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诺尔心脏。

  大会竞赛组经过紧急磋商最终裁定,给诺尔再投掷一次的机会。委屈的诺尔对此当场强烈抗议,认为这是裁判的失误,这样的裁定对他不公。

  然而,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在命运的屋檐下,人们只能选择低头。在组委会再三表示对他的第三投不予承认之后,诺尔尽管心有不甘,却只得再投掷一次。情绪已经受到巨大打击的诺尔在最后一次试投中成绩差了许多。

   最终,这枚本该由诺尔摘取的金牌被美国选手约翰·安德森以49.49米的成绩获得。而诺尔前两次的最好成绩仅为47.74米,离第三名尚有10厘米的差距。从踌躇满志到两手空空,可怜的诺尔被裁判“抢”走了金牌。

  标枪金牌 从天而降

  除了自身实力的主观条件,体育比赛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三项中最难以控制的就是“天时”。挪威标枪选手埃格尔·丹尼尔森则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一回什么叫“如有神助”。

  任何一项室外体育运动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都非常明显, 墨尔本奥运会的标枪比赛就受到了罕见的狂风影响。逆风投掷给参赛选手造成了巨大的困难,预赛中,一些顶尖好手都未能突破80米大关,丹尼尔森更是仅投出了惨不忍睹的72.60米的成绩,勉强挤进了决赛。

  决赛开始,狂风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反而越刮越大,参赛选手们的成绩依旧不甚理想,除了一个人。当丹尼尔森在投掷区准备试投时,狂风突然停止了,田径场上显得异常安静。他抓住这天赐的时机,助跑、引臂、奋力一投……

  85.71米——枪头刚一插入草坪,狂风又骤然而起。田径场顿时飞沙走石,让人连睁开眼睛都很困难。反观而他选手,由于狂风的影响都未能投出80米开外的成绩,这其中不乏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获得冠军后的丹尼尔森喜出望外,对着天空连声呼喊:“感谢老天!”

  伊万诺夫 乐极生悲

  在男子单人双桨赛艇比赛中,苏联年仅18岁的小将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凭借超人的耐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以8分2秒5的优异成绩率先撞线,收获了他运动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颁奖仪式结束后,走下领奖台的伊万诺夫兴奋异常,在文多雷湖边,他深情地亲吻着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随后,和着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欢呼,伊万诺夫一次又一次地将金牌抛向空中。

  或许因为是首次夺冠而兴奋过头,伊万诺夫越来越使劲,金牌也被他越抛越高。然而,金牌在一次触碰他的手指后不慎落入了文多雷湖。

  这一刹那,伊万诺夫才幡然醒悟。他不顾一切地跃入湖中寻找他的金牌。尽管伊万诺夫不断地潜水直到筋疲力竭,尽管一些职业潜水员也加入了搜寻的行列,但依然一无所获。这个来自莫斯科的赛艇天才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

  幸而,大会组委会不忍看到伊万诺夫伤心回国,经过协商,他们补发了一块金牌的复制品给伊万诺夫。

  此后,1960年和1964年,伊万诺夫在罗马和东京两度卫冕该项目的冠军,成为奥运会史上单人赛艇中唯一的三连冠选手。领奖仪式过后,他再也没有重蹈覆辙,说什么他也不愿把金牌抛向天空。

  跳高冠军 买票入场

  在来奥运会前,19岁的黑人选手查理斯·杜马在高手如云的美国田径队里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奥运会前的国内选拔赛,杜马只是勉强过了及格线,以至于教练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爆冷夺冠?除非其他参赛者都吃坏了肚子。

  在队中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这位黑人小男孩成了跳高队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以至于在奥运会跳高比赛开始前一刻,他居然连领队和教练都找不到。铁面无私的运动场看门人根本不理会杜马的再三解释,将他挡在赛场之外。

  眼看就要如此窝囊地和自己的奥运首秀告别,无可奈何的杜马灵机一动,买了一张门票进入体育场。

  费尽周折终于进入比赛场,眼见比赛就要开始,杜马顾不得做准备活动就投入了比赛。没想到,仓促上阵的他竟然以2.12米的成绩战胜一干好手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这张门票买得真值!

  芬奇削发 只为减重

  美国举重选手查尔斯·芬奇身高1.47米,墨尔本奥运会之旅注定令他永生难忘,不仅仅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

  他报名参加的是56公斤级比赛。赛前,站在磅秤上的芬奇郁闷不已——他超重了680克。此时,距离赛前的正式过磅还有不到两小时。在此期间,如果没办法甩掉那多余的680克重量,芬奇就只能当观众了。

  此时的芬奇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跑步,希望体重能随着汗水的流失而下降。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他鼓足勇气再次走上磅秤——还是超重198克,再遭打击的芬奇连割肉的心都有了。万般无奈下,他的顾问居然想出了一条妙计——肉是绝对不能割的,但头发是能剃的。于是,在过磅前15分钟,芬奇决定牺牲自己的头发。

  光头芬奇终于涉险过关,比赛中他以领先第二名5公斤的成绩摘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四年后的罗马奥运会,他再度参加,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卫冕成功,并且把与第二名的成绩拉大到7.5公斤。

  古有削发明志,今有削发减重。为了成功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区区几根头发又算得了什么呢?

  

  
(责任编辑:汀苑)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加勒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