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乒乓球最新动态

吕林:相信体育精神内涵是相通 为参与而自豪

  除了成功

  他们还能享受过程

  ◆故事:

  1991年4月,22岁的吕林来到日本千叶,面临他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比赛——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他配对双打的,是比他大两岁的王涛。当时他们的世界排名只有第十,但一路靠着初生牛犊的拼劲,居然打进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瑞典人卡尔松和冯舍。

  那场决赛开始,吕林和王涛一路领先。但最终结果是快触摸到冠军奖杯的吕林王涛输掉了比赛。

  奥运冠军吕林:

  曾经错失的金牌更有价值

  ◆讲述:

  对吕林来说,乒乓球运动生涯的巅峰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3年世乒赛的男双金牌,但令他一生难忘的,却是他没有拿到金牌的一场决赛。

  “因为,那次与金牌擦肩而过的痛苦,实在太刻骨铭心了。”时至今日,现任浙江省小球管理中心主任、已年近不惑的吕林回忆17年前的经历,仍犹如昨天。

  “决胜局时,我们一路领先。那个奖杯(指世乒赛双打奖杯伊朗杯)就放在不远处。我的眼睛好几次忍不住去瞄那个奖杯,我觉得我就可以把名字刻在上面了,人生目标马上就要实现了。但乒乓球比赛就是这样,就怕你心理起变化……”

  “(那场比赛后)每天大清早都睡不着,一个人坐在海边掉眼泪,觉得当运动员太没有意思了,得到的痛苦远远大于欢乐,连球馆都不想进,不想训练。”

  吕林从来没有掩饰作为一名失利者的颓丧心情,他觉得,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就是冲着胜利去的,输家只能承受这样的折磨。

  但吕林还认为,输家并不是一无所获,相反,自己此后拿到的奥运会和世乒赛双料冠军金牌,都因为有这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他和王涛在短暂的消沉后开始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觉得离冠军差得还不光是技术,更有意志和自控能力。之后备战奥运的一年时间里,他们都在有意识地磨练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痛苦常常能激发人的斗志,而失败有时候比金牌更有价值。

  竞技体育除了人人梦想的金牌,还有什么是同样珍贵的?拿乒乓球举例,可能更有说服力。

  在20多年的运动生涯中,作为世界头号乒乓强国的主力双打,吕林参加过无数次世界大赛。“有时候小组赛上也会遇到来自乒乓球水平不发达国家的对手,从技术层面上相差悬殊,照理说他们应该知道取胜希望渺茫,但我所遇到的大部分对手都态度极为认真。可能每个参赛选手心目中的目标不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即使拿不到金牌,能在和中国队的交手中赢一局就算没白来,有的甚至把来参赛本身当成一生中最难得的机会。但不管什么国家,哪个民族,我相信体育精神的内涵是相通的,那就是——为胜利而拼搏,为进步而喝彩,为参与而自豪。”

  本报记者 伊志刚

  ◆故事:

  2003年,陈思齐和另一名杭州山友范文俊一同前往西藏,他们的目标是海拔7206米宁金抗沙峰,前往西藏之前,两人做足了各方面的准备,登顶,在他们看来,应该不成问题。4000米、5000米、6000米,一步步向上,山顶已越来越近。高度上到7000米,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了:适合登顶的好天气迟迟没有出现、同行的队友身体不适……

  登山奇人陈思齐:

  那次放弃,让我学会品味过程

  ◆讲述:

  陈思齐,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浙江人。2008北京奥运会,陈思齐和任何一名中国普通大众一样,满心期待。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能拿多少金牌肯定不是我的唯一期待。”陈思齐说,让他期待的是“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看到一场精彩的运动盛会,而精彩,绝不等同于中国要拿最多的金牌。”

  “欣赏过程比欣赏结果更重要。在奥运会上,运动员表现出来的拼搏、执着、真诚,比他所取得的成绩更能打动人。我关心奥运会,绝对不会只关注运动员是否拿到了奖牌。”陈思齐说,他的“奥运欣赏观”也许源自他的登山经历。

  2006年,作为浙江第一人登上地球之巅,陈思齐一登成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登山英雄。而这巅峰之登,对陈思齐来说却并不是最刻骨铭心的经历。

  “站在地球之巅,感觉很神圣,成功登顶珠峰,确实是我登山经历中的一个里程碑,但让我记忆最深刻却不是这次成功登顶,而是一次失败的攀登经历。”陈思齐说,失败比成功更让他铭记,更教会他体味山的滋味。

  “那次登宁金抗沙峰,最后我们放弃了登顶,在海拔7000米为了对生命负责,为了对团队负责,我们选择了下山的路。”回首几个月的准备,几天的攀登,在最后的200米放弃,对陈思齐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任何一个登山者都想攀山顶峰,我也一样,但顶峰并不是每次都会向登山者敞开怀抱。当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你就得学会放弃,放弃有时比向上需要更多的勇气。”

  陈思齐说,正是那次放弃,让他学会去细细品味登山的过程,“除了站在山顶,其实路上的滋味也不错,学会品味过程,学会品味失败,任何一次攀登就都能成为一次享受。”陈思齐说,这些正是那次失败的攀登给他带来的最大的财富,这些同登顶的喜悦一样精彩。 本报记者 李颖

  ◆故事:

  2006年7月商瑞华和谢亚龙、杨一民及当时的中国国家男足主帅朱广沪一起去德国看世界杯。德国世界杯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精彩纷呈的比赛,而是东道主德国队上下的表现。“德国队可是3届世界冠军啊!德国队那次只得了第三名,但德国政府给他们授勋,德国上下挽留主帅克林斯曼,又赞美德国队队员。”

  中国女足主教练商瑞华:

  不做旁观者,要做参与者

  ◆讲述:

  商瑞华,当他取代伊丽莎白成为中国女足六年来的第八任主教练,许多人都劝他这么老,别穷折腾了,杭州养养老算了。可他却说看到女足如此混乱的局面,自己心痛啊,当足协一声召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己人生的追求。

  “重新带中国女足是我未了的心愿。看到中国女足下滑这么快,作为一个干了大半生女足的人不甘心啊,在我有生之年,总要看着新女足崛起,并为此做点什么。北京奥运会就要举行了。这是百年难遇的盛世,我不能只做旁观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商瑞华重新出山的简单原因,也是一个老人暮年朴素的愿望。

  1991年首届广州女足世界杯是老帅胸口永远的痛。他用四年光阴让中国女足成为一支具有世界冠军实力的铁军。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中年男子商瑞华阴沟翻船,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

  用十多年的时间,当再度回归中国女足,商瑞华多了一份坦然和豁达:“我们足球承载了太多东西,胜负观太强烈了。”商瑞华向记者讲了2006年德国队的故事。

  如果换了东道主是中国呢?于是,在德国,商瑞华问朱广沪:“广沪,如果是中国队,中国对第三名能满意吗?”他又问杨一民:“世界杯、奥运会,如果中国女足只得第三名,中国能满意吗?”

  “是否也应该向德国那样纯粹的体育,球迷用娱乐的心态享受过程?那样,在宽松的环境下,我们女足也许会还给国人一个惊喜。”

  对于一个在足球圈打拼了三十多年的老人来说,是非成败转头成空,即使在北京奥运会上,他执导的中国女足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回报,但是对于他来说,追求过程更是一种享受。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对自己说,我到过这里,我努力过了。

  本报记者 陈学东

  

(责任编辑:奔跑)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