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残奥开幕式动态

<星星你好>成开幕式亮点 演员怕上厕所不敢喝水

  昨晚的残奥会开幕式,开场环节的《迎宾曲》和手语舞蹈《星星,你好》两个大型节目完全由残疾人表演,他们为现场的观众带来听觉和视觉的享受。

  一个是由61名残疾人组成的乐团,一个是由320位聋人姑娘构成的演出阵容,他们的表演成为当晚的亮点,同时为开幕式带来两个之“最”。

  规模最大

  61名残疾人奏响开场《迎宾曲》

  在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开场环节,一支由61人组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残疾人乐团演奏的《迎宾曲》格外引人注目。

  带领这支队伍的团长是一位左腿略有残疾的中年人朱华。近日,记者在京采访了朱华,请他讲述了这支特殊乐团的故事。

  创纪录吉尼斯颁发证书

  在创办乐团之初,朱团长就曾经在网上搜集过相关资料。他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创办规模如此之大,演奏门类如此齐全的残疾人乐团。他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想法也从这时候起产生了。

  乐团正式成立以后,朱团长向上海吉尼斯总部发出了申请。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吉尼斯总部派专员到北京进行了鉴定、认证。

  2007年5月20日,乐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了一场名为《生命之光和谐中国》的演出。在音乐会中间,上海吉尼斯总部的总裁亲自到场,向乐团颁发了证书。

  当晚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大使在台下坐成了黑压压的一片方阵,见证了乐团获得证书的这一刻。

  转型难民乐团改奏管乐

  2005年9月,乐团第一次招生,一共选中了六十多名团员,其中有三十多人是会演奏民乐的,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演奏管乐。

  按照朱华当时的设想,原本是想招收一些管乐学员,但残疾人里学管乐的人非常少,所以没能如愿。于是只好先成立了以民乐演奏员为主的乐团。

  2006年,乐团选出了二十名试点学员,开始尝试学习管乐。最开始的时候,团里选了吹笛子、箫、唢呐、管的学生,转学管乐。教他们吹小号、长号、单簧管、长笛。

  这些学生把唢呐换成了小号,可是小号吹出来还是唢呐味儿。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演奏,朱团长大笑说:“音色特别难听!”

  由于乐团刚刚开始转型,所以民乐训练也没有完全停止,有的时候还要出去演出。所以这些孩子们在转型初期,经常是在民乐和管乐之间反复练习,两种演奏方式互相干扰。

  朱团长回忆说,总政军乐团的同行看了乐团的排练直摇头:民乐团怎么可能改成管乐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但是经过反复地训练,这支乐团真的在一年内让弹拨乐学员改练打击乐,把中式管乐变成西式管乐,成功地转型成一支年轻的管乐团。

  排练苦怕上厕所不敢喝水

  在这支特殊的轮椅乐团里,每位团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体上的不方便。这支乐团主要由肢残人、盲人和轻度智障人组成。在排练过程中,大家必须发挥各自的长处互相帮忙,才能顺利地完成排练。

  在乐团在这几类残疾人中,肢残人往往是学习得最快的。各个声部的“声部长”一般都由肢残人来担任。

  为了能让盲人尽快地记住谱子,肢残人需要反复地唱给盲人听。有的时候,为了能保证训练进度,肢残人会唱得嗓子都哑了。

  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效果,要求一喊“预备”大家要齐刷刷地把乐器举起,很多盲人学生因为用力太猛,又看不见乐器,把自己的嘴唇磕破了,有的人甚至把牙齿都磕松动了。

  由于很多残疾人上厕所不方便,大家排练的时候为了不上厕所总是不怎么喝水。说到这里,朱团长露出十分心疼的神情说:“我们每个孩子几乎都病过,中暑、热伤风、闹肚子一直就没停过。天太热,孩子们太辛苦。”

  怕扰民关紧门窗不怕流汗

  持续了近半年的排练,一直是在位于沙河的校区里进行的。为了尽量少影响居民,团员们在这个夏天里没少受罪。

  在残奥会开幕式上,乐团演奏的这首《迎宾曲》曲长2分58秒,是在一个多月前才完成创作的。为了能把这支曲子演奏好,乐团夜以继日地训练。

  按照团员们平时的生活规律,他们每天大约有四小时的专业训练时间。但是在这段集训时间里,每天至少要保证八小时的训练。有些吹管乐的学生,嘴都吹肿了,吃饭的时候都觉得“嘴唇不是自己的了”。

  由于乐团每天都需要训练,学校附近的居民难以忍受长时间高分贝的排练声音,在排练初期还曾经为此报警。

  为了避免扰民,乐团不得不从操场转入到室内排练。即使天热,乐队在排练的时候也关闭门窗,把团员们热得全身流汗。

  人数最多

  320位聋人姑娘手语舞出《星星,你好》

  昨晚,由320位聋人姑娘表演的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十分惹眼,这是迄今为止人数最多的手语舞蹈。

  一同在开幕式上表演的还有她们的特殊教育老师,来自北京第三聋人学校53岁的中学高级教师孙桂芝。在昨日开幕式的候场时间,记者电话采访了她。

  上场前,手语老师叮嘱孩子们表演时别紧张

  学习难音乐转换成口令

  这些姑娘来自全国12个省,大多是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在校生,平均年龄不过20岁。

  由于演员功底参差不齐,有的拿到过全国性的比赛大奖,有的只是舞蹈爱好者,但超过70%的人并没有专业的舞蹈基本功底。

  除了基本功,演员听不到音乐才是排练最大的困难之处。为了让她们感知节拍,于是老师们用触觉启发她们——把耳朵贴在地板上、贴在音箱上,用振动了解节拍。

  至于动作配合,最关键就在将音乐旋律变成口令,“一、二、三、四”,每一口令是什么动作,每个动作做多长时间全部靠练习和记忆。

  老师们还经常用手在演员们身上拍打节奏,同时用口形喊出口令,让她们记住相匹配的口形和动作。

  为了保证演出顺利,导演决定正式演出的时候,也有数位老师登在高台上指挥,演员们也要随时观察台旁的手语舞蹈老师做出的不同手势,依次判断出音乐的节拍。

  练习苦躲在卫生间练习

  为了这段6分24秒的舞蹈,这些姑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从5月份开始,北京队的演员带着先期排练的小样下到各省队,她们就开始艰苦卓绝的训练。

  从6月初来到北京通州的景湖园基地集训以来,姑娘们每天6点半起床,从上午8点半练到中午12点,下午继续按照编导的安排进行排练,每天训练量都在8个小时以上。

  尤其是近一个月,几乎没日没夜,总是晚上十一二点才赶回到住处,一天几乎要练上百遍。“累得很,有的小姑娘说累得连澡都不想洗就睡觉。”孙老师说。

  尽管这么辛苦,姑娘们还是很珍惜这个机会,底下有空就交流心得,走廊里、宿舍里常常能看到在练习动作的姑娘。

  排练之外的地方很难找到大镜子,姑娘们平时遇到玻璃门都会有人对着做几个动作。因为卫生间里有镜子,她们还时常有人跑到小小的卫生间一边练习微笑表情,一边看自己的动作到位与否。

  压力大克服身心双重压力

  孙老师眼看着全国各地前来北京集训的320位孩子这4个月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排练时受伤也是正常的。有的孩子脖子、腰、脚几乎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在露天的集训中,顶着大太阳晒一天、蚊虫叮咬都是家常便饭。”孙老师说。

  在承受着巨大排练强度的同时,这些姑娘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开幕式之前,几乎每一个节目都存在着被调整或删除的可能,而且由于长期封闭集训,并不能见到家人。

  14岁的李丽慧因为年龄小,领悟和接受得较慢,想家想得说到妈妈就眼泛泪花。

  7月初,来自苏州的姑娘富彩霞家中亲人意外去世,仅仅回家探亲3天,她又准时出现在训练中心,调整情绪,很快回到训练状态。

  “我们看着孩子们也心疼,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再地辛苦练习。”孙老师说。

  备感自豪演出前充满期待

  孙老师笑着说,尽管常常有人忍不住哭鼻子,但是谁也不愿意退出演出,所有的姑娘都知道这对她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尤其在看完8月8号鸟巢的开幕式之后,她们备感自豪:“我们也要在鸟巢里演出呐!”“不知道我们演出的时候,位置在哪儿,最好让爸爸妈妈能看见我们呀!”

  “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健全人要少,参加残奥会开幕式对她们来说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孙老师说。

  本版撰文/记者杨萌蔡慧

(责任编辑:丁伟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