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北京残奥各界

残疾人偶像之变 张海迪到金晶从道德到时尚明星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奥运专电 题:从张海迪到金晶,从道德化身到时尚明星--中国残疾人偶像之变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王恒志

    北京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是最闪亮的主角。

他们是真正的主角,在初秋的北京,他们盛装而来,与时尚同行,充分展示着残疾人自信的美丽。

    在全球残疾人四年一度的盛会中,世界看到了中国残疾人的个性张扬与美丽时尚,尤其是作为残疾人偶像的美丽与时尚。

    曾几何时,中国的残疾人偶像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化身”,如今,他们能够自信地向世界展示美丽,无疑是中国残疾人与社会“融合”的最好例证。

    (小标题)从“张海迪为什么要留长发”的争议到“金晶发型”的流行

    金晶被誉为“轮椅上的天使”,是个漂亮的姑娘。北京残奥会开幕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她拨弄着自己的长发,开心地说:“我的发型现在很流行,可以称作‘金晶发型’”

    在巴黎街道力保火炬后,金晶家喻户晓,“金晶发型”也随着主人流行开来--长发扎成马尾,一缕刘海浅浅覆于左额。

    金晶酷爱打扮,无论成名与否,都一直保持着对时尚的敏感和追求。旅行箱里,少不了大包的化妆品,她常把自己半身艺术照贴在自己博客上。

    在北京残奥会上,像金晶这样爱美的残疾人运动员,比比皆是。

    19岁的英国选手戴维·史密斯总是能被人一眼认出来,因为他在本届残奥会前特意剪了一个“莫西干头”,不过不同的是他没有把两边的头发剃掉,而是把中间的那一道染成了耀眼的红色,小伙子走到哪里都精神头十足。

    20岁的中国姑娘戚翠芳同样是个十分爱美的姑娘,她还尤其喜欢耳钉耳环这些小饰物,记者注意到,她两个耳朵上至少打了5个耳洞。

    放在20多年前,残疾人这样讲究衣着,尤其像金晶这样作为一个中国的残疾人偶像,如此爱美,是不可想象的。

    张海迪在1983年3月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后,这个残疾姑娘的热潮席卷全国,她成了亿万国人的精神偶像。雪片般的来信从各地飞来,甚至有的信封上连地址都没有,只需写上“张海迪收”,信就能寄到共青团中央。定价4角的张海迪事迹手册《闪光的生活道路》印数突破500万册。

    在获得巨大荣誉的同时,张海迪也被公众逐渐推上神坛,成为一个“道德化身”。

    从当时的报纸可以看出,张海迪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高度关注,报纸上争论过“海迪应不应该结婚”,还有人指责张海迪的发型--“为什么非要留长发”。

    (小标题)变化的,是个性的解放与人性的回归

    张海迪与金晶的发型,或许是观察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很好的切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被西方形容为一个“灰蒙蒙的国家”,中国人的服饰,永远是鸀、蓝、黑、灰几种颜色,色彩单一,样式单一。那时,穿喇叭裤上街,要冒着当成流氓被剪开裤子的危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个性禁锢的年代,每个人都想方设法跟别人一样,“泯然众人矣”,是最安全的选择。健全人犹如此,更何况当时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的残疾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了中国生产力的大解放,更带来了人性的解放,中国人尽情抒发对美的追求。中国的现代化,是与中国人的现代化合拍前进的。

    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三十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作家周国平在观看了北京残奥会比赛后写道:“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竟然以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

    周国平的反思,无疑折射了国人对残疾人态度的改变,在政策设计、城市建设等方面越来越重视残疾人这个庞大的群体的同时,社会大众也开始以平等、包容的眼光来看看待他们,并学会欣赏他们的美。

    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千手观音”震撼世界,邰丽华与她背后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美,足以让人们屏息;残疾人艺术家担当主角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至美至真,再度打动了世界。体育大舞台之外,残疾人也同样成为明星,聋哑小伙子宋晓波,获得了2006年“好男儿”选秀节目全国总决赛亚军,成为残疾人偶像明星。跟金晶一样,他身上没有丝毫的自卑。他喜欢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事实上,今天的张海迪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依然美丽,人们描述她,有着“更浓的女人味”。报载称:她喜欢香水,衣着讲究,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上电视时,她会笑着问晚会编导:“我身上这件衣服上电视漂亮吗?”还打趣地说:“漂亮的镜头留下来,不好看的剪掉。”

    张海迪现在的名言是:越是残疾,越要美丽。

    (小标题)不变的,是中国残疾人偶像自强不息的人性之美

    张海迪所说的美丽,不光是指外表的美丽,还包括心灵的美丽。

    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残疾始终与人类相伴,而古今中外一些青史留名的伟大残疾人,无不是以光辉灿烂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贡献。

    从当年的张海迪到今天的金晶,时代巨变,已从一元社会变成多元共存,但是,无论个性怎么张扬,无论价值观怎么多元化,无论人们怎么追求外表的时尚与美丽,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感动国人的,永远是自强不息、逆境求存的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各种思潮交织,年青一代比较迷茫,张海迪,一个长期卧床不起的高位截瘫患者,却保持着向不公命运挑战的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知识不断求索。她的人生轨迹,即使对健全人来说,都有着深刻的启迪:不管人生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人生充满渴望,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金晶生活在一个年轻人个性张扬的年代,这个时代有太多华美然而易逝的偶像,金晶能够赢得人们的喜爱,在于她的真诚,她从不掩饰自己的身体残缺,她一次次说:换任何一个人,在火炬被抢的时候也会舍身保护;人们喜爱她,还在于她的个性,她性格开朗,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会因为随大流去说一些大话、套话;人们喜爱她,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残缺身上的强健精神,她从不抱怨命运的残酷,用乐观的心态和坚毅的品格,坦然接受生活给予的苦与乐,从而把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

    无论是古代的“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隆重表彰的几批“自强模范”,他们都身具自强不息、逆境求存的民族精神,以残缺之身躯,焕发着灿烂的人性美丽,感动着一代代的国人。(完)2008/09/11 14:56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小婧子)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