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北京残奥村动态

副村长邓亚萍谈残奥村:让运动员带走温暖关爱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彭磊)明天,北京2008年残奥会就将圆满落下大幕。筹备了7年的奥运村/残奥村在供各国参赛运动员使用之后,正式完成它的使命,这里将成为商品房出售。

谈到残奥村这半个多月的运行情况,其副村长邓亚萍表示:“我们不仅要让运动员带走荣誉和奖牌,还要让他们带走温暖和关爱。”

  细节

  “一切好得超乎想象”

  残奥村对很多生活细节也做了更加人性化的考虑。在住宿服务方面,特意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成挤压式洗手液。考虑到肢残人打伞不方便,还专门增加了对运动员的雨衣供应量。

  在商业服务方面,残奥村的服务员则被要求采取“蹲式服务”以便与顾客在平行的高度进行沟通,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对行动不便且购物较多的顾客,在了解其购物需求并征得对方同意后,工作人员会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直到顾客离开商店。

  在餐饮方面,由于轮椅使用人士多达1736人,残奥村的餐厅撤掉了一些桌椅,扩大了座位之间的距离,让轮椅人士能够在很宽敞的情况下用餐,邓亚萍还向记者透露:“针对一些脑瘫人士,我们还准备了粉碎机,将食物打碎变成流食,以方便他们用餐。”

  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标枪运动员称赞残奥村:“这里的一切都好得超乎想象!”

  人文

  工作人员自掏腰包“送拐”

  残奥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以用心、关心和贴心的工作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位于运行区的洗衣房,工作人员每天要洗涤近3000袋衣物,并提供加急洗涤等特殊服务。在洗衣房工作的人员中,既有80后的大学生志愿者,又有年近七十岁、具有四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技术专家。而正是这些平时很少接触家务的年轻人和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同志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每天24小时、分三班在温度高达三十几摄氏度的洗衣房任劳任怨地工作,用干净的衣物和令人满意的服务深深打动了运动员的心。

  “有一次,当住宿团队的工作人员看到两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把木棍当作拐杖每天艰难地往返于餐厅和公寓时,工作人员自己掏钱为他们购买了两副拐杖。当他们亲自将拐杖送到运动员手上时,两名运动员激动不已。”这一幕让邓亚萍记忆犹新。

  最后谈到残奥村的未来,邓亚萍说:“这里纯属商品房,在开奥运会以前开发商已经销售了70%的房子。”

  “福牛乐乐”最受欢迎

  残奥村商业文化街的特许商店提供了20%有关于残奥会的特许产品。“在特许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可以说最受欢迎的是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残奥村副村长邓亚萍说,“还有一些像包、T—shirt,还有帽子等常规的纪念品,也仍然受欢迎。”

  开村以后,每天晚上残奥村都有专门的文艺演出,从晚上8:00到9:30,其中由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的反响最为热烈。参与这些文艺表演的演员中,还包括亮相开幕式的优秀的残疾人艺术家、表演者。 本报综合

  村民之声

  “他在赛场上简直就是"野兽"”

  “他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在赛场上他简直就是"野兽"。”——轮椅竞速男子200米T54级决赛后,前残奥会冠军、芬兰名将泰赫蒂这样评价他的对手中国选手张立新。这个因病截去一条腿的轮椅“骑士”,就是凭借着这股“野兽”的劲儿实现追风梦想的。

  “那一刻我恨不得去撞墙。”——队里为他度身定做的手动自行车在空运时被压坏了!得知这消息后的布基纳法索唯一一名北京残奥会运动员加斯贝奥戈极度绝望。然而,这个双下肢瘫痪的年轻人硬是骑着借来的、非常不合适的“座驾”最后一个完成了比赛,不让祖国失望。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王炎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