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自信自强顽强拼搏 体育使他们告别心理“残疾”

  许多观众对北京奥运会上这一幕记忆深刻: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决赛前,南非运动员杜托伊特在众目睽睽下取下右腿上安装的金属假肢,小心翼翼把它靠在坐椅边上,接着独腿跳入水中,和其他24名世界顶级健全人运动员同场竞技。

  “在以前,我从来不敢当着外人面取下假肢,怕引来怪异的眼光。但现在我可以非常坦然地面对它。运动让我很快乐,生活每天都很精彩。”24岁的杜托伊特说。

  残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展现人性光辉、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心理盛会。赛场内外,无数个“杜托伊特”虽身残却志坚,顽强拼搏,勇于挑战,诠释着生命的精彩和斑斓,激励无数残疾人朋友重拾生活信心。

  残疾人:身虽残志不残

  在为中国赛艇队赢得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后,27岁的周杨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假肢,把积在里面的汗水倒出来。“平时训练量很大,假肢经常会把大腿根部磨破。汗在里面淹着伤口,钻心疼。”她说。

  在场地自行车男子个人追逐赛(LC2肢残级)颁奖仪式后,金银铜牌得主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相视一笑,随后同时抬起了自己腿上安装的假肢,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参与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万里说,自己10多年来一直和残疾人运动员零距离接触,常常被运动员身上那种积极、坚毅、拼搏的精神所感动。“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机制和训练条件等方面和健全人有较大差异,因此残疾人运动员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常常数倍于健全人。”“残疾人体育最初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士更好地得到康复,但体育的竞技性和趣味性也使得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信心得到倍增。”万里说。

  “身残是无法改变的,但能够参加残奥会我觉得自己又是幸运的,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精彩。”参加过6届残奥会的澳大利亚自行车选手克里斯·斯科特说。

  

  健全人:摈弃同情眼光

  目前我国残疾人已达到8300万,占全国人口的6.34%。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这群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

  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并非“同情”、“怜悯”和“恻隐之心”,他们更需要的是“平视”、“平等”,需要健全人“忘记”他们的残疾,以正常心来对待。

  在赢得第二枚残奥会场地自行车比赛银牌后,中国选手张魁东兴奋地说:“我向全世界证明了残疾人能做得更好,这种感觉妙不可言。残奥会结束后,我还是会回去接着务农,但永远不会放弃自行车比赛,因为它让我找到自我,变得更加自信、充实和快乐。”张魁东现在依然是河北邯郸馆陶县社里堡村的一名农民。

  如何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帮助,也是残奥会志愿者在接受培训时面对的一个新兴课题。“帮助残疾人既不能‘疏远冷漠’,也不能‘过度热情’,要以平视的心态,把握好度。残疾人通常都很坚强,也很自尊,他们渴望理解和支持,但不希望怜悯和同情。”参与志愿者培训工作的老山自行车场馆群新闻运行经理胡宇轲说。

  残奥会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摈弃“残疾”眼光、“平视”残疾人的良好契机。

  详情请看:https://cjmp.cnhan.com/whcb/html/2008-09/17/content_417528.htm

(责任编辑:刘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