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北京残奥评论

楚天都市报:告别心理“残疾”

  许多观众对北京奥运会上这一幕记忆深刻: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决赛前,南非运动员杜托伊特在众目睽睽下取下右腿上安装的金属假肢,小心翼翼把它靠在坐椅边上,接着独腿跳入水中,和其他24名世界顶级健全人运动员同场竞技。

  “在以前,我从来不敢当着外人面取下假肢,怕引来怪异的眼光。但现在我可以非常坦然地面对它。17岁时的一场摩托车事故让我失去了左腿,但我仍然可以去实现梦想。运动让我很快乐,生活每天都很精彩。”24岁的杜托伊特说。

  在为中国赛艇队赢得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后,27岁的周杨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假肢,把积在里面的汗水倒出来。“平时训练量很大,假肢经常会把大腿根部磨破。汗在里面淹着伤口,钻心疼。”她说。

  周杨静两岁时,一辆驶过家门口的拖拉机夺走了她右腿的大部分。“小时候常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让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赢得金牌是对我们过去两年中所有付出的认可,也带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快乐。”周杨静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残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展现人性光辉、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心理盛会。赛场内外,无数个“杜托伊特”、“周杨静”用心修复着残缺的肢体,用健全乐观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赢得由衷赞叹。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黄杰

(责任编辑:朱蔚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