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联赛 > 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退出中超联赛 > 最新动态

中国足球篮球职业化十余年 混乱闹剧要比惊喜多

白岩松(央视著名评论人)
白岩松(央视著名评论人)

  中国体坛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本报“十月困局”系列报道昨日就武汉光谷退出进行了深度解读,今日这个收官之篇,本报记者和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对中国足球和篮球这十余年的职业化进行剖析,从中发现了引人深思的问题与现象。在是是非非中我们期待的答案是,在这次危机中找到真正属于中国体育的道路。

  ■叶慧

  体育要走市场化道路,这句话是上世纪90年代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提出的。足球和篮球,是中国体育职业化的领跑者,但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究竟从职业化里得到了什么?答案是,混乱和闹剧要比惊喜多很多。

  职业化有利也有弊

  长期以来,举国体制一直是中国竞技体育的基石,这一体制造就了当前中国体育强国的地位,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必然结果是在各个层级上的“成绩至上”。

  和中国相比,欧美国家在竞技体育项目上,政府的投入普遍甚少,更多时候是依靠体育市场自身来解决困难,所以外国的职业化步伐和发展相当迅速,早已形成了一种固定而稳定的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体育职业化,的确带来了不少的贡献。例如,企业等社会力量得到了帮助国家发展体育的机会,让中国体育在发展上多了一个选择;足球、篮球职业联赛的开展,让这两个项目的影响力大幅飙升,久违的“足球热”和“篮球热”应运而生。此外,职业化在扩大项目人才储备上也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使是职业化有众多利好,必然也有弊端。职业化能够让中国的足球、篮球运动员们轻易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获取“市场身价”,成为中国运动员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也让他们离举国体制所提倡的敬业、刻苦训练等体育精神越来越远了。

  中国足球越职业化越堕落

  说起中国的职业足球,人们更多联想到黑哨、假球、赌球、罢赛、退出等丑陋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职业化初期,足球的发展的确让国人看到了希望。

  1994年,作为职业化改革的“试点”,中国足球走进足球俱乐部,成立国内职业联赛。联赛的激烈,球市的火爆,众多投资人、企业的加入,还有足球学校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都是职业化带来的积极一面。

  然而,职业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化,还包括专业化、制度化和责任化。在这其中,最简单且最有成效的是商业化,这也是中国足球在10多年职业化中始终停留的阶段。商业化被无限放大了,伴随而来的是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将中国足球带入了一个彻底堕落的深渊。再加上作为领导者的中国足协的领导们,错把职业化当成了商业化,以为球员有钱、足协有钱就是职业化了,这样的错误认识换来的结果是,中国足球在缺乏职业道德,缺乏制度约束,缺乏监督管理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既黑又黄兼暴力的镜头。常言道,联赛为国家队之本,但一个假球、黑哨、腐败丑闻频出的职业联赛,如何能够培养出一批健康、富有战斗力的球员呢?

  所以,职业化之后的中国足球甚至在成绩上不如职业化之前,国家队在世界杯、亚洲杯、亚冠等各个国际大赛上的成绩没有进步只有退步,世界排名直线下降,就不值得奇怪了。

  中国篮球有个体没整体

  中国篮球的职业化,仅仅比足球职业化稍晚一些,CBA联赛在1995年的创办,是中国篮球职业化开始的标志。13年过去了,中国篮球从职业化中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为国家队贡献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等先后登陆NBA的球星,除此之外,中国男篮还是没能借此进入世界强队的行列。

  虽然有姚明、易建联等明星们压场,但中国篮球的职业化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了中国男篮在世界篮坛的竞争力。姚明、易建联的横空出世,并不是仅仅依靠CBA的发展,只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和身高资本,即使没有经过CBA的磨炼,哪怕是在NBL等次级联赛搏杀,他们也可能得到走向世界的机会。

  说到底,中国篮球始终未能进入世界强队的行列,还是和自身职业化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运动技术水平与职业化程度紧密相关。当然,这并不只是从商业化来说,正如之前提到的,还有专业化、制度化和责任化的方面。举个例子,职业化程度高的欧美篮球,人才输出是全面的,从后卫、前锋到中锋,任君选择。

  相比之下,中国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依靠身高吃饭的姚明、易建联、王治郅之流,那些被寄予厚望的陈江华、孙悦们,则只能在NBA的门口进进出出,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关于中国篮协】

  行政力量推动的职业化可行吗?

  从“篮球中超”构想、抛出“北极星计划”、提出新赛季南北分区和38场常规赛的构想,到表示要“将我们的新联赛打造成为世界第二大篮球联赛”、对奥神痛下杀手停赛一年、协助NBA开拓中国市场、提出“准入制”等诸多议题,应该说近年来中国篮协并不缺乏改革的想法。可是我们也有必要探究一下是什么推动中国篮球的改革:是体育高层还是市场?答案不言而喻,除了行政力量,谁还有这么大能耐?相关学术界早有共识,“中国足球联赛质量近几年不断地走下坡路,正是体育的社会化活动受到政府干预的恶果。”这不得不让人对中国篮球的职业化表示担忧,也对中国篮球的前景表示担忧。

  2006-2007赛季篮协高层突然提出缩短赛程、取消南北分区,此举立马招致各方人士的反对,但是改革最终还是通过了,而牺牲的是职业化俱乐部和赞助商的利益。各大俱乐部几乎都是由各地的体育局或企业投资运作的,投资就为扩大影响、获取回报,而联赛赛程在毫无预兆的前提下缩短了,门票收入、赞助获得、俱乐部影响力都将降低,这对俱乐部绝对是一大损失。而作为赞助商的瑞士盈方也没有预见到中国联赛会突然改革,突然缩短赛程给他们的运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CBA最需要的决策方式上的职业化并不是按照职业化的规律来执行的。

  投票,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代表民主,但是这种民主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其实施过程是否有公信力。中国篮协在管理CBA时确实参考了国外先进篮球联赛的管理方法,但是很明显并没有学得精髓,没有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而这样的学习很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南辕北辙。即使篮协制度下的“准入制”成立,如何在投票的时候避免“黑箱操作”,如何制约其它CBA俱乐部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而抛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如何在篮协或委员会犯错误时进行纠正,这些都需要制度的保障,而不是依靠领导没有信服力地拍着胸脯说“我们从不犯错误!”。否则各有利益驱使的投票制度只能是腐败的开始。

  中国篮协近年在篮球商业化上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是商业化就是职业化吗?篮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有本身的发展规律,欧美国家篮球水平之所以比中国高,在于他们尊重这种规律,把篮球作为一门科学,把职业联赛作为一项产业来研究,然后对症下药,所以水平提高很快。他们也知道商业化只是职业化、市场化的一部分,只是其中必然的一步,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真正关键的是除了有形的价值之外产业背后蕴藏的诸如品牌等无形价值,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

  关于中国足协

  为何决策永远是下策

  围绕武汉光谷退出中超的事件,目前看来不仅没有消退的迹象,反而越发走向错综复杂的局面。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件事,是彻底把中国足球打向死亡,还是走向新生,抑或继续半死不活地苟延残喘?没人给出答案。但面对乱象,心中却有更多的“为什么”不断涌现。

  任何一个事件的处理,总会有上、中、下不同的决策,可让人好奇并愤怒的是:为什么中国足球永远选择的是下策?这样一种局面,都不如用扔硬币的方式来决策,因为扔硬币也不至于出现永远下策的局面。莫非中国足协是故意出下策,又或是背后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总有中超俱乐部喊着要退出,甚至当成撒娇的一种手段?让人奇怪的是,中国足协居然没有什么明确应对退出的政策,也没约束俱乐部、更没有透明的政策让公众明白。这不禁让人胡思乱想:这么多年来,中国足协一直在干嘛?插一个细节:听说中超赞助商是啤酒企业,没现金,便给俱乐部发啤酒。这也没条款约束,中国足协的管理水平,连小摊贩都不如!

  为什么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司要开新闻发布会,让足协解释不许武汉光谷保留俱乐部资格?这是否意味着国家体育总局为中国足协撑腰,在错误的道路上捆绑前行?难道国家体育总局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公众:我也将与你们为“敌”,在与公众和规律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路姜与李玮峰被禁赛8场之后,又出现杨璞与对方外援的冲突?中国足协有没有勇气再禁赛8场?如果不禁赛8场,又将如何解释自己当初的决定?因为在我看来,杨璞们的冲突更严重,因为属于顶风作案。

  当然,还有无数个为什么。之所以有这么多个为什么,是因为很多事情在进步,但中国足球却逆潮流而动,似乎永无终点。这一切是为什么?而我们又要忍耐多久?

(责任编辑:严国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