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网球频道 > 最新动态 > 2008上海大师杯 > 八帅哥评论

盘点大师杯对上海的三大影响 城市平添迷人气质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前,职业网球赛事首次落户上海,十年后,顶级赛事大师杯已经在申城成功举办五届,网球成为一张上海的城市名片。回顾十年上海与网球的缘分,有多少艰辛与快意?五届大师杯又给上海留下了什么?

  本版撰稿 记者 张楠

  孙雷,33岁,参与了十年来上海所有职业网球赛事的组织策划和市场运作。

  “1997年底,上海确认购买ATP赛事,1998年开始办喜力公开赛。从1998年到2002年,我们做的是拷贝工作,学习国外的办赛经验,一开始我们对如何服务选手、官员和公众都不了解;2005年至今,我们的目标是服务观众、办精品赛事。”孙雷扼要概括了这十年。

  办喜力公开赛的那几年充满了挫折。2008年大师杯有超过300名交通服务人员,但是在1998年喜力公开赛,整整9天比赛,交通中心只有孙雷1个人负责车辆调度和交通服务,其他国外同行都笑他是“一个移动的交通中心”,那时候他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第一年办赛,很兴奋,决赛和半决赛门票也都卖光了,没想到决赛下雨了,当晚比赛取消,上百名球迷围着我要求退票。”

  1999年和2000年喜力公开赛又都赶上了下雨,有一场双打比赛甚至不得不从仙霞网球中心移到衡山路的国际网球中心进行,“广告牌上卡车,球员上面包车”,很是狼狈。

  2001年的喜力公开赛正好在9·11事件之后进行。阿加西虽然登上了9·11后美国飞中国的第一架航班,却在第一轮就输给了排名100名开外的黑马。阿加西走了之后,排名最高的球员居然只有60多位,“一个比赛靠一个明星,真的很悲哀。”

  后来,上海终于迎来了明星荟萃的大师杯,2002年的大师杯就像是一场“蜜月”,2005年大师杯重返上海却遭遇退赛寒潮,孙雷回忆说,“当时我懵了,有崩溃的感觉,我们后来和ATP谈判,用的最多的就是‘不公平’,我们用了365天准备,却只得到了一个不相称的阵容。经历过这个,没有任何事可以难倒我们!”

  10年前,孙雷去观摩1999年汉诺威的年终总决赛,罗马尼亚的一位网球官员问他:“你觉得什么是赛事成功的标志?”孙雷毫不犹豫地说:“赚钱就是成功。”那位官员说:“你说得不对,上座率比盈利更重要。”孙雷现在终于理解:市场接受度决定了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孙雷被骂得最多,因为在大师杯开赛3个星期之前,上周五到周日的票就卖完了,向他询问有没有余票的朋友只能失望而归,“我很高兴,因为我看到‘黄牛’手中拿到的更多的是钱,而不是票。”

  大师杯馈赠

  小小网球助推上海

  五届网球大师杯究竟给上海带来了什么?可以量化吗?大师杯推广方、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城市文化】

  上海平添迷人气质

  姜澜告诉记者,网球大师杯和其他顶级赛事一样,“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提高了人们对于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的认同感,当一个城市与一个顶级国际赛事结合以后,每当人们期待这个体育盛事的到来,自然就会念叨这个城市。”

  “大师杯传播了一种网球文化,培养了一大批网球爱好者和参与者,同时帮助这些爱好者和参与者提升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师杯的门票销售一年比一年更火爆,网球人口在成长,给这个城市带上了一种非常高雅迷人的气质。”姜澜说。

  2001年,上海的网球人口只有2万,如今已经激增到54万。大师杯对网球人口增长的影响绝不只是局限于上海,还辐射到全国,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就说:“中国网球的发展跟大师杯是息息相关的,在2002年以前中国的网球人口在200万到400万左右,通过5届大师杯,还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双打拿到冠军,喜欢网球的人群翻了一番。”

  2007年大师杯的观众调查让我们知道哪些人热衷于网球——20岁到40岁的球迷占据68%,大专及本科以上的球迷占87%,91%的大师杯球迷具有网球运动的经验,前来观看大师杯的球迷的人均家庭月收入高于上海市人均家庭收入。

  经历了5届大师杯的大场面,上海网球迷的素质明显提高。姜澜举了这样的例子:“2005年大师退赛需要我们进行危机公关,今年头号种子纳达尔退赛,球迷已经能够理性平静地接受,不会苛求球员轻伤不下火线,这是一种气度和境界的体现。今年大师杯第一天的上座率是8成,第二天达到9成3,球迷已经不单纯冲着球星来,只要有精彩的比赛就会来。”

  【经济效应】

  就像迷你版奥运会

  在赛事上投入1块钱,在其他产业上的产出可能是3块钱,这就是“乘数效应”。网球大师杯就像是迷你版的奥运会,也会对上海的其他产业产生“乘数效应”。

  姜澜概括道:“大师杯影响了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方式,特别是促进了理念的改变,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刺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赛事能够圆满举办,不光需要好的选手和精彩的比赛,政府监管服务的方式、城市综合管理的水平,包括金融、保险、公关、咨询、媒体、法律、酒店、物流,都是办好赛事的基础保证。如果城市的管理水平不能与国际接轨,那么这种级别的比赛只能是特事特办、偶然一办,不可能一年比一年办得精彩。”

  大师杯究竟能带来多大的“乘数效应”?真的很难量化。大师杯期间,从外省市和境外来的球迷多了,乘坐飞机的客人会增加,上海酒店的客人也会增加;很多上海人要自驾车去赛场,加油站的客人会增加;球迷看比赛之余还要娱乐购物;今年有将近4000人为大师杯工作,其中大多数都是临时工作人员,靠这样的大型活动来寻找工作机会……

  在成功申办2009年大师赛之前,上海曾经打算把美国印第安纳威尔斯那一站大师赛买过来,但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州政府死活不同意,就是因为这个赛事产生的“乘数效应”让他们舍不得,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卖掉比赛,赛事办得不好宁可想方设法去救。

  【人才培养】

  精英团队迅速成长

  10年结缘职业网球,5届大师杯的锤炼,上海已经培养了一支熟悉国际规则、擅长于运作、经营、管理、推广顶级赛事的专业化团队。

  姜澜回忆说:“在引进职业网球赛事之前,上海没有常年举办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比赛,十多年前我们搞赛事,就相当于搞活动。运作大师杯这样比较成熟、规则复杂、体量又大的赛事,团队迅速成长,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两三百人。”

  “赛事运作主体培养好了,让我们可以期望体育产业繁荣的未来。”姜澜说,“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上海未来发展的主要导向之一,上海未来的发展要转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包括创意产业和文体产业,将来体育产业对城市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宣传推广营销城市,还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

  每一年大师杯都会留下一些遗憾,但去年的遗憾就会变成今年的进步,今年年初,大师杯团队曾列出了100多个细节问题,一一改进。

  “现在上海每年有130多个国际赛事,在中国的有些省市,每年只举办个位数的国际赛事。现在我们在运作F1和网球大师杯这两个赛事,我们的团队要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旗帜,将来会把办赛经验传授给其他省市。”姜澜说出了自己的期望。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上海《青年报》》独家提供搜狐体育  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静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