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高尔夫 > LPGA·亚巡赛·其他赛事

高尔夫项目的天堂深圳 成为新兴体育项目的乐土

张连伟
张连伟

  如今,每每回想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所经历的沧海桑田的变化时,首先呈现于国人记忆中的,更多的是从申奥成功到举办北京奥运会那一个个惊心动魄、鼓舞人心的历史画面,是从许海峰的一枪实现“零的突破”到张怡宁众望所归捧得百金那一次次国歌响彻国际赛场的激动瞬间。

  这时候,深圳看似成为“盲区”。毕竟,在这座仅有近30年发展历程的年轻城市,体育文化以及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不免因为起步晚而落于人后。

然而,从1982年田径运动员余泰慧在第六届省运会上以45.74米的成绩获得铁饼冠军,为深圳得到建市以来的首枚金牌开始,深圳的体育事业便以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奋起直追,填补着无数空白。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正以其适宜的气候、开放的口岸、以及深圳人接纳新事物的勇敢,走在高尔夫、斯诺克、保龄球、F1摩托艇、帆船等新兴体育项目发展的最前沿。

  高尔夫 深圳是天堂

  在受过国外高尔夫氛围熏陶的他们眼中,北京等其他三座城市缺少的恰恰是高尔夫发展最需要的氛围,“但我们觉得深圳有。”

  谈到高尔夫,先讲一件刚刚发生过的小事。

  曾与张连伟同一批留学日本、担任过三届高尔夫国家队教练的吴相兵在几天前接待了一批来自安徽合肥的高球发烧友。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在看完高尔夫世界杯后便到观澜湖高尔夫学院找到吴教练,当面请教球技。经过从下午到晚上的交流,发烧友们满意而归,而吴相兵则心生感叹:“这就是别的城市在高尔夫运动上与深圳的差距。”原来这几位合肥朋友的高球技巧从初学到练习都是从吴教练出版的几盘教学影碟学来的。

  先驱11人有10人留深圳

  1985年,当高尔夫运动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时,整个中国大陆却仅有广州中山温泉、北京十三陵和深圳高尔夫俱乐部三家高尔夫球会,绝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高尔夫是在草地上用一根杆击打一颗小白球才能完成的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11个人赴日本留学,学习高尔夫技能。后来的“中国高球一哥”张连伟和吴相兵都在这11人内。

  三年的留学生活将这11人培养成为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先驱。学成回国,他们开始选择日后的发展地。“那时候,国内的高尔夫球会也不过比我们走时增加了一两家而已,”据吴相兵回忆,当时上海也有了中外合资的球会,“我们就挨家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转了一圈,最后我们11个人有10人选择留在深圳。”

  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吴相兵等人来说并不算太难。在受过国外高尔夫氛围熏陶的他们的眼中,北京等其他三座城市缺少的恰恰是高尔夫发展最需要的氛围,“但我们觉得深圳有。”这座站在改革开放发展前沿的南方城市以其舒适的气候、博大的包容性、迅猛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将这些日后推动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的骨干力量留在了深圳。

  发展自己 带动全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深圳打高尔夫球的多半是住在香港的日本人,这项运动在日本的风靡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个日本普通公民。接着韩国人也开始打起了打高尔夫。在吴相兵的记忆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高尔夫爱好者。

  在先驱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看好深圳的高球发展,以观澜高尔夫球会为代表的大手笔投资接踵而至。而作为深圳第一位拿到职业资格的高尔夫球手,吴相兵优异的比赛成绩引起了当时深圳市政府领导的重视。20年间,深圳的高尔夫球会从深高一家逐步发展到十家左右,而如今深圳的高尔夫人口早已超过10万人。“现在在深圳,玩得起高尔夫的人很多,而且现在还有光明、龙岗和华侨城三处公共球场,这里不需要缴会费,打一场球500块,这个价格很多白领都可以接受。”看到越来越多人开始打高尔夫,吴相兵深感欣慰。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深圳对于全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可谓贡献巨大。除了起到领头羊作用外,从深圳走出的大批高尔夫人才正在全国各地高尔夫事业中发挥着光和热。用吴相兵的话说,“现在全国各地的高尔夫球会或相关岗位上,几乎都能找到深圳培养的人才。”

  说到这里,吴相兵讲了一个自己亲戚的故事。几年前,有位远房亲戚来深圳学高尔夫。在学习之余,他还在观澜高尔夫球会工作。从最基本的帮客人拿球包上下车服务开始,到进入练习场再到发球员,他逐渐接触到了高尔夫技术、球场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学成后,这位亲戚来到济南一个高尔夫球会工作。出色的能力和先进的理念帮助他在短时间内一步步晋升,在得知他从深圳来时,老板竟将整个球会盘给他,并对他说:“深圳出来的,我放心!”

  生于忧患 力求领先

  随深圳高尔夫一路走来的吴相兵在欣慰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看到了忧患。“以前,中国出去打比赛,无非就是张连伟和我。而现在呢?首选要数梁文冲了,还有中国女子第一冯珊珊,都来自广州。”

  回想当年的遥遥领先,如今的深圳高尔夫在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上已无优势可言。除了广州之外,上海、大连都培养出了不少好苗子。2001年开始转入教练岗位的吴相兵对这样的情况颇为担心,“尽管从整体来看,深圳的高尔夫发展仍毫无疑问地居全国首位,但青少年人才上的劣势绝不能忽视,它会影响到这项运动未来在深圳的发展。”

  如今的吴相兵已将重心转移到青少年的教学上。“从小培养孩子学高尔夫花费很高,这在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现在不同了,很多家长承受得起这笔费用,那就别荒废了孩子的天赋。”

  在未来八年内,一年一度的高尔夫世界杯还将按时光临深圳这座年轻、活力的新城,在如此浓厚的高尔夫氛围中,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圳必将继续走在全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最前沿。

相对于高尔夫和斯诺克,冰球依然是小众运动。晶报记者 温文锋 图
相对于高尔夫和斯诺克,冰球依然是小众运动。晶报记者 温文锋 图

  冰球 我们在路上

  吴克强是1981年那届国家队中最年长的队员,作为深圳目前唯一一支冰球队的主教练,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是累死在场上,我也要拼着让深圳的冰球打出头!”

  对每一个80后甚至90后来说,关于1981年中国男子冰球队在北京获得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亚军的记忆一定是个空白。他们,距离那个首次出现“拼搏精神”的年代实在太远。

  时间飞逝到27年后,在深圳海岸城冰场上,七八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正穿戴着专业的冰球装备,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地演练进攻防守的战术。

  北师大附小六年级的贺培洲便是其中一员。一个多小时的训练下来,他的脸已经红扑扑的,即使在冰面上活动,他和小队友们都已经大汗淋漓。

  脱掉自己价值不菲的冰球鞋,小培洲坐在场下的休息区,他并没有脱下训练服的意思。“集体训练结束了,我休息一下还准备再单练一会儿。”

  老家沈阳的贺培洲打小就爱与冰雪有关的体育项目,每次回老家,他都要去滑雪溜冰玩个够。陪在一旁的贺剑屏是小贺的爸爸,只要是儿子练冰球他一定来陪着。支持儿子是一方面,自己穿上冰鞋过过瘾也是老贺的快乐。“小时候在老家特喜欢溜冰,现在在南方,就只能在滑冰场里找一找童年的记忆了。”

  在这座冰场里,还有一群与贺氏父子有着相同爱好的成年人。这支已经多次参加过省港澳冰球比赛的队伍便是深圳海岸城冰场的成人男子冰球队。队员们来自广东、辽宁、吉林以及美、英、法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间有曾入选过省市级冰球队的专业选手,也不乏完全业余的冰球发烧友。

  除此之外,绝对专业的教练班子也是这支冰球队最吸引人的地方。1981年那届国家队中的绝对主力吴克强、高金岭便在这里执教。

  说起退役后经商数年最终回到冰球场上的原因,高金岭感触颇深:“这么多年,还是放不下冰球啊。当年在北方,冰球特别风靡,每个人都爱玩都喜欢看,我们那时的比赛也真的是拼了,可时间过去这么多年,玩冰球的人咋就越来越少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就提出“北冰南移”的想法。近几年,短道速滑世界杯赛就曾在杭州举办过,国家花样滑冰队在深圳还建立了训练基地,这都说明“北冰南移”有了进展。

  与花滑的受欢迎程度相比,冰球似乎仍旧很少人问津。全国仅有上海、深圳等南方城市在开展冰球运动。虽然已经站在前沿阵地,但冰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程度并不能让这两位一心推动“北冰南移”的老国家队员满意。吴克强是1981年那届国家队中最年长的队员,作为深圳目前唯一一支冰球队主教练,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是累死在场上,我也要拼着让深圳的冰球打出头!”

丁俊晖的崛起对台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斯诺克 “痞子”变“绅士”

  如今,随意走进深圳一家大型斯诺克俱乐部,再也看不到任何十年前“痞子”运动的影子,有的只是优雅的绅士风度。

  如果没有丁俊晖,也许全中国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多少人知道斯诺克与花式台球到底有什么区别。而丁俊晖、梁文博、金龙……一众斯诺克高手们都曾有过一个交集——改革开放中的深圳。

  在斯诺克的圈子里,提起杨明可谓无人不晓。不仅因为他是曾培养过丁俊晖、梁文博的深圳巨星堡台球俱乐部创始人,更在于他对深圳斯诺克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

  1991年,大学刚毕业的杨明便来到深圳闯荡。从广告到出版,他做过很多行业。从家乡北京到深圳,杨明一直丢不下的是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斯诺克。“当时深圳已经有了一些小型的台球厅,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约朋友一起去切磋球技。”喜欢研究技术的杨明经常去书店找斯诺克的专业书,可一研究他才发现,很多读物上写的方法并不正确。一气之下,杨明决定自己写一本。经过多方准备,一本与人合写的《赢·snooker—斯诺克台球技法》应运而生。著作出版还不够过瘾,不久之后,杨明又产生了开家台球俱乐部的想法。

  回忆起开办前的过程,杨明讲起他拉赞助中的难忘一幕。“当时,我找到了一家世界知名的饮料品牌,当我带他们走进那时深圳的台球厅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对方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他说‘这种地方,这种运动,就是你倒找我钱用我们的牌子,我也不干!’”

  时间回到近十年前,深圳台球厅里是这样一幅景象——“客人们穿着背心、拖鞋,一边打球、一边叼着烟吞云吐雾。到处是乌烟瘴气、闹声一片。”正是从那一刻起,杨明发誓要将深圳台球是“痞子运动”的状况彻底改变。

  2000年,拥有当时全亚洲最大的八百平米比赛场地的巨星堡台球俱乐部正式成立。转变人们对台球文化的认识是杨明力求实现的目标。于是,他开始争取举办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从无到有,从几次到频频,巨星堡逐渐成为斯诺克圈内著名的“商标”。

  领先的硬件设施,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巨星堡得到了中国台协的亲睐,将这里指定为中国青少年斯诺克培训基地。好名远扬,很快,丁俊晖来了,梁文博来了,金龙、田鹏飞都来了,每次半个月的集训持续了两到三年。

  “在这里,我们为当时只有十来岁的丁俊晖们提供系统的安排,包括吃饭睡觉、训练比赛。”杨明还请来了时任国家队教练张凯为这些好苗子们指导。

  如今,每当丁俊晖、梁文博等人在国际大赛上屡创佳绩时,杨明便有一种巨大的欣慰感。

  在巨星堡的带领下,现在的深圳已拥有60—70家大型斯诺克俱乐部,在全国牢牢占据领先位置。与北京、上海这些斯诺克同样发展不错的城市相比,深圳不但拥有数量占优的大型俱乐部和爱好这项运动的人群,更在丁俊晖们的明星效应下,在杨明们的成功运作下积淀了深厚的斯诺克文化。

  如今,随意走进深圳一家大型斯诺克俱乐部,再也看不到任何十年前“痞子”运动的影子,有的只是优雅的绅士风度。

  呼啦圈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呼啦圈运动席卷全国,一根细细彩色塑料管,让全国希望健美的人无限着迷。一群人摇的时候,能听见壮观的“呼啦”声,不仅健身,文艺表演上也大都有呼啦圈高手献技。1990年亚运会,呼啦圈成为表演节目。

  霹雳舞

  1987年,美国电影《霹雳舞》引进中国,全国掀起一阵热潮,青年人戴着霹雳手套,在大街上模仿手臂折断、机器人木偶和月球漫步的谐趣动作,其热情程度,不亚于今天的青年跳街舞和赛滑板。

  神童

  谈到外界热捧“神童”称号,丁俊晖曾给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解释:“神童?就是有神经病的儿童!”

  小鸟球

  不是小鸟去打球,也不是长得像小鸟的球,作为高尔夫术语,指的是,击球杆数低于标准杆数1杆,则为小鸟球,而比标准杆少了两杆,那更厉害了,称为老鹰球。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深圳新闻网-晶报》独家提供搜狐体育  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静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相兵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