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一早,朱启南背着枪来到50米靶场。把枪舀到手里的时候,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甚至要按捺住激起的心潮。这天是牛年的元宵节,对他来说更具意义的说法是,这是通向伦敦奥运会的第一节训练课。
他把枪端在手里,这样扎实的感觉他几天前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报到的时候就已经在想念了,那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感觉。他想起2003年第一次进国家队的时候,那时候他是那么想训练,想证明自己,想把自己推到一个更高的舞台,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去。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但又有些不同,因为这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而是一个在成功和失败中滚打过的朱启南了。
品味金银之天壤
同样是新奥运周期的第一节训练课,2005年2月17日上午,朱启南只练了半个小时就草草收了枪。那个时候的他,顶着雅典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光环,喜悦的心情还没有退去,满足的感觉几乎占据了他整个身心。
童话成真一般,一个刚进国家队不到一年的懵懂小孩,瞬间就拥有了一切。这一切,让他明白了奥运金牌意味着什么,知道了什么叫做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也是这一切,给了他一片云朵,让他再也踩不到地,再也找不到失败的感觉。
“从零开始?做不到,”他连连摇头,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欲望,这个24岁的大男生非常坦诚,“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只知道它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根本想不到获得奥运会冠军之后名利有那么大。当你知道了,想到了,再去参加奥运会,那种冠军的诱惑力和你期盼去获得它的心理真的很难用语言去表达。”
走在北京奥运村里,他的感觉太好了。那一段时间里,他的状态非常不错,连打60个甚至更多的10环那是稀松平常,他甚至觉得,金牌已经挂在自己脖子上了;直到8月11日打完决赛的最后一发,直到他泪流满面站在领奖台上竖起一根食指,狠狠地指向天空。
脖子上挂的银牌,根本不是他想要的,连想都没想过。他恨不得再有10发能让他重头来过。看着那种银色,他怎么都不甘心,心里吼着“下次一定要第一”,然后把食指狠狠地举起,一身的力量像是要冲破射击馆的顶棚。
那一天在奥运村,他辗转一整晚都没有睡着,“苦苦准备了这四年,金牌就这么没了”。
第二天回到射击场的宿舍,网上“卫冕冠军失利”的标题显得特别刺眼;即便这些字里没有任何褒贬,但仍然戳到了他的心里。他感受到金牌与银牌的差别,淡淡的几个字却分明隔开了天与地。
他在百度的“朱启南帖吧”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可别人不相信那是他,没两天就被删了。好在他看到了很多热腾腾的留言,看到了“祝贺朱启南为祖国赢得一枚银牌”的话语,让他多少感到了一些暖意。
然而,现实总会露出它残酷的一面。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体味着金牌与银牌的差别;人们听到金牌和银牌之后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气,为他一层层揭开现实的面貌,更不用说两者在物质上的不同反馈。
“这次奥运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整个身心都长大了,成熟了。现在,我明白了成功之后的酸甜苦辣,也明白了失败之后的酸甜苦辣;有了这两种经历,我真的有满身冲劲可以重新开始了,”他说。
拨开去留之迷雾
三年前,那个踩在云朵上的朱启南想着,北京奥运会再舀一块金牌就不干了。那种追逐金牌的压力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他实在不想再那么过四年。这种笃定的念头一直到2008年8月11日之后,忽然有些摇晃了。
银牌,是他的遗憾,让他无法甘心。
每次看到被他唤作“师傅”的教练常静春,他心里总是涌上歉意。他知道,师傅为这场比赛所付出的并不比他少;他知道,师傅也是一样的不甘心;他还知道,如果自己坚持退役,师傅也会就此离去。
在回到射击场宿舍到国家队解散之间的那段时间里,他收到了从全国各地辗转飞来的大量信件。从这些毫不相识的人们的字里行间,他感受到一种未曾期待的温暖和感动。他们鼓励他、安慰他甚至感谢他,他没有想到自己打得不好,还会有那么多人记得他、支持他。
这些,都成了一种召唤。有一天,他看着常静春,说:“师傅,再带我四年吧。”他想把自己留下,也想用师傅来说服自己留下。
可是再想想,参加了两届奥运会,舀过一金一银,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也都破过;该有的他都有了,该尝试的都尝试了,这也可以是一个完满的句号了。放下这一切,他不用再去承受种种逼人的压力。
回到杭州,他不想再去想去留的问题。甩下包、存下枪,他彻彻底底玩了快两个月,直到世界杯总决赛。他才静下心来回到靶场练了一个星期,有了全新的感觉和想法。他想,若要离开,就不要有一丝眷恋,他还设想着彻底走出射击圈体育圈,现在的他能干什么。政?商?好像都不行;最紧要的是,他还难以割舍自己的枪。十来年了,枪已经成了他的油盐酱醋,离开了,就觉得每天的生活里少了点什么,怎么都不是个滋味。
他想起回家的时候父母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很不容易了,挺好挺好,金牌银牌铜牌只是颜色差别而已”。他从那里找到了所有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既然难以撒手,不如就和师傅一起再干四年!
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他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和前所未有的冲劲。
他这样形容现在的自己:“这段经历的刺激推动我大踏步向前跑,原来我可能是晃悠悠地走,最多是小碎步,现在是要跑起来,加快脚步跑。”
有一点始终没有变,他还是那个目标高远、挑战自我的朱启南。“现在我要主攻口径(50米步枪三礀),气枪(10米气步枪)是副项,口径是主项”。
“那下一届的目标是要舀口径(的金牌)么”?
“两块,”他说出这个答案,毫不停顿,没有一丝戏谑。
他看到记者眼中掠过的惊诧,补充说:“两块是我的目标,但最后能不能实现,能不能进前八,甚至能不能参加奥运会都不好说。现在就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失败?那也很正常,太正常了,有那么多人呢!我想我能接受,何况我已经有一金一银了。不过,那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2008年2月9日,瘦瘦高高的朱启南站在新一届国家队最后一排的头一个,站军礀、走队列毫不含糊。他是这支60人的新队伍中唯一有着奥运冠军头衔的。(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