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禹振华
今年是国际赛事轮歇年,正是新老更替的大好时机。众多项目你方唱罢我登台,“选帅”成了目前中国体坛流行语。
选帅基本意味着换帅。为什么要换帅,薪水、项目可持续发展、主帅本土化等等,都是可能原因。
选帅也是最富争议的。它不比高考,没有基本量化指标,谁合适谁不合适,主要靠主观判断。一个主帅要想不被热议,除非这个项目有他没他都一样,都能拿冠军。
统计下已结束和正进行的选帅,会发现各项目选帅有共同的思路——排除洋帅。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前,有16个国家17个项目的38名洋帅在中国淘金,北京奥运会后,洋帅仅剩法国剑客鲍埃尔硕果仅存。连“中国化”最彻底,老婆孩子都搬到中国的女曲主教练金昶伯,现在都只能闲置在北京的家中颐养天年。
17个项目的38名洋帅,相对于雅典奥运会时的6个项目7名外教,数目大增的背后,是冲击北京奥运会金牌的打算。
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洋帅有6个,率队夺得金牌的有法国击剑教练鲍埃尔、加拿大籍波兰划艇教练马克、韩国跆拳道教练李大成等3人。从表面数字看,洋帅似乎性价比不高,贡献不大。事实并非如此,洋帅所从事的项目,基本是我国水平不高或本土化不够的项目,短短一个奥运周期,能结出奖牌硕果,已经殊为不易。继续下去,有可能会成长为我国的优势项目。
有条件实现主帅本土化的优势项目,当然是培养本土教练为上上之选,但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上本土教练的项目,是否有轻率之虑?现在没有比赛任务,可能无所谓,再过一两年,伦敦奥运会压力增大,那些离开了的洋帅是不是又要请回来?倘若要请回来,那这两年又是在干什么?
处于发展和上升期的项目,最需要的就是稳定。频繁换帅,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无所适从。中国足球这几年就像“墙头草”,一会洋帅一会土帅,完全跟着比赛的指挥棒转,以致于水平每况愈下,是前车之鉴。
|
·欧冠决赛盘口解读 巴萨赢面稍大 |
·段暄 |拜仁大投入这次是动真格 |
·徐江 |高洪波另类图片大派送 |
·孙贤禄 |高洪波组队思想值得赞同 |
·颜晓华 |科比队友什么时候可支持他 |
·冉雄飞 |老聂的嘴和山东鲁能的腿 |
·马寅 |陈忠和离开女排的日子 |
·陈书佳 |谢杏芳被叫阿姨 |
·张斌 |一场人和猫的伟大比赛 |
·马晓春 |俞斌的棋王是谁封的? |
热点标签:NBA 姚明 火箭 易建联 杜丽 CBA 郭晶晶 王治郅 刘翔 殷铁生 郎平 全明星 麦迪 于芬 欧冠 弗老大 年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