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带伤作战是一种扭曲的拼搏精神
英雄堪比美人,均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若将英雄、美人与放屁联系在一起,则是一种亵渎。中国自古有言: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英雄白头,美人红颜老去,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竞技英雄,除了面对年龄的衰退之外,还将受到伤病的折磨。
时代在变,不过国人面对伤病的态度,却并非发生质的改变。上世界80年代,“老女排”刮起了拼搏精神之风。带伤作战,或者伤疤,俨然成了另类军功章。叶乔波1992年在半月板韧带断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参加世界大赛。“叶乔波”成为了一种精神,她也被看成了时代英雄。
伤病就如死神之吻,让无数英雄豪杰折了腰。面对伤病,无论是平静的离去,还是勇敢留下来,考量都是勇气。平静的离开,需要去面对流言蜚语的指摘。而勇敢留下来,身体上则要面临巨大的考验,甚至以牺牲职业生涯为代价。
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勇敢留下来,往往成功明智之举。即便没有辉煌的成绩,这种精神也会让其名利双收,退役之后,国家将为其下半生埋单。而如果平静的离开,群众的唾沫星子就足以将一个人淹死。
即便到了新世纪,在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背景下,刘翔的退赛依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证明根植在人们记忆深处的观念并没有彻底被推翻,套在精神上的枷锁依然牢不可破。
反观国外运动员,他们也有民族荣誉感,只不过作为职业运动员或协会运动员,他们用自己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运动生涯,并不需要纳税人来供养。这让他们身上不必背负过多民族的感情债。
中国举国体制下,运动员成长之路上的各种耗费均是国家埋单,他们早早就背上民族感情债的包袱。单纯从竞技体育而言,刘翔退不退赛,参考依据仅是自己的伤势情况,是他个体的行为。但欠着感情债的他,却必须要考虑民族感受。
另外,举国体制让一个运动员的生存链条无限延长。刘翔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他的教练、田管中心的领导、上海方面的领导,均在同一个利益链条上。他遇到伤病时退不退赛,并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取决于整个利益链条共同利益的走向。
再往深层次探究,竞技体育在中国早已超脱了体育的范畴。因为“东亚病夫”的帽子,让中国整个民族在近百年的时间内,难以洗刷掉民族的自卑感。新中国之后,中国国力渐强,不过和平年代,没有一个标准与世界大国相比较。体育脱颖而出,成了民族自豪感的寄托。
带伤作战,成了扭曲的拼搏精神。在多重利益集团下,它被故意扩大。举国体制链条下的领导们,希望运动员带伤作战,去赢得荣誉,从而让自己升官发财。退而求其次,没有成绩,这种拼搏精神仍可让其利益不至于受损。迫不得已,也会像田管中心那样在最后一刻才宣布刘翔的退赛。
国人在畸形拼搏精神的支配下,也会将拼搏精神、民族大义看得高于一切,而运动员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则被无限缩小。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悖论,大家希望看到一场健康运动员的激烈对抗,却又过分强调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从而致使呈现在其面前的是一场伤病大战。
对待罗伯斯和刘翔退赛上的双重标准,让我们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竞技体育首先是个体运动员的自我呈现,让体育回归其竞技的本来属性,不过强加过多的意义和价值观。当运动员出现伤病时,把决定权交还给运动员,也是对他们辛劳和汗水的终极体现。
只不过,在举国体制不动摇的现实条件下,这恐怕是天方夜谭。作为一个纳税人,他有权利对自己供养下的运动员指手画脚。刘翔们,依然将带着镣铐跳舞。
(搜狐体育 寂寞杀猪刀)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