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人文山东之齐鲁文化经典:“六经”堪称文化元典

2009年08月28日11: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官方网站

  (二)山东现当代文学名作

  《玉君》,杨振声著。中篇小说。反映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意识觉醒和反抗的力量。

小说通过知识女性玉君的爱情遭遇、人生坎坷的描写,应和了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时代旋律。

  《山雨》,王统照著。长篇小说。通过生动质朴的描写,再现了三十年代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之下民不聊生、民族生存危在旦夕的悲惨社会现实。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喊出了抗日救亡的时代呼号,成为20世纪30年代描绘北方农村画卷、北方农民心态的史诗性巨著。

  《罪恶的黑手》,臧克家作。长诗。这首诗分三部分:一是伪善的形象,迷信的情景里有对教会的讽刺;二是淳朴的形象,施工的画面上有对工人的同情;三是勇猛的形象,反叛的想象中有对革命的向往——仿佛三部曲的结构,用形象对比表达社会矛盾。大处着眼,细处落墨,凝练的字句与厚重的象征相交融,构成了作者现实主义诗歌的独特风貌,在其文学道路上,带有里程碑意义。

  《地之子》,李广田作。诗歌。代表抒情主人公的中心意象,仿佛是一棵树,根深叶茂,本固枝荣,顶天立地。它表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感,通过真挚淳朴的歌吟,追求诗的一种浑然的境界。

  《荔枝蜜》,杨朔作。散文。通过对小蜜蜂辛勤酿蜜情景的叙写,托现出“为人类酿造甜蜜生活”的精神向往,呈现出纯洁温婉、含蓄优美的意境。杨朔的散文以“美”著称,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散文诗化的代表作家,以至于他的散文写作模式被称为“杨朔体”。

  《铁道游击队》,刘知侠著。新中国较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抗日游击队,在从临枣铁路沿线到微山湖一带的广阔地区,与日寇展开顽强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刘洪、王强、小坡、芳林嫂等一系列光辉形象,其影响至今不衰。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地覆天翻记》,王希坚著。山东解放区出现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革命根据地的小村莲花汪为背景,写了减租减息、建立农村基层民主政权、武装反扫荡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形象地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复杂严峻的阶级斗争,以及在这场斗争中人民群众的觉悟和成长过程。

  《三进山城》,赛时礼著。小说。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刘连长和项指导员带领战士三进山城,摸清敌人的情况,然后里应外合,摧毁敌人的军火供应,粉碎日寇扫荡计划的故事。后改编成电影剧本并被拍成电影,成为反映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优秀影片,一时风靡海内外。

  《奇袭白虎团》,李师斌、李贵华、方荣翔编剧。京剧。该剧描写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排长严伟才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的配合下,率侦察班直插敌人心脏,捣毁敌白虎团指挥部,为取得反击战胜利立下战功的故事。该剧后被拍成电影。

  《槐树庄》,胡可作。话剧文学剧本。作品选择了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三个历史阶段为背景,展现了老解放区农村从1949-1958年十年间的历史变迁,气势宏大,具有史诗式结构。在此背景上,塑造了郭大娘这个经历丰富又有个性的典型人物和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后改编成电影。

  《秋色赋》,峻青作。散文集。散文风格亲切自然,质直雄劲,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作者对生活、对人民的深挚情感。多篇优秀篇章被收入多种散文选本和学生课本,为作者散文作品的代表作。

  《林海雪原》,曲波著。长篇小说。描写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小分队在东北的林海雪原与国民党残匪周旋并将其歼灭的故事,成功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等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京剧等。

  《李二嫂改嫁》,王安友作。中篇小说。描写新社会寡妇要求婚姻自由的故事,虽然作品显得粗糙,但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的人情世态,具有时代价值和反封建意义。后改编成吕剧,在全国上演,反响很大。

  《放声歌唱》,贺敬之作。长诗。诗人通过参差错落而又个个对称的诗行,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色彩鲜明、各具特色的图画,其中有形象,有声音,有背景,有人物,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表达了祖国处处亲如故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刘三姐》,乔羽编剧。电影文学剧本。作品中的刘三姐是个勤劳美丽且善歌的女子,她以山歌为武器,与封建官府、地主老财斗智斗勇。作品歌颂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剧本被拍成电影,影响广泛。

  《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中篇小说。塑造了潘冬子等小主人公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考验中,经历的苦难和成长的过程。小说着力树立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恶。后改编成电影。

  《渔岛怒潮》,姜树茂著。长篇小说。描写了龙王岛渔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主要刻划了海生、铁蛋、春栓、杏花等少年儿童形象。后被改编成电影。

  《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冯德英著。系列长篇小说。“三花”取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者和普通革命群众的形象,其中最感人、最有血肉的是娟子、星梅、母亲、桃子、杏莉等众多的革命妇女形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蓝眼睛,黑眼睛》,马瑞芳著。长篇小说。描写20世纪80年代大学校园生活,写出中外文化交汇时代大学生们的生活、爱情和理想追求,特别是蓝眼睛与黑眼睛们的心理交流、感情碰撞和文化差异。这部小说拉开了作者“新儒林长篇系列”的帷幕。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著。中篇小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的军人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心态和行为、精神风貌以及各自的生存境遇,成功塑造了梁三喜、靳开来等光辉形象。发表后,曾产生重大的社会反响,并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孔繁森》,赵冬苓作。电视剧文学剧本。六集电视剧再现了优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的至善、至美、至真的高尚品格和人文情怀,颂扬了共产党人博大的爱民、为民,带领人民改造恶劣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精神。

  《轮椅上的梦》,张海迪著。长篇小说。作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作者本人命运的真实再现。小说主人公方丹从五岁起下肢瘫痪,然而她与命运抗争,顽强自学,终于成为深受人们爱戴的有益于社会的人。作品颂扬了以顽强的意志与不幸命运奋力搏击的强者形象。

  《红高粱家族》,莫言著。长篇小说。写出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浩翰的高粱地里先辈们的抗日故事。余占鳌、戴凤莲、二奶奶、罗汉大爷是莫言倾力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他们敢爱敢恨,敢杀敢打,既杀人越货又精忠报国,在“高密东北乡”浩翰的高粱地里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人生活剧。后改编成电影,引起很大社会反响。被译成近20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古船》,张炜著。长篇小说。以芦青河边的一个小镇——洼狸镇的兴衰际遇为中心线索,概括了中国农村从1947年土地改革到80年代改革开放40年间的社会生活,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化和几代农民苦难与奋斗的历程。被称之为“8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车间主任》,张宏森著。长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工业企业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遭遇,十分真切地写出了“北方重型机械厂”和“北重人”在改革时代所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新机遇,以及他们对机遇选择和把握时的痛苦和焦虑,形象地揭示了改革的必然性和艰难历程。后改编成电视剧。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厉胜男)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