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见习记者李翔(左)与王海滨 |
从第11届全运会击剑比赛第一天开始,青岛大学体育馆便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前中国男子花剑“三剑客”之一,现国家男子花剑队主教练王海滨。不过由于工作繁忙,前两天王海滨基本上是在赛场惊鸿一瞥就匆匆离去,很难被“逮到”。直到赛事进行至男子花剑比赛,王海滨才有机会坐下来,跟记者聊一聊击剑那些事。
关于队员:没有“新三剑客”
在2005年夺得十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冠军后,王海滨正式退役,并于次年出任国家男花主帅。
据王海滨介绍,他这次来看比赛,主要目的就是考查队员,以便为本月底的世锦赛做准备。当记者问及“本次比赛你最看好哪名队员”时,王海滨说:“我觉得这次个人赛前几名应该都会是国家队队员吧,因为他们的实力比较强,训练水平也比一般队员高。不过他们的实力很平均,各有特点,所以很难说到底看好谁。最后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自我调整能力和临场发挥。 ”王海滨随后表示:“关于网上所谓‘新三剑客’的说法,都是外边叫的,我们内部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中国男花的未来,不是靠三个人能支撑的。 ”
关于叶冲、董兆致:
都是兄弟
本次比赛,当年“三剑客”中的“老大”叶冲也来到赛场,他的身份是上海队教练。谈起以前的队友,王海滨介绍说,他们现在是各忙各的,没什么机会叙旧:“我们只是刚刚才见了面,打了个招呼就走了。多年的兄弟,不差这一会。 ”
身为国家队教练的董兆致目前正率国家青年队集训,所以“三剑客”没能在青岛聚首。对此,王海滨倒没什么遗憾,“我们平时也很少见面,大家都忙。 ”记者请王海滨评价一下叶冲和董兆致,王海滨笑着说:“这个以前说的太多了,一句话,都是兄弟。 ”的确,从1994年第一次联手开始,团体赛最后一关总是由王海滨镇守,一打就是10年。王海滨常说的一句话是:“兄弟们的成败全在我这一剑上了断! ”从1994年“三剑客”在雅典首次合作力夺世锦赛铜牌名震四方,到2004年在雅典以银牌演绎最后的绝唱,10年朝夕相处的兄弟之情,此时尽在不言中。
提起“三剑客”不得不谈及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他们曾两度与金牌擦肩而过。“我们尽力了。”说这话时,王海滨语气淡然,不过脸上还是掠过一丝落寞的神情。看得出,王海滨对于两次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的经历还是难以释怀。
关于裁判:队员输了只能怪自己
在全运会男子佩剑个人赛1/4决赛中,广东选手周汉明以14∶15惜败于辽宁选手刘晓。赛后,广东队对最后一剑的判罚提起申诉,结果申诉未果,广东媒体由此就裁判的判罚向剑协提出了质疑。对此,作为奥运会中裁判问题的“受害者”,王海滨说:“现在的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引进了‘鹰眼’技术,而且是两名裁判轮流执法,这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正。这种情况下,运动员输掉比赛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怪自己。 ”“是不是说现在的争议判罚比过去少了? ”记者问。 “不是少了,而是基本没有。 ”王海滨肯定地说。
谈及即将开战的世锦赛,王海滨表示:“从全运会击剑比赛结束到世锦赛开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且我们到土耳其还要转机、倒时差,时间太紧了。 ”王海滨摊开双手,做了一个无奈的姿势,“所以中心没有给我们制定什么成绩指标,主要目的就是锻炼新人。 ”王海滨顿了顿,继续说:“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将放弃这届世锦赛,我们的目标是把这支队伍打造成精品,以便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做好准备。 ”王海滨随后表示,现在击剑运动在全国的开展情况不错,“北京、上海的击剑俱乐部挺多的,条件也很好,不过,我觉得击剑运动的发展还是要以优异的成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推动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开展。 ”
“全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32强的比赛现在开始……”场地那边传来了广播,王海滨略带歉意地与记者道别。望着他的背影,记者忽然想起,王海滨是1973年生人,今年恰好是他的 “本命年”。记者在心中默默送上祝愿:希望“牛人”王海滨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牛气冲天”。
□本报见习记者/李 翔
18日电自青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