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不到6点,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傅晓杉已经出现在奥帆中心的纪念墙码头广场。作为全运会火炬传递起点的奥帆中心码头,昨天上午在约4000米的传递路线上就分布了100余名志愿者做现场通勤服务。
傅晓杉的工作是在第二棒与第三棒火炬交接处高举3号火炬手号牌,为其做引导。
曾经在去年的奥帆赛上为数条观众船担任双语解说的傅晓杉告诉记者,与去年的奥运志愿者服务相比,今年十一运志愿者的工作虽然简单,却依然令她感到由衷地自豪与兴奋:“近几年来在青岛举办的国内国际性赛事越来越多,青岛的美誉度和城市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感受城市的发展,与它一起成长荣光,这是一件幸福且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与经验丰富的傅晓杉不同,刚从俄罗斯留学回来的邵里惠子是首次参与志愿者服务。得知全运会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她来不及找工作,便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昨天,她负责前十棒火炬传递的统筹协调工作,包括旗手的站位,观众与媒体区域的控制,工作既琐碎又细致。这位去年未能如愿服务奥运的志愿者,为在祖国60岁生日时“回家”并能参与到家乡盛事中来而欣然。 本报记者 李 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