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女排比赛硝烟散尽,新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整体格局走势也随之初露端倪。伴随着黄金一代的彻底淡出历史舞台以及各队后备力量的参差不齐,中国排坛继续呈现出天津领跑,解放军以及华东劲旅紧随其后的局面,而对于国家队来说,人才的断档则愈发明显。
后备力量的成功培养一直是天津女排长期保持强大实力的保证。本届全运会的主力阵容中,只有李珊即将退役,在国青和国家队都曾担纲接应的殷娜是顺理成章的接班人。而殷娜离开后留下的主攻位置,主帅王宝泉早已选定了极具潜质的小将陈丽怡顶替。也就是说,全运会后,天津队的主力阵容只会有一个人员变化,其他位置都相对稳定且相当年轻,相信霍晶、杨亚男、魏秋月、殷娜、王茜这些并不缺乏大赛经验的年轻“老将”会继续统领中国排坛。
其他几支有实力冲击天津的队伍包括八一、浙江、上海、江苏。八一队尽管无缘决赛,但老帅林榆廷大胆地在本届全运会弃用王丽娜、李颖、索玛等老将,起用陈瑶、范琳琳、高丛等年轻人,足以证明他更看重未来这批新人的崛起,再加上八一队全国选才的优势,军旅的未来不可小视。
上海、江苏和浙江近两年大有集体崛起之势,年轻是她们的最大资本。江苏队首发阵容平均年龄为21.2岁,上海队首发阵容平均年龄为20.5岁,浙江队即便算上老将周苏红和殷茵,平均年龄也不到20岁,这三只未来中国女子排坛的“潜力股”绝对值得期待。
此外,这三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培养出力量与灵活兼备的攻击手。上海队的陈伊娜、江苏队的李珂佳、惠若琪,浙江队的李静等几名年轻攻手均具备这样的特点。这些优秀攻手的涌现也摆脱了近几年南方球队缺乏“重炮”的窘境。
相比之下,辽宁队的前景不被看好。尽管她们进入了决赛,但刘亚男、杨昊、张越红和刘婷婷四名主力退役后,由于小队员长期被压制,成长起来还需要一定时间,至少在未来一两个赛季没有能力冲击国内王冠。而紧随第二集团的由河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南部、北京等队组成的第三集团,因人员断档严重,还很难有所突破。其中也许某些队伍偶尔也会有个别顶尖选手涌现,但无论从人数上还是出现时间上都是“凤毛麟角”,而一个队伍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只凭个别人的实力和水平。摆在这些运动队面前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先踏踏实实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
人才断档的局面同样困扰着国家队,蔡斌全程观看了全运会的淘汰赛,坦言没什么惊喜和收获。蔡家军的平均年龄仅为21.8岁,年轻和高度是他用人标准的重要指标。但全运会上各队与新中国女排队员在年龄段上能够相呼应的人实在太少。12支参赛队中,“85后”球员多成为各队主力。而新人数字却相当不理想,“90后”球员仅有39人,占总人数的21.08%。而由于成绩的压力,最后争冠的津、辽两队总共只有一名“90后”球员随队参赛。
本版撰文 记者 孟凡强
本版摄影 记者 崔跃勇
(新报章丘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