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匮乏,技术能力与世界水平差距拉大——全运会女排比赛将这些问题充分暴露。中国女排近来糟糕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届全运会各队核心球员的年龄明显大于上届。四年前,最抢眼的是当时中国女排的队员,年龄在25岁上下,正是当打之年。今年她们还是各队的主心骨,但参加的都是全运会告别战,能力与四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老将担纲,一为了成绩,二也说明新人成长不够迅速。竞技体育靠实力说话,如果新人的能力超越了老将,怎么可能不用呢?越来越少的人加入到排球专业训练中,怎么可能有新人大量涌现?
新人难觅,中生代同样没有给国家队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看来看去,国家队的成员算得上是本届全运会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了。陈伊娜、张磊、陈瑶等“边缘人物”表现并不理想。国家队中争议最大二传和主攻位置并没有出现令人动心的新人选。
没有足够的人才,现役球员的技术能力也令人担忧。一传不稳是中国女排的一块心病。可是全运会赛场上,特别是最后前四名的决赛,各队的一传质量都不错。不是一传能力提高多大,而是发球水平下降了。很难有人像过去的杨昊、张平、白云那样有令人生畏的发球能力。决赛中楚金玲、王一梅发球对天津队一传的影响也很小。这样的发球质量拿到国际赛场当然不具备竞争力,更何况欧美球队对一传的依赖性远小于我们。
技术粗糙,失误多也是中国女排今年的一大问题。全运会是最高水平的比赛,决赛队更是水平最高的队。但决赛中双方的失误送分均在20分左右(含发球失误),半决赛军辽之战第二局解放军队能以7:0领先,辽宁队连续三次扣球失误“功不可没”,可是军旅马上又连续送出四次扣球失误。获得全运会前三名的球队尚且如此,中国女子排球的技术能力可见一斑。地方队的基础如此,国家队想达到质的飞跃,难!
本报记者 耿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