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新华社:“山寨”运动员能否走入专业训练网?

2009年10月18日14:5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0月18日体育专电 题:“山寨”运动员能否走入专业训练网?

    新华社记者王雁霖 蔡拥军 邹大鹏

    几年前,女子场地自行车项目还在感慨新鲜血液难求,唯有郭爽在支撑台面;而几年后的“十一运会”赛场上,李雪妹、林俊红等年轻人展示了非凡实力,李雪妹甚至超越了亚洲纪录,离世界纪录也仅差0·6秒。

    新人辈出、百花齐放的确令体育界为之振奋,但原中国国家自行车队教练、现任中国香港队教练沈金康表示,虽然很多年轻选手实力不俗,但不敢保证会永葆佳绩,毕竟有不少年轻运动员曾经“半路夭折”。若要真正保证后备力量充实,发掘更多年轻的优秀运动员,我国还需在“山寨”运动员走向专业道路上多下工夫。

    所谓“山寨”运动员,是指被拒绝在“体校—省队—国家队”三级训练网络之外、而同样具有能力的业余运动员。自行车运动与很多体育项目一样,群众基础不广泛,选才面不宽,但“体校—省队—国家队”的传统体育人才成长模式,使我国在缺乏“塔基”的情况下,打造出了出类拔萃的“塔尖”,但由于这条“皇粮线”的人事制度限制,又将很多喜欢某个项目、又具有一定能力的业余运动员拒绝在这个训练网络之外。

    与国外不同,国外的“山寨”运动员是国家队的基础力量,国家队队员是从“玩得好”的业余运动员中挑选出来的。中国的香港亦是如此,著名的香港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从小喜欢“玩车”,毛遂自荐进入香港队,因此他对自行车运动十分忠诚,作为35岁“高龄”的运动员依旧没有离开他热爱的赛场。而与此相反,大多数国内自行车运动员是从别的项目中“转行”而来,再慢慢培养与自行车运动的感情,往往是身体素质过硬但并不热爱这项运动,有的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便很快“功成身退”。

    沈金康表示,国外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在一定的管理和控制下向所有人开放,“山寨”运动员可以在场馆中训练、接受技术指导。而济南的全运会自行车场馆在“十一运”之后,可能只接受一些专业队伍来此训练,同样,南京全运会的很多场馆到如今利用率又有多少呢?如果能够向业余队及业余运动员开放并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援,将极大地充实体育项目的后备力量。

    目前国家自行车运动协会已将以往的“山寨”比赛(业余比赛)归入业余联赛纳入国家规范管理的制度之内,每年都有100多场比赛,参与人数上千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说明了自行车项目的群众基础超出预想,有充实的后备力量待培养和选拔。如果能打破“山寨”运动员进入专业训练网的桎梏,以水平而不是“专业队出身”的标准培养及选拔人才,将会为我国大多数体育项目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静娅)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