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 > 散打动态

散打散手名称统一 推动武术对抗性项目更好发展

来源:搜狐体育
2009年12月09日13:18

    搜狐体育讯 郑州弘润华夏大酒店6楼的多功能厅里,突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与会代表的最终决定。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在刚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提议:“为了搞好武术对抗性项目,为了在世界上更好地推广这项运动,我们就把这个项目的名称统一叫‘散打’了。”

  8月12日至13日,来自国内不同省、市、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会聚郑州,为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共谋大计。这次的“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除了组织高峰论坛、分组报告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进行“关于武术散打和散手名称统一的研讨”。

  13日一早,与会代表纷纷走进设在郑州弘润华夏大酒店6楼多功能厅里的会场。会议桌围成一个方形的会议场,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在主席台的方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副主任陈国荣,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散打部主任杨战旗,以及武术散打知名专家夏柏华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书记魏真、院长巫兰英一一落坐。

  8点30分研讨会开始。武汉体育学院曾于久教授首先发表了《武术散手与散打的项目属性论证》的主题发言。他从散手是武术套路项目的专有名称、散打是武术对抗项目的专有名称两个方面,博引旁征,深刻阐述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是两种表现性质、表现形式、价值功能不同的运动项目。他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已经完成了武术对抗项目试验阶段的历史使命,这个武术套路运动形式的专有名称应该回归到武术套路形式的范畴;武术“散打”是武术对抗形式运动项目的专有名称,应该属于武术对抗形式的范畴。武术对抗性项目试验的初衷,确实是想对武术套路的形式进行延伸和补充,所以沿用了武术散手这个名称。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引发了对武术的定义、性质、形式、内容、分类、特点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1988年关于武术定义的全国大讨论,确立了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并列的格局,而且已经逐渐地被外界认同,相对于散手固有的历史表达,散打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格斗类项目的专有名词。武术散打是武术继承和发展的产物,不管是名称、形式、性质、内容,还是公众的语言习惯,都符合武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作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主席国,应该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以修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为契机,使国际、国内的项目名称相统一,为武术散打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天津体育学院副教授杨祥全博士也发表了《散手、散打基本意蕴考析》的论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论述了两个名称的历史渊源,并在名称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武术对抗实验的初级阶段,面对西方体育思想的冲击,武术界开始“反身寻找理解和解释的资源”,从而采用了传统武术的术语——散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武术散手”日趋完善,已经成长为一项较为成熟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具有传统意味的“散手”来称之已不合时宜。为此1999年将“散手”更名为“散打”,此后全国散手锦标赛被更名为全国散打锦标赛。2000年3月25日,随着“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暨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开赛,散打运动日益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为避免造成混乱,迅速更正“散手俗称散打”、“散打亦称散手”的表达方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散打”一词较为妥当。

  随后,会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武术散打知名专家夏柏华首先发言。夏柏华教授曾担任北京体院武术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理论研究部主任、技术研究部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学会副主任。他精查拳、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理法并重,1979年起参与了武术散手项目的考察、试点及规则制订、裁判等工作,为散手运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72岁高龄的夏柏华老人依然保持着武术人豪爽率直的性格,一开口就表明态度,称自己是“散手派”。夏柏华认为,武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技击,一种是套路,技击在先,套路在后。从武术发展史的角度讲,先有各种单招,随着不断的提升发展招数越来越多,一方面为了表现、表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了传承的需要,人们把这些招式按照一定的程式编排起来,就形成了套路。武术的核心是攻防技术,其技术体系一般分为三大块。一是功法、基本功,习武要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保证。二是套路,通过套路演练把各种招法练熟、练好。三是通过拆招、抄手、喂手等达到攻防技击的目的,这就是“散手”。传统具有继承性,继承也需要发展,但是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散手”一词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有特定的含义,散手的“手”不是指人手,而是指“招数”,是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攻防招法,并在战术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以求最好的实战效果。“散手”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老百姓听不懂就舍弃不用。

  头炮一响,会场上立时发言不断,话筒在会场内传来传去。虽然夏柏华是武术界、散打界的前辈,在场的许多人都是他的弟子、学生,但是“散打”派的呼声越来越高。江苏散打队于万岭教练认为,对于“散打”与“散手”的称谓问题应采取“厚今薄古”的态度,要根据目前流行的状况来确定,要坚持代表性和普遍性原则。散打是平民项目,将其称作“武术散打”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更有直观性。上海体育学院王培琨教授认为,“武术散手”从字面上不易理解,称“武术散打”更直接,而且散打本身就是传统武术向现代体育项目转型的产物,不应该用旧的名称去套用。北京体育大学朱瑞琪教授认为,武术散手的发展历史比较长,“散手”一词突出的是传统,但是现在的武术散打已与过去的散手有较大的区别,依据专业化、大众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将其称作“武术散打”更易懂。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认为,“散手”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大多数百姓读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考虑到武术是要向世界推广的项目,因而在统一名称时要从国际推广大局去考虑。

  北京体育大学李士英教授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1999年运作“散打王”比赛时,有关部门就名称叫法走访了多家媒体,大多数媒体认为用“散打”这种爆破音的名称更易上口,对媒体宣传有利。从学术上看,使用“散手”容易引起对象上的争议,改称“散打”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部分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体育项目,起初用的都不是现在这样的称谓,之所以改变称谓,就是从发展、直观和易于接受角度决定的。北京体育大学李俊峰博士认为,从体育表现形式看,散手更多的是条件攻防,不是一种真实的对抗,散打更多的是现代的、两者之间的真实对抗。从文化角度来说,传统的文化理论是能够包容散打的,传统的武术训练理论和方法及理念是可以指导散打训练的。从技术和方法上看,散打的技术体系和训练方法更多根植于现代的土壤,是继承与创新、吸纳与融合的结果。

  时间已经临近中午,会场上仍在激烈讨论,夏柏华老人面对众多的“散手派”发言,时不时要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但他同样主张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名称的统一一定要有利于项目的发展、推广。

  从这一共同的愿望出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提议:“为了搞好武术对抗性项目,为了在世界上更好地推广这项运动,我们就把这个项目的名称统一叫‘散打’了。”

  掌声响起,“散手”、“散打”终于有了一个统一个的名称——散打。(来源:《少林与太极》杂志)

责任编辑:王燕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