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排球 > 男子排球动态

2小时训练挣21块5 复旦男排:生活不仅是打排球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作者:余晨洁
2010年01月22日09:34

  特约记者林临嗣:我的那些体育生同学

  丁俊晖就读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曾经在国内的体育媒体上掀起一阵炒作。再往上溯,刘国梁、邓亚萍等读书的新闻,也都曾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国的校园里“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尽管不乏学校方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功利目的,却也有点打破应试教育壁垒、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可爱。

  读到体育明星上大学的新闻,偶尔我也会想起大学时我身边的那些体育生同学,尽管他们并不声名显赫,但相比丁俊晖等神龙见首不见尾、蜻蜓点水般的校园生涯,他们却是那么真实地和我们同堂听课,比邻而居,逃课、打牌、实习、求职……并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震撼,从第一眼见到他们开始

  复旦的新闻系,是全国重点院系,每年能够跨进大门的,都是全国各省市区高考成绩拔尖的佼佼者。都是人精儿,自然不会轻易对谁高山仰止,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很多人入学以来的第一次仰视,就是给了体育生——我记得那是第一次上专业大课,教室里突然涌进来一群陌生面孔,环肥燕瘦,各擅胜场。正纳闷着,就发现教室的门沿儿突然矮了几分,一口气起进来四五个身高均接近2米的瘦高个,坐而仰视,顿时有种不一般的视觉震撼。

  后来才知道,这些高佬都是校排球队的队员,不少是从市青年队、各地省队来的。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一届的新闻系,特招了一个体育特长班,里面有打排球、篮球、踢足球、练田径、射击、游泳……近30号人。后来才知道,他们每学期要修的学分,比我们要少上近三分之一;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缩小文化成绩上的差距,已经在校上过一年预科班;他们除了读书,还担负着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任务,所以他们虽然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在每天起个大早为革命锻炼身体跑步敲章,却要每天下课后在运动场上挥汗训练至日落西山红霞飞。

  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了。在随后的四年里,他们陆陆续续给我们带来一些或大或小的震撼。

  有些是视觉上的,比如我们宿舍里一个哥们,在校运会上惊艳一瞥后,四年里一直念念不忘那个练短跑女生H,双腿为何如此匀称修长。

  有些是心理上的,比如有一天,1号楼外的学生突然发现了一个偷自行车的小贼,一声惊叫后,一楼的几间宿舍里率先冲出来一群我们系的体育生。那场暴扁,我无缘目睹,但目击者直播那些体育生们下手之果断和勇猛时,却让我们一群人如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为之眉飞色舞。那个倒霉的小偷,并不是体育生们唯一的战利品,更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小L在大三时的一次单兵出击——当时他在校园外的马路上闲逛,身边三个社会青年骑着车子摇晃而过,一眼认出其中一辆就是自己不久前失窃的车子后,小刘三两步追上去,一把拉住车把,然后在数分钟之内,把那三个家伙给一一撂倒。小刘是练短跑的,平常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运动,像收割庄稼一样收割对手

  当然,要说震撼,体育生给我们带来的最大震撼,还是来自运动场。

  复旦新闻系在各项校园体育赛事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大概就是我在校的四年。因为特招体育班的存在,向来女多男少实力孱弱的新闻系,突然在运动场上,有了傲视中文、历史等文科院系的资本,即便是与计算机、物理、经济等传统体育强系相比,也不遑多让。

  新生入学后几大球的新生杯,宣告着一股校园体育新势力的崛起。排球赛不用多说了,校排球队的主力阵容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我们的体育班,冠军手到擒来。足球赛,三个来自足球传统校的准专业选手的加盟,同样让我们所向披靡,动辄以高比分战胜对手,直至问鼎。篮球赛算是个小考验,因为班上的体育生中,只有一个专攻篮球,而其他院系中,也有校队强手。不过,显然绝大多数的大学院系新生队都架不住一群平均身高超过1.90米的对手,当我们的那些排球队员们在他们并不熟悉的篮球场上让球始终在最高海拔处移动,并以拦网或扣杀的方式盖帽时,观众们疯了,对手们服了。

  新生杯三大球,两冠一亚,新闻系名动校园。

  这样的开始,无疑点燃了新闻系学生的体育热情。于是,那时候高校排球、足球联赛每到复旦的校队主场作战时,场边总少不了新闻系的学生呐喊、观战,而体育生与普通生的交流,也在这一场场比赛中日益增进。甚至到了校运会上,大家报名参赛的热情也高了许多——没有人怕丢脸,更没有人有为系争光的压力。因为在一开始,体育生们基本上已经把该分配的项目、名额都分配好了,当他们拿着报名表过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项目可以报名时,人人乐在参与,毕竟“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

  不知道现在复旦校内的男子万名长跑纪录保持者是否还写着老刘的名字。但目睹过那个下午场景的我们,至今坚信不疑。来自河南的老刘木讷寡言,放眼满额抬头纹,在那群肌肉健美、身形高大的体育生中貌不惊人,而之前的所有球类赛事中,他都只能在场边做个看客。但那个下午,当万米长跑的发令枪响之后,老刘就不一样了。他像弯腰收割庄稼的农民,微笑着收割着他的对手,里程尚未过半,已经开始套圈。然后一圈、两圈、三圈……场上的最后一名,大概被老刘就这么笑眯眯地套了五圈。这一幕让我们惊为天人,后来才知道,退役就学前,老刘在全运会上拿过长跑前三名的成绩。

  这样的故事在四年里一再重演。运动场是体育生们展示才华最好的舞台,那时候,他们绝不会有课堂上的无措,他们是全校的英雄,自然也是整个院系的英雄,总在课堂上和寝室里,被我们热烈地谈起。

  称谓,其实不想被叫做“体育生”

  “我不想被称为体育生。”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上,M这样对我说。我明白他的意思,在许多人眼里,“体育生”的另一层意思,是文化基础薄弱,是另辟蹊径进的复旦。但事实上,M是少数几个凭考分考上来的体育生,成绩并不差。而这四年来,除了同样要读出个毕业文凭之外,他每天还要花上两到三个小时参加校队艰苦的训练。

  而G后来则跟我表述过另一层意思,“刚进大学时,其实我们也经常想主动跑到你们那里打打牌、聊聊天(普通生与体育生住在不同宿舍楼),但总感觉彼此间,还是有点不一样。”G说这话搭着我的肩膀,时间已近毕业,我们在分手的酒席上喝得双颊艳红。

  体育生们每学期所要求修满的学分比我们要少,但绝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仍是一样的。因此,临到期末时,总少不了跑过来借笔记。当然,也有少数惧考之人,连借笔记突击也无解。不过,走进他们所住的1号楼,是绝少看到他们为了备考开夜车的。经历过太多激烈竞争的他们无疑是比赛型选手,在考试时递纸条、抄答案上总是如运动场上一般合作无间。而他们出于及格而非谋求奖学金的纯洁目的,也常常使得同处考场的普通生乐施援手。

  然后就实习了,找工作了……一些体育生的特长,无疑让他们在许多实习单位获得了不错的印象分,直至在结束实习后,他们还会经常地出现在这些单位的内部体育比赛中充当外援。那段时间我参加市里的各种足球比赛,总能看到像大Z,小Z等几个校队队员的身影。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无法离开复旦所在的城市去外地实习,因为学校还有比赛任务等着他们。事情就是这样,他们似乎脱下了运动服,又似乎没有脱下。即便是现在,说起他们这个特招班,我们还会称他们为体育生。但事实上,大小Z几乎已经不踢球了。

  尽管偶尔碰到时,小Z还嚷嚷着要拉兄弟们踢一场,但更多的时候,会替他自己经营的广告公司寻找生意机会。F在一个国家级通讯社当摄影记者,高大的身胚让人过目难忘,M成了一家都市报的总编助理,S成了资产近千万的老板,老L在家乡的电视台弘扬戏曲文化……他们的工作,大多和体育无关,他们和我们一样,四散江湖。几乎没有人会像在意丁俊晖或者刘国梁那样在意他们曾经的四年,虽然,他们才是真正的体育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厉胜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