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与会者就如何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议论纷纷,一个共识就是大众健身的落后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和“短板”,中国体育今后应当下大力气补短。
长期以来,社会对主管部门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做法颇有微词,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后,要求将体育发展重点移向大众健身的呼声很高。现在应当做的是补足短板,而不是削足适履。有位地方体育局局长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提倡北冰南展、东冰西扩,东部和南部承办全运会的省份大赛一过便砍掉了冰上运动,而东北地区室内滑冰馆向社会开放,甚至免费接待学生练习,前来健身的人还是不多。可见,将竞技体育的成就转为对群众体育的引领作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专业训练的基础是青少年业余训练,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基础是学校体育。选拔少数有运动天赋的苗子从事专业训练,把苗子打造成尖子,而绝大多数学生够不上体育苗子,便被早早放荒,连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基本技能都不被重视,这是造成竞技强、群体弱的根本原因。
“短板”之所以短,是相对处于一定优势的竞技体育而言,“削足适履”只能掩盖短板之短,并不能增加短板的长度,最终影响整个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显然不是上策。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不可能取长补短,必须两手抓,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整体水平相适应,与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适应,才是体育强国的完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