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2010温哥华冬奥会 > 温哥华冬奥会评论 > 2010申雪赵宏博评论

上海《青年报》:中国花样滑冰“人梯”不能断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0年02月17日13:39
    □新华社发

  踩着几代中国花滑人用青春和生命搭建起来的“人梯”,申雪/赵宏博15日终于登上了花样滑冰双人滑的世界之巅。

  申雪/赵宏博携庞清/佟健包揽了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的金、银牌,不仅实现了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也创造了冬奥会自诞生以来非欧美选手首次夺得该项目金牌的传奇。

  中国花样滑冰也是新中国体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一个缩影。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花滑运动,几代人呕心沥血、前赴后继,用“人梯”搭建起中国花滑快速成长的上升通道。从初次“试冰”世界大赛排名“老末”,到1995年陈露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我们用了15年。再到申雪/赵宏博今天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我们又用了15年。

  在欣喜庆贺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赵宏博已经37岁,申雪、庞清、佟健也都31岁,即使最年轻的“老三”张丹、张昊也二十四五岁了,未来不能只靠他们包打天下。

  我们清晰地记得,陈露曾将中国女子单人滑带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她退役后,由于没有梯队“接棒”,中国女单迅速滑落到原来的水平。

  一个项目的成长往往需要几代人艰苦奋斗,潜心摸索项目规律,积累训练比赛经验,引导培育观众人群。作为一个打分项目,国际花滑界对一个国家选手的认可也需要长期经营培育。而一旦该项目“人梯”出现断裂,这个摸索和前进的过程又得几乎从零开始。“后陈露现象”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花滑双人滑实力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得到欧美人统治的国际裁判界的认可,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希望奥运夺冠的“榜样作用”能广泛吸引中国青少年参与此项运动,希望有关方面能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在政策、管理、资金、待遇等诸多方面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扶持。

  我们不希望看到女子单人滑“昙花一现”的局面在双人滑项目上重演,中国花样滑冰的“人梯”不能断。

责任编辑:静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