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跨栏选手而言,横亘在眼前的,不只是现实中那一道道竖立的栏架,更有一道隐形的“拦路虎”阻碍着前进的步伐。是伤病让众多跨栏选手跌倒在地、难以逾越,甚至威胁到整个运动生涯。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的意外因伤退赛,让伤病问题最大限度地为世人关注。那么翻开世界跨栏运动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更加触目惊心的现实。从内赫米亚到阿兰·约翰逊,从特拉梅尔到杜库雷,再从刘翔到罗伯斯,这份名单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110米栏的所有高手。伤病肆虐,让这个项目成为退赛的重灾区。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个闯入“13秒大关”的美国名将内赫米亚,因大腿肌肉拉伤而淡出110米栏舞台。
2008年7月6日,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在奥运选拔赛上,因为后胫肌肉的伤势无奈退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跟腱伤势加重,在预赛第二次发令枪响之后,选择退赛。仅仅相隔10分钟,美国选手特拉梅尔因为韧带拉伤倒在第三个栏之前,踉跄着走到终点。
2009年8月5日,法国名将杜库雷受困于腹股沟的伤病,宣布退出柏林田径世锦赛。
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罗伯斯赛前已发现左腿肌肉出现问题,但仍带伤上阵,在半决赛中将栏架撞到,被抬出场。而之前,中国小将尹靖同样因肌肉拉伤,被迫退赛。
竞技运动选手出现伤病并不少见,但同一项目如此高频率、大面积地发生严重伤病,且受伤者多为高手,则大为令人深思。相比于其他径赛项目,跨栏跑技术性更强,需要跑跨迅速转换,整个过程包括平跑、迅猛起跨、腾空、下压落地,再转换成平跑。跨栏中,如果一脚没有落好,很可能对脚踝等部位造成伤害,而长期过度训练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正如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所言,跨栏作为需要极强爆发力的项目,越是高水平运动员越容易受伤。
同时,由于国际田坛的职业化,每年国际田联和各大洲都会组织多项赛事,出于赢取奖金、争取好的世界排名等目的,跨栏选手们难免疲于奔命,过于密集的参赛频率也容易导致受伤。
(本报记者 郑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