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曝国字号菜谱演变:酸奶曾稀罕 鲍鱼海参已吃腻

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2010年03月30日13:57

  国字号运动队菜谱演变大曝光 上世纪60年代国脚吃饱就是福 上世纪90年代柔道选手吃上了进口的奶酪 如今———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民以食为天,对于依靠身体比拼的运动员来说,吃饭更是头等大事。

  日前,有媒体报道,新一届国家女排的菜单中,鲍鱼盅、甲鱼汤天天都有,每天的伙食费达到120元;并且女排所在的集训基地还要贴一部分钱,实际标准已经大大超过了120元。

  菜谱对比

  国脚:龙虾、鲍鱼不算啥

  对于普通人来说,中国女排的伙食奢华,不过在体育界,伙食更好的还大有“队”在。以中国男足为例,虽然成绩一直糟糕,但是在伙食上却早已经超过了奥运冠军队的标准。

  据悉,2008年集训时,国脚每人每天的伙食费达到了300元,中餐、西餐、冷食、热食、水果加在一起超过100种。当时有国脚曾对记者说:“龙虾、鲍鱼不算啥!其实,上好的牛排才是大家的最爱,对补充体力绝对有好处,好的牛排一块就200多元呢!”国足在2008年打世界杯预选赛前,伙食标准每人每天达到了400元。

  国脚的伙食费虽然很高,但倚重力量的重竞技项目对菜谱其实研究得更细。北京奥运会柔道冠军杨秀丽说:“备战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吃的东西绝对是绿色食品,尤其是鳝鱼、土鸡、活鱼这些荤菜,就怕吃到一些激素。我们的食材由专门的地方提供,外面买不到的。至于鲍鱼、海参,有的队友都吃腻了,只是偶尔尝一尝。”

  菜谱演变

  酸奶曾是稀罕物

  上世纪60年代代表倪继德:吃饱就很幸福

  足坛名帅倪继德是上世纪60年代的国脚。“那个时候能吃饱就很幸福。在国家队能吃饱,还能吃到肉,伙食标准比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都高!”倪继德回忆说。

  上世纪70年代代表杨玉敏:酸奶都是稀罕物

  沈阳东进队总教练杨玉敏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国脚,据他介绍,当初国家队伙食标准大概是十几块钱,印象最深的是会有酸奶提供,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在那个时候,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酸奶,能喝到的人更没几个了。当时每个人都是定量供应的,我们有时候舍不得喝,留起来送给家里人和朋友!” 

  上世纪80年代代表谷振江:吃到螃蟹不得了

  培养出王楠、郭跃等奥运冠军的我省乒乓球教练谷振江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伙食,最大的感触就是“能吃到螃蟹就算捞着了”!

  当时还在国家队的谷振江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在饮食上,海鲜是最高档的东西了,也就是国家队能吃到,不过也不是顿顿都有,只是偶尔吃一次,并且还得是冠军级的运动员,普通运动员想吃可是没门的。记得有一次训练结束后跑到食堂一看有大螃蟹,我们几个队友一哄而上,吃得那个高兴啊,最大的感觉就是‘今天捞着了’,现在想想还能乐出声来!”

  上世纪90年代代表庄晓岩:吃到进口的奶酪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柔道冠军庄晓岩印象最深的就是“进口的奶酪”。

  “其实90年代的时候生活条件就逐渐好起来了,不过在吃的方面还不是特别‘讲究’,也就是鸡鸭鱼肉多一些。不过,现在想起来比较特别的是我备战奥运会的时候,队里为给我增强营养,特意申请从国外进口奶酪和黄油。搞笑的是,当时我还纳闷呢,这东西怎么看都不像吃的东西啊,而且也真吃不惯,不过一想国家特意进口供给我的,不爱吃也得吃。你别说,这东西的确长力气啊!”回想起当年的事,庄晓岩感慨万分。

  专家声音

  吃得好,更要有营养

  对于运动员的饮食,我省营养学会副会长陆占惠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对于运动员来说,吃得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讲究科学的健康性!”

  对于中国女排队员餐餐有鲍鱼,陆占惠认为:“其实鲍鱼未必就多么有营养,行业内对于鲍鱼还是有很多的争议,对于运动员来说,营养供需量应与运动员的实际需要相符合。主要还是合理安排营养素,注意热量的平衡,另外还要有合理的饮食制度,包括饮食质量、饮食分配和进食时间。再有就是注意热源质的合理比例,运动员的热源质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要少。”

  此外,记者还从专业运动员的营养师那里了解到,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单纯饮食的营养补充已经过时,各运动队在注重日常饮食外,高质量的乳清蛋白、CT肌酸、直链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已进入营养序列。上述营养品不仅能够增强运动员的吸收,还能增强运动员肌肉的力量,强化运动员的爆发力并有恢复体能等功效。可以看得出,现在的竞技体育对于营养的摄取要求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 周松

  

责任编辑:韩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