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体育策划-体育专题 > 今日体坛 > 中国体育大小球的“遭遇”-今日体坛第200期

“大”“小”球在中国的遭遇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张羚羊
2010年05月16日19:54

  三 “大小球”之间需均衡发展,应杜绝利益化

  1-小球变“大”易造成人才浪费,压缩大球生存空间

  一般情况下,“大球”拥有的活动空间、更多的球迷;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投资吸引力与市场价值明显高于“小球”;以及拥有更高的社会价值,也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体育界塑造国家形象的主流项目。放眼世界,“大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小球”则苦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少数几个国家寻得生存空间。然而,在中国却逆“市”而行,“小球”变成了“大球”;大球变成了“小球”。不经意间,“大小”失衡几十载,我们适应了;我们疏忽了;我们麻木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体育利益群体的依旧藏匿着相似的利益诉求。

  “小变大”或者“大变小”其实是存在很多矛盾的,总体上看,“大小”转换有很多危害,表面上很难看出,但实际上经过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将“小球”逐渐变“大”之后,相对的资源就会过多的被占有,大家一窝蜂涌向这里,很容易造成人才浪费。比如刚刚失去莫斯科世锦赛资格的王励勤,如果把他放在其他国家,大励无疑是头号种子,而且很有可能成为那个群体的宠儿。而目前的王励勤却只能成为世锦赛的傍观者,像他这样的优秀运动员在我国还有很多,无奈着多数选择远走他乡继续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既生亮,何生瑜”的现象难道不是个悲剧?

  我国竞技体育根基萎缩,不仅体现在一些冷门项目上,其实这种现象也在向足球、篮球、排球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热门项目传染。2009年我国男足U16国家队在亚少赛上被东帝汶队逼平,主教练抱怨说,在这个年龄段我国注册的选手还不足300人。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负于泰国,引来各方面震惊,国家队前任主帅陈忠和曾为张斌开脱,说目前可供国家队挑选的人才仅三四百。

  一些数字被提炼出来之后,因为有了轰动性的失败才会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实际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运动项目的开展,不是自下而上扎根牢固的广厦大屋,而是自上而下的悬阁吊楼。多数运动队不是聚沙成塔的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基础很狭窄,结构很脆弱,有的甚至就是竹竿型结构。

  2-功利化倾向危害运动员成长,阻扰社会体育积极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以奥运金牌为最高目标的中国体育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顶端轻基础的弊端,这是结构性缺陷。而竞技体育由体育行政部门独家主办、独家经营,忽略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漠视了社会体育的巨大功能和资源,这是功能性缺陷。

  在人才培养上“唯金牌论”、极端锦标主义的功利化倾向,造成了相当数量的运动员在文化学习上的缺损,这种高风险、低产出模式让许多有志于此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望而却步,这是文化性缺陷。与此同时,一些貌似有体育特长而未必有多少潜质的人,因为在其它方面工无收获、学无专长,被动进入竞技体育的领域,反而造成了体育人才培养的非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有大批教练员和运动员移居海外,尤其以乒乓球选手居多。从浪费资源的角度讲,传统优势项目的扎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大球”的发展。“大球”变成“小球”对我们的公众影响力是非常致命的,它不但使我们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萎缩,同时也让我们此前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为了沉重的包袱。

  很多人都知道,目前我国“三大球”的后备人员奇缺,青少年踢足球或者打篮球的目的主要是娱乐,从业余到职业之间几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在我国“大球”项目中,尖子队员少之又少,名利被相关部门和家长们看得很重,说严重些,再不改变现状,多年以后,我们中华民族将在世界体坛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君木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