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 > 体育大会球类

中国保龄球亟待“突围” 应该多打比赛多出明星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2010年05月23日03:43

  经历过极度辉煌后跌落谷底的保龄球运动,今后如何发展?正在进行的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保龄球比赛中,这个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亚运会至今未实现奖牌“零突破”、后继人才极度匮乏、民间球市仍未摆脱惨淡经营的窘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将保龄球这项盛极而衰的运动拉回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参加此次赛事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保龄球运动亟待从人才培养、赛制建设、经营推广上实现多方“突围”。

  有着12枚金牌、36枚奖牌的保龄球项目无疑是亚运会的“金牌大户”。然而从1978年首次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队至今仍未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为了与中国重点发展的奥运项目‘错位’,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决定从得牌数量多、机会大的保龄球入手,纷纷采用‘举国体制’来发展本国的保龄球运动,将保龄球从娃娃抓起,给予专门的经费拨款,给予运动员额外的补贴、升学待遇,重金聘请世界级教练等,在这一项目上树立了世界一流水准,”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运动三部部长崔伟红说。

  “除一些国家更重视外,中国人才储备有限也是难以取得佳绩的重要原因,”崔伟红告诉记者,目前韩国仅首尔就有十余万名保龄球注册会员,反观国内,能够打保龄球全国锦标赛的运动员仅300多人,长期集训队的“国手”每月补贴仅600元,人才基础不可同日而语。

  在她看来,中国保龄球运动发展的燃眉之急就是人才匮乏,甚至已经出现“断档”,而解决人才供应的关键是靠政府的支持,这既是体育项目发展的“中国特色”,也是其他亚洲国家的成型经验。

  “现在,国家每年约有200万资金投入保龄球训练,已经有很大好转,但考虑到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既有差距这就显得远远不够,未来必须要大力弥补‘欠账’,在运动员等级等问题上做出重大改革,通过政策的刺激解决最紧要的人才问题,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崔伟红说。

  对于人才引进,河北教练赵加星认为,保龄球运动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还需要明星效应,“中国台球近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潘晓婷、丁俊晖等明星球手们拉动的。怎么塑造明星?一是要多比赛,二是加强宣传,三是要进行商业开发,关键是要多比赛。”

  然而,业内人士一致指出,打造保龄球运动的赛事平台不能重蹈上世纪90年代“大奖赛”的覆辙,而必须建立正规的职业联赛。

  即将代表中国参加广州亚运会的保龄球手张鹏同时也经营着哈尔滨仅存的两家保龄球馆之一,在他看来,作为一项同时兼具运动、健身、娱乐、休闲、商务的“全民项目”,保龄球的附加值、融合度都很高,只要有好的宣传推广和经营模式,针对不同群体的年龄、职业、消费能力等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据新华社合肥5月22日体育专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魏贵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