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最新动态

董炯昔日恩师执教新加坡 狮城恐成栾劲最后一站

来源: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2010年05月25日18:18

  对较年长的羽毛球爱好者来说,栾劲是非常熟悉的名字。这位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叱咤国际羽坛的中国前名将如今落户狮城,成为新加坡国家羽毛球队单打总教练。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栾劲,希望自己在结束教练生涯前,能在新加坡做最后的冲刺。栾劲给自己定的短期目标是协助新加坡球员在今年的青年奥运会、共和联邦运动会和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陶嘉明:

  国羽队里的“插班生”

  对新加坡感情特殊

  在栾劲心目中,新加坡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促使他最终决定来新加坡发展。他说:“记得是1979年的一次比赛(原文编按:应是1980年2月的中国与印尼对抗赛)在新加坡举行,当时首次到访就感受到这里华人支持者的热情,也因此有了某种情结。”

  栾劲17岁便代表中国国家队比赛,并在1983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赢得全英赛男单冠军的选手。此外,中国在1982年首次赢得汤姆斯杯冠军时,他也是球队的主力球员。1986年退役后,栾劲先后担任中国、韩国和中华台北队教练,曾培养出董炯、方铢贤、陈锋等名将。在出任新加坡单打总教练之前,他受聘于台湾的土地银行羽球俱乐部。其实栾劲在退役时就曾想过到新加坡发展,后来经友人劝说就作罢了。

  或许是当年错失机会,以及对新加坡抱有特殊情结,栾劲才会结束在台湾长达16年的教练生涯,转战新加坡。

  他说:“我在台湾生活了16年,比在出生地厦门生活的时间(12岁离开)还长。任教期间,我积极推动羽球运动的发展,从初期的不被接受到改变普罗大众对这项运动的看法,直到最终他们的羽球形象获得提升,个别球员也打出一点成绩。如今来到新加坡,我希望也帮助这里的羽球发展再攀上另一个高峰。”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栾劲,深知现在的精力已不能跟当年到台湾发展时相比,但希望自己在结束教练生涯前,能在新加坡做最后的冲刺。

  他说:“这有可能是我教练生涯的最后一站,虽然体力可能差了一点,我仍希望在新加坡做出一番事业。这里的条件虽没有中国和韩国那样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我还是希望帮助新加坡球员做出改变,提升自己的水平。”

  目前仍处磨合期

  如今,栾劲不仅担任新加坡国家队单打总教练,还兼任女单主教练。他在今年3月与羽总签下三年的合约。与栾劲做采访时,恰好是他接任单打总教练两个月。对许多教练来说,目前仍处于磨合的阶段,栾劲也不例外。

  他说:“新加坡羽球队的形态有点奇特,因为本地人口不多,要找到适合又愿意接受刻苦训练的本地人才也不多,所以需要引进外来人才(包括球员和教练)。对球员和教练来说,既然已决定为新加坡效力,就有义务和责任把自己的职责做好,毕竟(羽球)总会已投入了一定的资源。

  “我刚开始时想给自己一点时间了解球员,希望通过沟通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没想到实际情况与想象有所差距,加上要应付随之而来的重大赛事,所以必须加快沟通的过程,尽快进入状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训练量和力度。”

  女队员面对瓶颈

  栾劲坦承,他在沟通中发现女队员目前的立场,有些对未来的方向有点模糊。

  她们在十二三岁前来发展,到现在却仍有很多世界级球员的水平高过她们,难免会觉得自己无法突破极限,有点想打退堂鼓。

  这些球员都处于青春期,对未来有很多想法,但因为长期与家人分隔两地,所以有苦恼也没人可以倾诉。身为过来人和她们的教练,栾劲希望能给予她们帮助,让她们有继续往前冲的动力。

  他说:“她们的年纪不算大,才20岁上下,还可以做得好。大家如今以下一届奥运会为限,给自己三年的时间好好努力。23、24岁对女球员来说,是一个关卡,能打出成绩就会继续往前走,否则将另觅出路。”

  虽然会对球员付出身为长辈的关怀,但栾劲对训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他说:“刚开始看到的是训练态度散漫,两个月下来个个都变得非常严谨,然后在比赛中验收了训练的成果。比赛是训练的试金石,只要球员在比赛中打出成绩,他们就会在训练中更加努力,希望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栾劲总结这两个月的比赛经验:“球员在比赛时丢分太多,显示训练时的严肃性不够,对每个球的处理还达不到要求。”

  展望今年,栾劲说,英联邦运动会是羽球队员今年的主要目标,要想打出成绩,必须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提高对球员的训练要求,然后通过比赛检验训练效果。嘉惠

  健美操指导员也要持证上岗

  据悉,市体育局将于6月6日-20日举行“健美操指导员初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班”,合格者将获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据了解,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被纳入国家职业大典,今后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此证书,全国通用,各省市体育部门负责培训,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统一联合颁发。南京市自2008年开始,在全省首次推出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先后有100余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健美操)》。

  此次培训班分为初级和中级两类,由市体育局组织专业教师授课,包括理论和实践,凡在健身场馆(俱乐部等)、学校和社会上其他场所从事健美操、健身、形体等教学两年以上,或健美操二级以上运动员,或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详情可向市体育局产业处咨询,电话:84653534、84653525。 金文

  栾劲(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姓名: 栾劲

  出生地:中国福建厦门

  出生日期:1958年7月20日

  职业:新加坡国家羽毛球队单打主教练(2010年3月起)

  主要战绩:

  ·1981年国际大师赛男单冠军、丹麦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2年汤姆斯杯冠军、亚运会男团冠军

  ·1983年全英赛男单冠军、国际羽总大奖赛总决赛男单冠军

  教练生涯:

  ·1988年8月至1992年7月担任中国国家队教练,培养出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亚军董炯、协助训练杨阳、赵剑华、熊国宝和吴文凯等名将

  ·1993年5月至1994年7月担任韩国国家队教练,培养出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冠军方铢贤和世界男双冠军组合河泰权/金东文

  ·1994年8月至1997年1月担任中华台北队教练

  ·1997年至1998年兼任合作金库银行教练,培养出世界男单亚军和国际羽总大奖赛总决赛男单冠军陈锋

  ·1997年2月至2000年6月担任台北市体育学院教练

  ·2000年6月至2010年2月担任台北市土地银行主教练

  >>>人物档案

  栾劲(右)。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赵彦砚

  陶嘉明,来自江苏尤尼克斯羽毛球俱乐部的混双国手,最近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在和张亚雯搭档后的短短数月,斩获了两个冠军、一个亚军,世界排名迅速蹿至第九。然而陶嘉明的成长故事却颇为曲折,“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小时为减肥打羽球

  25岁的陶嘉明来自体育之乡南通,那里出过赵剑华、葛菲等羽球名将。而陶嘉明小时候打羽毛球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减肥。“我小时候长得比较胖,9岁时家里人就让我去打球减肥,也没想过以后要怎么样。”

  青少年时期,陶嘉明的羽球之路还算正常,1996年进江苏省体校,1998年进江苏省二队,2000年进一队。陶嘉明说:“我每一步都要比别人晚,进体校和进省队都是同批里最迟的。”

  说起原因,陶嘉明讲:“我觉得可能有很多原因吧,教练可能觉得我条件不是太好。”其实青少年时期,陶嘉明的成绩一直都还不错,省市和全国比赛都拿过年龄组的冠军。

  大约在1999-2000年的时候,陶嘉明入选过一次国家三队,“就是国家三队,还不在北京,呆了一个月就回来了。”从此陶嘉明便与国字号无缘,当看着身边的队友们一个个进了国家队,陶嘉明只能在省队里熬着。

  “高龄”入选国家队

  陶嘉明说,按照他的年龄,正常情况下,他要入选国家队是在2002年左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一直没有等到国家队的召唤。

  “到后来慢慢就心灰意冷了,因为我也知道过了这个年龄,就不可能再入选了。”陶嘉明说,那段时间,他在江苏队有些消极,队里面教练甚至跟他说过,再打几年全国比赛,以后退下来当个助理教练也不错。

  “国家队总共才40多号人,那是金字塔的塔尖,很多练羽毛球的都没走到塔尖,想明白了,我也有点接受现实了。”陶嘉明说尽管那时候对进入国家队不抱希望,但他还是保持系统的训练。在2006年和2007年他两夺全国锦标赛冠军,冠军赛的冠军也拿了三四个,男双和混双都有。

  他的成绩引起了国家队的注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他入选了国家队。“我正在南通老家歇着,突然接到国家队入选的通知,感觉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当时陶嘉明已经24岁。以他的了解,这么大年龄进国家队的好像还从来没有过。

  重拾曾经奥运梦想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陶嘉明有些自卑感,压力很大。最初他在秦皇岛代训,跟他一起训练的,都是1991年和1992年出生的小孩,像陶嘉明这样1985年出生的,早都该在一队了。

  当真正进入一队后,陶嘉明反而觉得压力不是那么大。“到了一队感觉年龄差距反而不明显了,也有比我大的,只不过我不像他们大多数人,经过了国少、国青、二队,都是科班出身,我算是个大龄插班生吧。”

  在国家队陶嘉明跟潘攀、马晋、田卿等很多人都配过。最终机缘巧合,他和张亚雯成了搭档。在和张亚雯搭档后,他俩屡获佳绩。

  “这与我们两人的努力分不开。”陶嘉明说,在国家队里,他也得到了大师兄张军的指导和帮助,“他是两届奥运会混双冠军,他得到的体会是一般人所没有的,对我非常有帮助。

  时隔多年之后,陶嘉明又重新拾起了年少的梦想。“每个运动员的最高梦想就是参加奥运会,拿奥运冠军,我也一样。”在陶嘉明的带领下,他们家随后又出了两个羽球好手,他的堂弟最近入选了国家二队,堂妹则进了青岛队。

  应该说陶嘉明是个大器晚成的队员,不过陶嘉明谦虚地说:“现在还没成呢,用一句广告词来讲,就是我还刚上路。”

  陶嘉明。本报记者 赵彦砚 摄

  

(责任编辑:liumiaoya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